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4,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分色
大虑
改建
军赋
口粮
适应
合时宜
百需
物资
养体
功程
急电
场地
布景
问题
《國語辭典》:分色  拼音:fēn sè
一种印刷制版程序。为分解彩色原稿制成几块基本单色印版的工艺,以相应色墨套印,即能复制出符合原稿色调的印刷品。有手工、照相、电子三种分色方法。
《漢語大詞典》:大虑(大慮)
(1).深思远虑。逸周书·谥法:“大虑静民曰定。” 朱右曾 校释:“大虑,深思远虑也。” 严复 《〈原富〉按语》:“而其用意固为千古之大虑,不容后人轻易排击也。”
(2).指需要反覆考虑的重大问题。 宋 叶适 《沈元诚墓志铭》:“君既重其县人,县将有大虑,必待君而后决。”
(3).远大的谋略。管子·大匡:“ 小白 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汉书·陈汤传:“ 汤 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
《國語辭典》:改建  拼音:gǎi jiàn
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建造。如:「这片违建将要改建成大楼了。」
《漢語大詞典》:军赋(軍賦)
旧时以军事需要征发的赋役。汉书·惠帝纪:“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 宋 陈亮 《书林勋〈本政书〉后》:“经赋出於良农,而隶农出军赋,疑非隶农所利。”
《國語辭典》:口粮(口糧)  拼音:kǒu liáng
按人数发给某段时间内的粮食。如士兵的粮饷及贫民的赈给。《明史。卷一五三。周忱传》:「其修圩、筑岸、开河、浚湖所支口粮,不责偿。」
《國語辭典》:适应(適應)  拼音:shì yìng
对不同的生活环境、方式、时间、人、事、物能调整个体自己而生活愉快的状态。如:「你如果不能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应该另谋发展。」
《國語辭典》:合时宜(合時宜)  拼音:hé shí yí
合乎时代风气、适合当代需要。《红楼梦》第六三回:「他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
《漢語大詞典》:百需
一切需要、给用。宋史·高定子传:“ 长寧 地接夷獠,公家百需皆仰 淯井 盐利。” 明 文徵明 《送周君还吉水叙》:“窃惟东南赋财之会,百需出焉。”《剪灯馀话·两川都辖院志》:“百需所出,皆自 復卿 ( 吉復卿 )。”
分類:需要给用
《國語辭典》:物资(物資)  拼音:wù zī
泛称有利用价值的物品。如:「救济物资」、「战略物资」。
《漢語大詞典》:养体(養體)
保养身体;满足身体的需要。荀子·正名:“麤布之衣,麤紃之履,而可以养体。”史记·礼书:“疏房牀笫几席,所以养体也。”
谓奉养父母,供给父母生活所需。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故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
《漢語大詞典》:功程
(1).指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的营建项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川无滞越,水土通演,役未踰年,而功程有毕,斯乃元勋之嘉课,上德之弘表也。”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高季昌 遣都指挥使 倪可福 以卒万人修 江陵 外郭, 季昌 行视,责功程之慢,杖之。”
(2).指任务,工作量。《旧唐书·李峤传》:“臣望量其功程,与其节制,使器周於用,力济於时,然后进退可以责成,得失可以精覈矣。”
《國語辭典》:急电(急電)  拼音:jí diàn
1.闪电。唐。韩偓〈妒媒〉诗:「难留旋逐惊飙去,暂见如随急电来。」唐。齐己〈夏雨〉诗:「乍红萦急电,微白露残阳。」
2.紧急传达的电报。如:「家里来了急电,要他赶紧回家探视病危的父亲。」《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胡统领未到严州的头一天,又有急电打来:『访得匪势猖狂,不易措手。』他老听了格外愁闷。」
《國語辭典》:场地(場地)  拼音:cháng dì
为某种需要而设立的空地。多指体育活动或施工用地。
《國語辭典》:布景  拼音:bù jǐng
1.为了配合演出或加强戏剧效果,在舞台上所装饰的景物。如:「工作人员正为下一幕戏的布景忙著呢!」
2.画家按照画幅大小安排画中景物。《宣和画谱。卷二○。墨竹叙论》:「至于布景致思,不盈咫尺,而万里可论,岂俗工所能到哉?」
《國語辭典》:问题(問題)  拼音:wèn tí
1.事态的严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者。如:「犯罪问题」、「公害问题」。
2.考试时的题目。如:「期末考的问题出得太偏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