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9,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隐录
隐窃
隐失
隐示
隐体花
隐伪
隐膝
隐戏
隐校
隐幸
隐暑
闭隐
卑隐
硡隐
乾隐
《漢語大詞典》:隐录(隱録)
谓从簿录上消失。指隐退不仕。 宋 梅尧臣 《寄光化退居李晋卿》诗:“此志应不忘,他时同隐録。”
《漢語大詞典》:隐窃(隱竊)
窃窃私语。《宋书·颜延之传》:“及闻否论,则处彰离贰,附会以从风,隐窃以成衅,朝吐面誉,暮行背毁。”
分類:窃窃私语
《漢語大詞典》:隐失(隱失)
散失,缺少。 清 梅曾亮 《〈黔记〉序》:“先生初至 黔 ,时以文献隐失,府县志多缺不修,乃檄各学校官访乡士大夫藏图书金石歌謡涉 黔 事者最上学政,为《黔记》一书。”
分類:散失缺少
《漢語大詞典》:隐示(隱示)
犹暗示。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又如驻 藏 使节,亦已采用 汉 人,凡此皆出自朝廷为地择人之权衡,亦隐示两族耦俱无猜之明效。” 林纾 《答蔡元培书》:“故辱公寓书,殷殷于 刘先生 之序跋,实隐示 明 清 标季各有遗民,其志均不可夺也。”
分類:暗示
《漢語大詞典》:隐体花(隱體花)
谓暗花。 唐 李贺 《石城晓》诗:“春帐依微蝉翼罗,横茵突金隐体花。” 王琦 汇解:“隐体花谓暗花也。”
分類:汇解
《漢語大詞典》:隐伪(隱僞)
不为人知的奸伪之事。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北齐书·冯翊王润传:“及长,廉慎方雅,习於吏职,至摘发隐伪,姦吏无所匿其情。”
分類:为人奸伪
《漢語大詞典》:隐膝(隱膝)
搁膝之具。隋书·礼仪志五:“天子至于下贱,通乘步舆,方四足,上施隐膝及襻,举之。”
《漢語大詞典》:隐戏(隱戲)
以隐语猜谜为戏。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楚庄王 蒞政三年不治,而好隐戏,社稷危,国将亡。”参见“ 隐语 ”。
分類:猜谜
《國語辭典》:隐语(隱語)  拼音:yǐn yǔ
隐射的言词。本义须经猜想推测才能得知。犹今之谜语。《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复问朔隐语,不知,亦当榜。』」《三国演义》第七一回:「修曰:『此隐语耳。「黄绢」乃颜色之丝也,色傍加丝,是「绝」字。』」
《漢語大詞典》:隐校(隱校)
审订校勘。《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二年》:“ 元嘉 中,故光禄大夫 傅隆 年出七十,犹手自书籍,躬加隐校。” 胡三省 注:“隐者,痛覈其实也。”
分類:校勘
《漢語大詞典》:隐幸(隱倖)
隐瞒侥幸。新唐书·选举志下:“文书粟错,隐倖者駮放之;非隐倖则不。”
分類:隐瞒侥幸
《分类字锦》:隐暑(隐暑)
陆龟蒙 柳影好隐暑。
分类:
《漢語大詞典》:闭隐(閉隱)
犹隐晦。不清楚,不明显。 汉 王充 论衡·自纪:“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当言事时,非务难知,使指闭隐也。后人不晓,世相离远,此名曰语异,不名曰材鸿。”
《漢語大詞典》:卑隐(卑隱)
(地位)微贱而不显达。《淮南子·主术训》:“士处卑隐,欲上达,必先反诸己。”史记·日者列传:“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
《漢語大詞典》:硡隐(硡隱)
形容鼓声宏大。《文选·潘岳〈藉田赋〉》:“鼓鞞硡隐以砰礚。” 吕向 注:“硡隐、砰礚,革声也。”
分類:鼓声宏大
《漢語大詞典》:乾隐(乾隱)
1.侵吞财物;侵吞。新唐书·李尚隐传:“时司农卿 陈思问 引属史多小人,乾隐钱穀, 尚隐 按其违,赃累鉅万, 思问 流死 岭南 。”
2.指侵吞的财物。新唐书·裴延龄传:“ 延龄 尝奏句获乾隐二千万緍,请舍别库为羡餘。”
分類:侵吞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