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灭没(滅沒)  拼音:miè mò
消失。《文选。马融。长笛赋》:「奄忽灭没,晔然复扬。」
《漢語大詞典》:沈没
亦作“沉没”。
(1).没入水中。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沉没洪渊,酷烈为祸。”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今虽颇种殖,閒者大水沉没。”南史·沈攸之传:“及攻 郢城 ,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万一买不着私盐,他便连船也不要了,等夜静时,凿穿了船底,由他沉下去,便报了个沉没。” 冰心 《我的童年》:“听说还有一艘叫做‘海天’的,因为舰长驾驶失误,触礁沉没了。”
(2).借指死亡。 明 李贽 《招魂》:“ 王逸 云:‘ 小山 之徒閔伤 屈原 身虽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彰其志。’”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他们以自己的沉没,证明着革命的前行。他们到底并不是旁观者。”
(3).埋没;湮没。南史·鲍照传:“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轲论史书》:“夫圣 唐 鉅跡及贤士大夫事,皆磊磊轩天地,决不沉没。”
(4).落入。宋书·天文志一:“ 衡 所造浑仪,传至 魏 晋 ,中华覆败,沉没戎虏, 绩 蕃 旧器,亦不復存。”隋书·天文志上:“其仪略举天状,而不缀经星七曜。 魏 晋 丧乱,沉没西戎。”
(5).隐没;消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倘有沉没书札银信及伪造新闻者,轻则罚,重则罪。” 鲁迅 《野草·影的告别》:“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向培良 《飘渺的梦》:“不知卖什么东西的小贩的凄厉曳长的声音渐渐沉没在冻凝的空气里。”
(6).犹沉迷;沉浸。三国志·魏志·和洽传“ 洽 同郡 许混 者, 许劭 子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劭 宗人 许栩 ,沉没荣利,致位司徒。”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三幕:“但从你创作者来说,你这样全心全意沉没在你的悲哀里,恐怕不能够经久吧?”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三:“如今她的全部生活仿佛就沉没在对那一去不复返的太平盛世的怀恋。”
(7).降落。 张资平 《她怅望着祖国天野》十:“赤热的火球,渐渐的沉没在远山后面。” 阿英 《流离》一:“这时月亮已经沉没,很黯黑。”
《漢語大詞典》:隐翳(隱翳)
(1).掩蔽;遮蔽。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处必掩身” 汉 郑玄 注:“掩,犹隐翳也。” 宋 陆游 《书斋壁》诗:“地僻渔扉常隐翳,身闲灵府自清凉。”《新华月报》1979年第7期:“绿荫中隐翳着古色古香的亭轩台榭。”
(2).隐避;隐没。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世主不察朋交之所生,而苟信贵臣之言,此絜士所以独隐翳,而姦雄所以党飞扬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动见楷模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焦先 ﹞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去乃出。” 郭沫若 《怀念周总理》诗:“革命前驱辅弼才,巨星隐翳五洲哀。”
《漢語大詞典》:沦伏(淪伏)
犹隐没。史记·孝武本纪:“ 周 德衰, 宋 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 熙寧 壬子岁,泉忽沦伏而不见。”
分類:隐没
《漢語大詞典》:微没
隐没。 唐 宋之问 《明河篇》诗:“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 赤城 渐微没, 孤屿 前嶢兀。”
分類:隐没
《漢語大詞典》:晦灭(晦滅)
隐没。 唐 吕延祚 《进集注〈文选〉表》:“宅心隐微,晦灭其兆。”
分類:隐没
《漢語大詞典》:沦匿(淪匿)
隐藏;隐没。《参同契》卷上:“幽潜沦匿,变化於中,包裹万物,为道纪纲。” 唐 李白 《商山四皓》诗:“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分類:隐藏隐没
《漢語大詞典》:抑没
隐没。后汉书·和帝殇帝纪赞:“抑没祥符,登显时德。”梁书·何敬容传:“及 敬容 为宰相,谓 何 姓当为其祸,故抑没宗族,无仕进者。”
分類:隐没
《國語辭典》:遮没(遮沒)  拼音:zhē mò
遮掩隐没,使无法看见。如:「傍晚,当山岭遮没了最后一道阳光,大地向光明告别。」
《漢語大詞典》:湛没
沉没;隐没。《汉书·翟方进传》:“今提扬眉,矢贯中,狼奋角,弓且张,金歷库,土逆度,辅湛没,火守舍,万岁之期,近慎朝暮。”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北斗第四星旁一小星曰辅,沉没不见,则天下之兵销。”
分類:沉没隐没
《漢語大詞典》:殄没
(1).隐没。 三国 魏 曹植 《籍田论》:“日殄没而归馆,晨未昕而即野。”
(2).绝灭。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身殞西朝,胤嗣殄没。”
分類:隐没绝灭
《國語辭典》:出没(出沒)  拼音:chū mò
忽现忽隐、活动往来。《水浒传》第一六回:「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良乡郑州一带,盗贼出没,白日劫人。」
《國語辭典》:隐沦(隱淪)  拼音:yǐn lún
1.隐士。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诗:「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2.埋没、沉沦。南朝宋。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尊贤永照灼,孤贱长隐沦。」唐。杜甫上韦左相〉诗:「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漢語大詞典》:隐显(隱顯)
(1).隐没与显现。荀子·天论:“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传卷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 王西彦 《乡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弯曲如画的溪流,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國語辭典》:衔枚(銜枚)  拼音:xián méi
古代行军袭敌时,令军士把箸横衔在口中,以防喧哗,称为「衔枚」。《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三国演义》第三○回:「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