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13,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隐隐遑遑
隐隐桓桓
隐隐糊糊
隐隐谹谹
隐隐耾耾
隐隐讽讽
隐隐绰绰
隐佯
隐掩
隐徇
隐训
隐血
隐姓埋名
隐消
隐显目标
《漢語大詞典》:隐隐遑遑(隱隱遑遑)
忧愁不安貌。 唐 皮日休 《忧赋》:“入人之怀也,倘倘佯佯,隐隐遑遑。”
分類:忧愁不安
《漢語大詞典》:隐隐桓桓(隱隱桓桓)
威武貌。《宋书·索虏传》:“十道并进,连营五千,步骑百万,隐隐桓桓。以此屠城,何城不溃?以此奋击,何坚不摧?”
《漢語大詞典》:隐隐糊糊(隱隱糊糊)
模糊不清貌。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猛然,他记起前两天在江边帐篷里开会的时光,隐隐糊糊听见谁说,加固便桥的任务好像交给了 常飞 。”
分類:模糊不清
《漢語大詞典》:隐隐谹谹(隱隱谹谹)
见“ 隐隐耾耾 ”。
《漢語大詞典》:隐隐耾耾(隱隱耾耾)
象声词。多形容雷声。 汉 扬雄 《法言·问道》:“或问大声曰非雷非霆,隐隐耾耾,久而愈盈,尸诸圣。” 李轨 注:“尸,主也。雷霆之声闻,当时圣人之言传无穷。”亦作“ 隐隐谹谹 ”。 宋 苏洵 《乐论》:“隐隐谹谹而谓之雷者,彼何用也。”
《漢語大詞典》:隐隐耾耾(隱隱耾耾)
象声词。多形容雷声。 汉 扬雄 《法言·问道》:“或问大声曰非雷非霆,隐隐耾耾,久而愈盈,尸诸圣。” 李轨 注:“尸,主也。雷霆之声闻,当时圣人之言传无穷。”亦作“ 隐隐谹谹 ”。 宋 苏洵 《乐论》:“隐隐谹谹而谓之雷者,彼何用也。”
《漢語大詞典》:隐隐讽讽(隱隱諷諷)
含糊不清,不明确。 郭沫若 《水平线下·湖心亭》:“她在床上对我说:‘你无论怎么要去替他们找房子,去找一天也不要紧,到晚上来叫他们搬出去。’我只是隐隐讽讽地答应她。”
《漢語大詞典》:隐隐绰绰(隱隱綽綽)
隐约不清貌。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一章:“两年前的事,像凉风一样,冲进母女俩的心间,隐隐绰绰的影子,仿佛就在眼前。”
分類:隐约不清
《漢語大詞典》:隐佯(隱佯)
谓隐蔽真情,佯装不知。《孔子家语·屈节解》:“及为槨, 原壤 登木,曰:‘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遂歌曰:‘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之隐佯不闻以过之。”
《漢語大詞典》:隐掩(隱掩)
深藏不露;遮蔽掩隐。礼记·聘义“孚尹旁达,信也” 唐 孔颖达 疏:“玉采色彰达,著见於外,无隐掩,如人有信者,亦著见於外。”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要了解人类文化意义之切实隐掩的深处,以至于人生的价值,个人与社会间的精神物质两方面的结构,那就不如以一无资格的‘人’,浸入于所要考察的社会里。”
《漢語大詞典》:隐徇(隱狥)
隐匿徇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需索作弊,隐狥不得举首。”
分類:隐匿徇私
《漢語大詞典》:隐训(隱訓)
诡僻的训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暨乎 后汉 ,小学转疏,复文隐训,臧否大半。” 范文澜 注:“隐训,谓诡僻之训。”
分類:训释
《国语辞典》:隐血(隐血)  拼音:yǐn xiě
因体内某部分出血而在粪便或脑脊液中出现的血液。必须用化学试剂或试纸方能测出。
《國語辭典》:隐姓埋名(隱姓埋名)  拼音:yǐn xìng mái míng
改换姓名,不让别人知道。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他不是别人,则他便是谢金莲,著他隐姓埋名,假说做王同知的女儿。」《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一定是你借此躲避你那仇家,作一个隐姓埋名哑迷儿。」
《漢語大詞典》:隐消(隱消)
无形中消失。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八:“结果,事情的解决是依照当时 中国 的国情;是隐消了的,全没有引起一点风浪。”
《漢語大詞典》:隐显目标
时隐时现的目标。其特点是位置不固定,暴露时间短促,出现突然,不易发现
指短时间暴露在射手视界内的目标,例如隐显靶或从散兵坑里短时间露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