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9,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显隐
聂隐娘
仁隐
曲隐
鱼隐
隐悯
隐厚
隐悯
隐过
隐夫
隐谋
隐滞
隐学
隐听
隐切
《漢語大詞典》:显隐(顯隱)
显现与隐没。《魏书·崔光传》:“皇都始迁,尚可补復,军国务殷,遂不存检。官私显隐,渐加剥撤。” 宋 曾巩 《晏元献公〈类要〉序》:“而於三才万物变化情伪,是非兴坏之理,显隐细鉅之委曲,莫不究尽。”
分類:显现隐没
《漢語大詞典》:聂隐娘(聶隱娘)
唐 传奇中的女侠。 贞元 中 魏博 大将 聂锋 之女。十岁时,为一老尼窃去,授以剑术,刺人百发百中而人不觉。既成还家,嫁磨镜少年。 元和 间, 魏博 令 隐娘 夫妻往 许 ,刺 陈 许 节度使 刘昌裔 。 刘 侦知,遣人迎候,以诚相感,留于左右。 隐娘 为 刘 杀 魏博 刺客 精精儿 ,智拒 妙手空空儿 。后隐去。见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
《漢語大詞典》:仁隐(仁隱)
仁爱惻隐。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虽有慈惠之长,仁隐之吏尚不能存。”
分類:仁爱恻隐
《國語辭典》:曲隐(曲隱)  拼音:qū yǐn
1.曲折隐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
2.肢体弯曲隐蔽的部分。《新唐书。卷二二五。逆臣传上。安禄山传》:「及老,愈肥,曲隐常疮。」
《骈字类编》:鱼隐(鱼隐)
五灯会元汝州风穴延沼禅师僧问鱼隐深潭时如何曰荡荡火烧
《漢語大詞典》:隐悯(隱憫)
(1).谓隐居不得志而忧伤。《楚辞·严忌〈哀时命〉》:“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徉。” 王逸 注:“言己隐身山泽,内自悯伤。”
(2).忧叹貌。《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烦。” 吕向 注:“隐悯,忧叹貌。” 清 方苞 《〈左华露遗文〉序》:“吾妹不食经旬,既而以姑老,义不得死,隐悯至今十餘年。”
《漢語大詞典》:隐厚(隱厚)
稳重忠厚。史记·韩长孺列传论:“余与 壶遂 定律历,观 韩长孺 之义, 壶遂 之深中隐厚。”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一云‘廉正忠厚’。”
《高级汉语词典》:隐悯
怜悯
《漢語大詞典》:隐过(隱過)
不为人知的过失,不明显的过失。 三国 魏 曹植 《黄初五年令》:“唯无深瑕潜衅,隐过匿愆,乃可以为人君上。” 明 文徵明 《送开封守顾君左迁全州叙》:“或从毁之,数其隐过,不遗餘力。”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世人度量狭窄,心术刻薄,还要搜他人的隐过,显自己的精明。”
《漢語大詞典》:隐夫(隱夫)
犹隐士。《楚辞·刘向〈九叹·愍命〉》:“丛林之下无怨士兮,江河之畔无隐夫。” 王逸 注:“言己欲举士,必先於丛林侧陋之中,使无怨恨,令江河之界,无隐佚之夫。”参见“ 隐士 ”。
分類:隐士
《國語辭典》:隐士(隱士)  拼音:yǐn shì
隐居避世的人。《荀子。正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漢語大詞典》:隐谋(隱謀)
(1).谓隐匿其智谋。墨子·节葬下:“无敢舍餘力,隐谋遗利,而不为亲为之者矣。” 孙诒让 间诂:“隐谋,谓隐匿其智谋。”荀子·王制:“故法而议,职而通,无隐谋,无遗善,而百事无过,非君子莫能。”
(2).密谋;阴谋。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交 与 卢綰 常侍上,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事隐谋。”《后汉书·丁鸿传》:“人道悖於下,效验见於天,虽有隐谋,神照其情。” 陶成章 《教会源流考》:“﹝五祖者﹞聚徒授拳传教,隐谋恢復之举。”
《漢語大詞典》:隐滞(隱滯)
(1).隐居不仕。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明日, 諶 东出送客,驻车 太阳郭 里,见 暠 。还语 歆 曰:‘为君得孝廉矣。’问:‘为山泽?’答曰:‘ 洛阳 门下吏也。’ 歆 笑曰:‘当得隐滞之夫,乃 洛阳 吏邪?’”
(2).谓仕宦不得升进,或志不得伸。《周书·儒林传·沈重》:“所望凤举鸿翻,俄而萃止。明斯隐滞,合彼异同。”
《漢語大詞典》:隐学(隱學)
(1).隐居读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 逄萌 ﹞在 不其山 隐学, 明帝 安车徵 萌 ,以佯狂免。”
(2).隐居的学者。晋书·隐逸传·任旭:“於时司空 王导 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 旭 与 会稽 虞喜 俱以隐学被召。”
(3).冷僻之学。新唐书·选举志下:“大率十人竞一官,餘多委积不可遣,有司患之,谋为黜落之计,以僻书隐学为判目,无復求人之意。”
《國語辭典》:隐听(隱聽)  拼音:yǐn tīng
隐身而听。《资治通鉴。卷一二三。宋纪五。文帝元嘉十六年》:「帝隐听,闻之,乃出见斤等,辞色严厉,群臣不敢复言,唯唯而已。」
分類:偷听
《漢語大詞典》:隐切(隱切)
犹怨恨。后汉书·蔡邕传:“ 璜 遂使人飞章言 邕 质 数以私事请托於 郃 , 郃 不听, 邕 含隐切,志欲相中。”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帝又问:‘ 司马迁 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 孝武 ,令人切齿。’”
分類: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