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13,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讳隐
交隐
恩隐
殊隐
廋隐
韬隐
沦隐
逸隐
隐寓
隐影
隐虑
隐怀
隐憾
隐发
隐词
《漢語大詞典》:讳隐(諱隱)
回避隐瞒。魏书·杨昱传:“ 灵太后 尝从容谓 昱 曰:‘自薄德化不能感亲姻,在外不称人心,卿有所闻,慎勿讳隐。’”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饶氏妇》:“妾有过,则对主人显言,虽数十里外田畴出纳为欺亦即日举白,无一讳隐。”
《漢語大詞典》:交隐(交隱)
谓互不了解。 明 刘基 《郁离子·天地之盗》:“故子以是施诸民,民亦以是应诸子,上下之情交隐矣。”
分類:不了解
《漢語大詞典》:恩隐(恩隱)
犹恩私。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袭养兼年,恩隐周渥。” 李善 注:“国语注曰:‘隐,私也。’”参见“ 恩私 ”。
《國語辭典》:恩私  拼音:ēn sī
1.所宠信的人。《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于是旧故恩私,多受封爵。」
2.宠爱、恩惠。唐。杜甫北征〉诗:「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某暂时归省,必当速来,以图后会。岂敢有负恩私!」
《漢語大詞典》:殊隐(殊隱)
不同的精微含义。文选·左思〈魏都赋〉:“览大春秋,判殊隐而一致。” 张载 注:“春秋推见以至隐,本隐以之显,所言虽殊,其合德一也。”
《漢語大詞典》:廋隐(廋隱)
隐私;隐情。新唐书·郑注传:“ 注 多艺,诡譎阴狡,亿探人廋隐,輙中所欲。” 宋 叶适 《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郎陈公墓志铭》:“所至则延问穷民,遮道词牒,皆灼见廋隐,予夺中情。”
分類:隐私隐情
《漢語大詞典》:韬隐(韜隱)
隐藏不露。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若用之,当令外自韜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能韜隐其质,故致全性也。”
分類:隐藏不露
《漢語大詞典》:沦隐(淪隱)
隐遁;埋没。《明诗纪事戊籤》卷四引 明 王慎中 遵岩集:“沦隐声迹者之所为言,非世人语也。” 清 龚自珍 《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君受劾归,不问世事,恬愉冲夷,沦隐以没。”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粲然为 索虏 ,其沦隐者未能明也。”
分類:隐遁埋没
《漢語大詞典》:逸隐(逸隱)
指避世隐居的高人。 三国 蜀 诸葛亮 《自表后主》:“提拔逸隐,以进贤良。”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軺车盈街,载奏连车,诚为游侠之徒,未合逸隐之科也。”太平广记卷十八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杨伯丑》:“ 隋 开皇 初, 文帝 搜访逸隐,闻其有道,徵至京师。”
《漢語大詞典》:隐寓(隱寓)
隐含,暗中包含。清史稿·马建忠传:“以泰西各国皆有学文程式之书, 中 文经籍虽皆有规矩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儗而揭示之。”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此二者并纪事之书,而难言之理则隐寓焉。” 汪辟疆 《唐人小说·〈三水小牍〉叙》:“今细绎其书,虽多纪仙灵怪异,而每及义烈,亦復凛凛有生气。是於侈陈灵异之餘,隐寓垂诫之旨。”
《漢語大詞典》:隐影(隱影)
约略,印象模糊。《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从前已过人间字,隐影思量梦一般。” 蒋礼鸿 通释:“意思是有些印象或痕迹,但很模糊,不清楚。”
《漢語大詞典》:隐虑(隱慮)
潜在的忧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上东兖李道台》:“地去 沂 镇,且二百餘里,政恐鞭长未足,以资弹压也。日后且多隐虑,而 郯 民目前已汹汹,惶惧如迫汤火。” 苏曼殊 《婆罗海滨遁迹记》:“嗟我兄弟,谁无隐虑。”
分類:潜在忧患
《漢語大詞典》:隐怀(隱懷)
隐衷,内心的想法。《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众贼﹞犹恐误杀得罪。谁知一箭射双鵰,正中了 公子朔 的隐怀。”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老父固有隐怀,先生善人,异日或有以奉述於先生之前耳。”
分類:内心想法
《漢語大詞典》:隐憾(隱憾)
内心的遗憾。 清 俞正爕 癸巳类稿·名士论驳义:“ 迁 著於篇者,或云书缺有间,或云论其軼事,《汉高》一纪,多於《五帝》,不能纪远,古人之隐憾,非云优也。”
分類:内心遗憾
《漢語大詞典》:隐发(隱發)
谓揭发隐私。后汉书·锺离意传:“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詆毁。” 李贤 注:“隐,犹私也。”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余谓隐者,人耳目之所不及,帝好以耳目窥其隐而发之。”
《漢語大詞典》:隐词(隱詞)
见“ 隐辞 ”。
《漢語大詞典》:隐辞(隱辭)
亦作“ 隐词 ”。 指含意不明显或深奥难明的词句。 唐 杨于陵 《和权载之离合诗》:“昼游有嘉话,书法无隐辞。”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幼读 德清 俞氏 书,至古书疑义举例,叹为絶作,以为载籍之中,奥言隐词,解者纷歧,惟约举其例,以治羣书,庶疑文冰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