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雷震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六九
雷震,绍兴中为河南镇抚使司干办公事。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四、方域一○之五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雷震,南昌(今属江西)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
林雷震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二四九
林雷震,咸淳间为琼州学正。见正德《琼台志》卷二九。
方雷震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咸淳五年(1269)任封州知州。
洪雷震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德祐元年(1275)任右正言。

人物简介

维基
雷启东(1475年—1543年),字震之,河南开封府仪封县人,民籍。河南乡试第七十二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第九十一名,三甲第七十五名进士。历任郯城、临朐县知县,擢升户部主事。
雷起龙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雷起龙,字伯起,别号震潜,直隶顺天卫官籍通州人。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初授陕西三原知县,调山东沾化、长清二县,擢刑部主事,升郎中,辞官归里。
《國語辭典》:雷震  拼音:léi zhèn
雷鸣。空中放电所产生的音响振动。《淮南子。本经》:「雷震之声,可以鼓钟写也。」《汉书。卷一○○。叙传下》:「长驱六举,电击雷震。」
《国语辞典》:訇雷震  拼音:hōng léi zhèn
形容雷声轰然巨响。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二折:「訇雷震军威将勇,一个个显精神。」
分类:雷声巨响
《分类字锦》:声若雷震(声若雷震)
晋书殷浩传蔡裔者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裔拊床一呼而盗俱陨故浩委以军锋焉
分类:
《漢語大詞典》:霆奋(霆奮)
雷震。喻迅猛,威猛。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霆奋席卷,自 寿春 而南。” 吕向 注:“霆,霹靂也。奋,振也。”梁书·张缵传:“霸 孙 赫其霆奋,杖迈俗之英辅。”
《漢語大詞典》:霆骇(霆駭)
犹雷震。形容迅猛。 汉 傅毅 《舞赋》:“或有踰埃赴辙,霆骇电灭。”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光光戎輅,霆骇风徂。”
分類:雷震迅猛
《國語辭典》:雷音  拼音:léi yīn
1.雷鸣的声音。唐。徐坚《初学记。卷二。霁晴第八。诗》引南朝梁。简文帝 开霁诗:「雷音稍入岭,电影尚连城。」
2.形容车声宏大如雷鸣。唐。杜牧〈杜秋娘〉诗:「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3.佛教用语。佛说法的声音如雷鸣,故称为「雷音」。北周。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若夫法云深藏,师子雷音,梵志往生,声闻说戒,雪山罗汉之论,鹫岭菩提之法,本无极际,何可胜言。」
《漢語大詞典》:连鼓(連鼓)
相连之鼓,传说 雷公 击此化作雷响。 汉 王充 论衡·雷虚:“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纍纍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 雷公 ,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后因以指雷震。 南朝 梁简文帝 《霹雳引》:“时闻连鼓响,乍散投壶光。” 宋 范成大 《雷雨邻舍起龙》诗:“连鼓一声人失箸,不知挂壁几梭飞。”《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九:“闪烁烁曳两道流光,闹轰轰鸣几声连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