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3,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震詟
霆震
震越
震慄
震威
震曜
震凌
鼓震
震摇
震宫
震耳
震方
苍震
响震
震发
《漢語大詞典》:震詟(震讋)
震惊畏惧;使震惊恐惧。《汉书·张汤传》:“乃遣 山 ( 狄山 )乘鄣。至月餘, 匈奴 斩 山 头而去。是后羣臣震讋。”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慎重刑罚,则笞杖之法,足以震讋顽狡。”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二章附录:“今我民党,賡续起义……如火如荼,如熊如羆, 满 吏震讋。”
《漢語大詞典》:霆震
(1).雷霆震动。后汉书·董卓传:“大风雨,霆震 卓 墓。”
(2).形容声威巨大。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是时足下兵气霆震,骏马电发。’” 晋 潘岳 《西征赋》:“ 魏武 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
《漢語大詞典》:震越
(1).犹震动,震惊。 宋 欧阳修 《梅圣俞墓志铭》:“震越浑鍠,众听以惊。” 宋 叶适 《辞免除提举上清太平宫状》:“闻命殊常,省躬震越。”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余闻言,震越失次,趋前抱 潮儿 慟哭。”
(2).梵语cīvara的译音。上衣;衣服。生经·佛说和难经:“以诸衣被及鉢震越诸供养具,皆用託之,出外游行。”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二:“震越,梵言也。此译云衣服也。”
《國語辭典》:震慄  拼音:zhèn lì
惊惧战慄。《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朕之不德,上累三光,震慄忉忉,痛心疾首。」南朝梁。江淹 报袁叔明书:「至乃一说之奇,惊畏左右;一剑之功,震慄邻国。」
《漢語大詞典》:震栗
亦作“ 震慄 ”。
(1).惊惧、战栗。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既至数月,诛 原褚 首恶,郡中震栗。” 宋 苏辙 《北狄论》:“兵之所至,天下震慄。” 王西彦 《曙》:“他说这些话时,声音发颤,全身都震栗起来。”
(2).使惊惧。 南朝 梁 江淹 《报袁叔明书》:“至乃一説之奇,惊畏左右;一剑之功,震慄邻国。”
分類:惊惧战栗
《漢語大詞典》:震威
谓以威势使人震恐。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性残忍不仁”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卓 欲震威,侍御史 扰龙宗 诣 卓 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陈太庙舞辞》:“大定 扬 越 ,震威 衡 楚 。” 唐 杜甫 《遣愤》诗:“蜂蠆终怀毒,雷霆可震威。”
分類:威势震恐
《漢語大詞典》:震曜
见“ 震耀 ”。
《國語辭典》:震曜  拼音:zhèn yào
打雷闪电。《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晋。杜预。注:「雷震电曜,天之威也。」《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
《漢語大詞典》:震凌
(1).指房屋的摇摇欲坠、破败。 明 宋濂 《金华张氏先祠记》:“栋宇之必葺也,毋使之震凌;黍稷之必穫也,毋使之秽荒。”
(2).侵凌,欺凌。 明 宋濂 《贞节堂记》:“天地之间有大经决不可废者,犹如闔庐以为居,稻粱以为食,繒布以为服,一日无之,则人事尽失,难以为活,此其故何哉?苟无闔庐,则风雨震凌矣。苟无稻粱,则道殣相望矣。苟无繒布,则手足皸瘃矣。”
《漢語大詞典》:鼓震
谓鼓声高鸣。 汉 应玚 《驰射赋》:“旝动鼓震,譟声雷溃。” 唐 许浑 《汴河亭》诗:“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分類:鼓声
《漢語大詞典》:震摇
(1).惊恐动荡。新唐书·魏知古传:“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羣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
(2).震动,摇晃。 茅盾 《子夜》十九:“外边钟声大震,开市了!接着是做交易的雷声轰轰地响动,似乎房子都震摇。” 徐迟 《狂欢之夜》:“他剧烈地震动了,睡意安全震摇掉了。”
《漢語大詞典》:震宫
(1).东方。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青帝云门舞》:“歌木德,舞震宫。” 倪璠 注:“《易·説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唐 贾餗 《东郊迎气赋》:“气先四序,克配於木德震宫;光被八紘,不逃於金壶玉歷。”
(2).东宫,太子之宫。 唐 卢僎 《上幸皇太子新院应制》诗:“佳气晓葱葱,乾行入震宫。”参见“ 震位 ”。
《漢語大詞典》:震位
(1).指东方。语本易·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南朝 陈 阴铿 《闲居对雨》诗:“震位雷声发,离宫电影浮。” 唐 湛贲 《日五色赋》:“出乎震位,焕夫皇极。”
(2).东宫,太子之宫。 隋 于仲文 《侍宴东宫应令》诗:“铜楼充震位,银牓集嘉宾。” 元 白珽 《西湖赋》:“致坤宫之孝养,据震位以生蕃。”
(3).借指太子。明史·魏元传:“且陛下富有春秋,而震位尚虚。”
《國語辭典》:震耳  拼音:zhèn ěr
形容声音很大。如:「这部车缺乏保养,发动时引擎声格外震耳。」
《漢語大詞典》:震方
(1).东方。《梁书·武帝纪下》:“前代因袭,有乖礼制,可於震方,简求沃野。” 唐 刘禹锡 《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诗:“震方天籟动,寅位帝车回。”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此处安葬,按那龙脉,正自震方而来,定主宗祧延绵。”
(2).地震方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禨祥·圣主徵应:“内灵臺奏 泰山 震方,此青宫不安之象。”
《骈字类编》:苍震(苍震)
韦承庆上东宫启照黄离以保元吉居苍震而亨利贞
《漢語大詞典》:响震(響震)
(1).响声震动。后汉书·袁绍传:“金鼓响震, 布 众破沮。”
(2).惊惧;骚乱。 汉 班固 《答宾戏》:“见之者影骇,闻之者响震。”隋书·诚节传·元文都:“既而 宇文化及 立 秦王 浩 为帝,拥兵至 彭城 ,所在响震。”
《漢語大詞典》:震发(震發)
奋发,奋起。国语·周语上:“阳癉愤盈,土气震发。” 韦昭 注:“震,动也。发,起也。”新唐书·艺文志序:“而怪奇伟丽,往往震发於其閒。” 宋 梅尧臣 《冬雷》诗:“震发固有时,曷常事凭怒。”
分類:奋发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