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雨
【佛学大辞典】
(譬喻)教法之一味,譬之雨,佛虽说一味之法,然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然。法华药草喻品曰:「一雨所润。」法华义疏八曰:「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
一雨者,喻佛所说一乘之法也。盖佛说法华,惟谈圆教一实相理,纯一无杂,即是如来一音宣澍一乘法雨,咸令众生开佛知见。经云:一雨所润。是也。
大法雨
【佛学大辞典】
(譬喻)大法能慈润枯渴之众,故以譬于雨。法华经序品曰:「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同化城喻品曰:「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
【佛学常见辞汇】
(喻)伟大的佛法能滋润枯渴的众生,好像雨水能润泽大地一样。
大云请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本名大云经请雨品第四十六,一卷,宇文周阇那耶舍译。请雨经四译之一。
大云轮请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有二本:一隋那连提黎耶舍译,一卷。一唐不空译,一卷。是请雨经四译中之二。
止风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之略名。
甘露法雨
【佛学大辞典】
(譬喻)如来之教法譬之甘露之雨。涅槃经二曰:「世尊我今身,有调牛良田。除去株杌,唯悕如来甘露法雨。」法华经普门品曰:「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行雨
【佛学大辞典】
(人名)频婆沙罗王大臣名。涅槃经谓之雨行。有部毗奈耶谓之行雨。有部毗奈耶四十五曰:「摩竭陀国王舍城王,名曰影胜。以法理人,国无灾患,如馀广说。夫人名胜身,仪貌超绝,国内无比。王之太子,名未生怨。有一大臣,名曰行雨,是大婆罗门种,高胜贵族。」
如一味雨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
雨乞
【佛学大辞典】
(杂语)旱时,依修法乞降雨也。又曰请雨,或曰祈雨。古自印度行之,海龙王经,大云经请雨品,大云轮请雨经等说此法。皆请龙王,又诵孔雀王经。支那日本广行之。
雨花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作雨华。大同坊云花寺,大历初,僧俨讲经,天雨花,至地咫尺而灭。夜有光烛室。敕改为云华。见酉阳杂俎。
雨花台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江苏江宁县南。据冈阜最高处。遥瞰大江。俯临城市。为金陵扼要之地。相传梁武帝时。有法师讲经于此。感天雨花。故名。
雨曼陀罗华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之奇瑞。自天降曼陀罗华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佛说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佛学常见辞汇】
由天降下曼陀罗华。
雨众
【佛学大辞典】
(流派)Va%rs!ya,数论派之别称。唯识述记一末曰:「有外道名劫比罗,古云迦毗罗,讹也。此云黄赤,鬓发面色,并黄色故。今西方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时世号为黄赤色仙人,其后弟子之中上首,如十八部中部主者,名伐里沙,此翻为雨,雨时生故,即以为名。其雨徒党,名雨众外道。」(参见:数论)
雨众三德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数论派立二十五谛。其第一曰自性冥谛。此有萨埵,剌阇?答摩之三德。(参见:三德)
三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一、法身德,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三、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系缚,而得大自在者。此三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三德。而此三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三点,首罗之三目,称为大涅槃之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以吾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复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魔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又】诸佛自利利他之三德:一、智德,破一切之无知而具无上菩提者。二、断德,断一切之烦恼而具无上涅槃者。此二者属于自利。三、恩德,具大悲而救济一切众生者。是利他之德也。俱舍论之归敬颂举此三德以赞佛。【又】诸佛因果之三德:一、因圆德,三大劫之修行圆满者。二、果圆德,智断等之诸总圆满者。三、恩圆德,度一切众生而使解脱者。俱舍论二十七曰:「诸有智者,思惟如来三种圆德,深生爱敬。其三者何?一因圆德,二果圆德,三恩圆德。」【又】数论所说自性谛之三德:一、萨埵Sattva,勇健之德。二、刺阇Rajas,尘坌之德。三、答摩Tamas,闇钝之德。通常呼为喜忧闇。自性有此三德,故生种种善恶好丑之法。唯识述记一本曰:「问:自性云何能与诸法为生因也?答:三德合故,能生诸谛。」
【佛学常见辞汇】
1。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是佛常住不灭的法性身无不周遍;般若德是佛的智慧无量无边;解脱德是佛所證得的最胜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2。智德、恩德、断德。智德是佛的智慧深广,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号称一切智人;恩德是佛的慈悲广大,誓度一切众生,无党无偏,三界六道众生,有缘莫不蒙度;断德是佛将一切的烦恼断除,清净无为,解脱自在。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具惑业苦三缚,大圣则具三德,如涅槃经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
一、法身德 佛之本体,身有常住不灭之法性者。
二、般若德 般若译作智慧,法相实觉了者。
三、解脱德 远离一切之系缚,得大自在者。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恩德〕,谓如来乘大愿力,救护众生,犹如赤子,是为恩德。
〔二、断德〕,断德亦名解脱。谓如来断除一切烦恼惑业,净尽无馀,是为断德。
〔三、智德〕,智即智慧。谓如来以平等智慧,照了一切诸法,圆融无碍,是为智德。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法身、般若、解脱是为三,常乐我净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自在无碍,净即离垢无染。佛以此四者为德也。)
〔一、法身德〕,法即轨法,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恒一,具足常乐我净,是名法身德。
〔二、般若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佛究竟始觉之智,而能觉了诸法不生不灭,清净无相,平等无二,不增不减,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般若德。
〔三、解脱德〕,不系名解,自在名脱。谓佛永离一切业累之缚,得大自在,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解脱德。
雨华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天雨华也,法华经序品曰:「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无量寿经上曰:「斯愿若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人,当雨珍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