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9,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毋隐
隐嶙
隐茅
隐曲
隐耀
通隐
隐没
梅隐
潜隐
隐恤
隐相
隐诀
隐玉
隐文
隐意
《韵府拾遗 吻韵》:毋隐(毋隐)
王融求自试启君道含弘臣术毋隐
《漢語大詞典》:隐嶙(隱嶙)
拔地而起。突兀貌。文选·潘岳〈西征赋〉:“觅陛殿之餘基,裁岥岮以隐嶙。” 李善 注:“隐嶙,絶起貌。” 唐 孙逖 《和登会稽山》:“烟景昼清明,九峯争隐嶙。”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峻阁鬱前起,隐嶙天中央。”
分類:突兀
《漢語大詞典》:隐茅(隱茅)
隐居的茅舍。 宋 范仲淹 《与晏尚书书》:“有 严子陵 之钓石, 方干 之隐茅。”参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方干
分類:隐居茅舍
《漢語大詞典》:隐曲(隱曲)
(1).幽深曲折。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处子曰:‘ 阿谷 之隧,隐曲之地,其水一清一浊,流入於海。’”
(2).鲜为人知的苦衷,难言之隐。 明 唐顺之 《与王龙溪郎中书》:“而亦若不免以世俗之疑相疑者何也?无乃故为迂其问以剔抉圣贤之隐曲,而白之於世也乎?”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而於吏治得失,民生隐曲,曾不一语及之。”
(3).指房事。《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王冰 注:“隐曲,谓隐蔽委曲之事也。” 章炳麟 《五无论》:“人若不恶淫者,纳采问名,既公布婚姻之礼,何以夫妇隐曲当在屏蔽之中,不如犬豕之遵大路?”
(4).指阴部。《素问·至真要大论》:“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 王冰 注:“隐曲之疾,谓隐蔽委曲之处病也。”
《漢語大詞典》:隐耀(隱耀)
亦作“ 隐曜 ”。
(1).隐藏光彩。《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臣闻龙凤隐耀,应德而臻,明哲潜遁,俟时而动。”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鲁迅 《坟·人之历史》:“当十三世纪时,力大伟於 欧 土,科学隐耀,妄信横行, 罗马 法王,又竭全力以塞学者之口,天下为之智昏。”
(2).犹言含而不露。后汉书·郑玄传:“ 南山 四皓有 园公 、 夏黄公 ,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 晋 张协 《七命》:“冲漠公子,含华隐曜,嘉遯龙盘,翫世高蹈。”
《漢語大詞典》:通隐(通隱)
旷达的隐士。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晋安帝纪》:“ 戴逵 字 安道 ……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谈者许其通隐。”梁书·处士传·何点:“ 点 虽不入城府,而遨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躡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 清 吴伟业 《陈徵君西佘山祠》诗:“通隐居城市,风流白石仙。”
分類:旷达隐士
《國語辭典》:隐没(隱沒)  拼音:yǐn mò
隐匿、消失。《书经。吕刑》:「其刑上备,有并两刑」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言有两刑,亦具上之,恐狱官有所隐没,故戒之。」
《骈字类编》:梅隐(梅隐)
兴化府志城东南榖城山旧有梅隐松隐竹隐三精舍
《漢語大詞典》:潜隐(潛隱)
亦作“潜隐”。
(1).潜藏;隐藏。后汉书·崔駰传:“穷至賾於幽微,测潜隐之无源。”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王弼 注“初则不彰,三则乾乾” 唐 孔颖达 疏:“‘初则不彰’者,谓潜隐不彰显也。” 叶圣陶 《在民间》:“她们也有潜隐的可贵的心灵,她们也有独到的深切的见解。”
(2).隐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晋书·艺术传·王嘉:“潜隐於 终南山 ,结菴卢而止。”
《漢語大詞典》:隐恤(隱恤)
亦作“ 隐卹 ”。 哀怜抚恤。三国志·魏志·王修传:“ 奉 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 脩 亲隐恤之。”梁书·武帝纪上:“及城开,帝并加隐卹,其死者命给棺槥。” 唐 戴叔伦 《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诗:“省风传隐恤,持法去烦苛。”
分類:哀怜抚恤
《漢語大詞典》:隐相(隱相)
(1).谓深居简出,不露面。 唐 武元衡 《夏日寄陆三达陆四逢并王念八仲周》诗:“ 士衡 兄弟旧齐名,还似当年在 洛城 。闻説重门方隐相,古槐高柳夏阴清。”
(2). 宋 宦官 梁师成 官至太尉,恃宠专权,时人称为“隐相”。宋史·宦者传三·梁师成:“ 政和 间,得君贵幸…… 王黼 父事之,虽 蔡京 父子亦諂附焉。都人目为‘隐相’,所领职局至数十百。”
《漢語大詞典》:隐诀(隱訣)
指道家的秘诀。亦指道书。 唐 欧阳炯 《大游仙诗》:“囊中隐诀多仙术,肘后方书济俗人。” 明 王世贞 《孙兆孺华阳巾歌》:“手抄隐诀名登真,松风不厌旦夕闻。”
《分类字锦》:隐玉(隐玉)
江淹 拟谢临川游山诗 赤玉隐瑶溪,云锦被沙汭。
分类:
《國語辭典》:隐文(隱文)  拼音:yǐn wén
隐射的文词。犹今之谜语。唐。李公佐《谢小娥传》:「余备详前事,发明隐文,暗与冥会,符于人心。」
分類:隐秘
《漢語大詞典》:隐意
隐含或显露但没有直接表示的意义。例如:在《旧约》的故事中看到了分析物质和精神之间关系的比喻性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