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5,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下一页
陶福履( 福祝 字 华峰、绥之、稚箕 )
陶荣
王绍勋(字 熙陶 号 池山遗黎 )
端方(字 午桥 号 匋斋、陶斋 忠敏 )
金鉽(字 范才、式金 号 蘅意、陶宦 )
陶炯照
唐群英(字 希陶 号 恭懿 )
朱继承(字 慕陶 )
陶牧(字 小柳 名鞦 )
连横(字 雅堂 号 武公、剑花、慕陶、慕真 )
邹容( 绍陶 字 蔚丹、威丹 )
曹明贤(字 晓陶 )
陶峙岳
叶圣陶( 绍钧 字 秉臣 )
其它辞典(续上)
陈伯陶(字 象华 号 砺道人、九龙山人 永焘 )陶福履( 福祝 字 华峰、绥之、稚箕 )
陶荣
王绍勋(字 熙陶 号 池山遗黎 )
端方(字 午桥 号 匋斋、陶斋 忠敏 )
金鉽(字 范才、式金 号 蘅意、陶宦 )
陶炯照
唐群英(字 希陶 号 恭懿 )
朱继承(字 慕陶 )
陶牧(字 小柳 名鞦 )
连横(字 雅堂 号 武公、剑花、慕陶、慕真 )
邹容( 绍陶 字 蔚丹、威丹 )
曹明贤(字 晓陶 )
陶峙岳
叶圣陶( 绍钧 字 秉臣 )
人物简介
维基
陈伯陶(1855年—1930年),字象华,子砺,号九龙真逸,别署砺道人、九龙山人,晚更名永焘,广东东莞县(今东莞市)中堂镇凤涌乡人。 清末政治人物、学者。光绪十八年探花及第。官至江宁提学使,署布政使。清亡后以遗老自况,移居香港。陈伯陶之父陈铭圭为咸丰二年(1852年)副贡。 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十七日,陈伯陶生于东莞县城家中。五岁启蒙,六岁时,其父故交、学者陈澧主讲东莞石龙的龙溪书院,陈伯陶拜陈澧为师,后来其经学词章受陈澧影响颇大。十岁,通晓五经。 光绪元年(1875年)中秀才, 光绪五年(1879年)中解元(广东乡试考取第一名)。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殿试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 赐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武英殿协修等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陈伯陶外派往云南、贵州、山东出任乡试副考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陈伯陶携眷返回东莞安顿妥当后,随即赶赴西安追随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辛丑条约》签订后,陈伯陶跟随光绪帝回京,并入值南书房任行走,充当皇帝的近身文学侍从。南书房行走虽无实务,但一直是清代文官向往的荣誉;事实上陈伯陶后来亦非常缅怀这段在皇帝身边的岁月。光绪三十二年,陈伯陶外调江宁提学使,开始走上教育官僚的道路。他曾经到日本考察教育发展,回国后在南京推广实业高等学堂。他创办了方言学堂和暨南学堂;前者是外语学校,后者是华侨学校,亦即暨南大学的前身。光绪三十四年,陈伯陶迁任江宁布政使;可惜就在仕途日隆之际,光绪帝遽然去世。陈伯陶受此打击,复见政局日渐紧张,遂于宣统二年弃官回归东莞。宣统三年,亦即辛亥革命爆发的同年,陈伯陶出任广东省教育总会会长。武昌起义后,广东变天,革命军一度包围东莞陈宅,陈伯陶于是携眷逃往香港红磡暂避。未几宣统逊位,陈伯陶遂迁往九龙城,打算以此地为长居之所,并以秦朝东陵侯召平于秦亡后种瓜自给的典故,署其小楼名为「瓜庐」,以示效忠清廷,不事二朝。陈伯陶来港后不剪辫,不易服,以前清遗老面目示人;又自号「九龙真逸」,决心以隐逸度其馀生。其间龙济光入主广东,曾力邀陈伯陶出山佐政;又以设广东省志局为名,请其主持修志。陈伯陶始终不为所动,坚拒不就;反而应东莞同乡叶湘南之邀,就地于九龙设局纂修《东莞县志》。六年后志书98卷修成,另附《沙田志》四卷,全书一百卅十馀万字,于时堪称巨著。《东莞县志》是陈伯陶的专业制作,颇得学界好评。他又著手编纂宋元以来广东遗民传记资料,写成《胜朝粤东遗民录》、《宋东莞遗民录》、《元广东遗民录》、《明东莞三忠传》等书,以寄寓其思念前朝之情。1922年溥仪大婚,陈伯陶携一万元巨款入京祝贺,以尽为臣之礼。陈伯陶去国多年后重回昔日入值的南书房,感慨万分,不胜唏嘘。陈伯陶隐居的九龙城,曾经是南宋末二帝的栖身之所。此地有宋王台及侯王庙两处遗址;前者为纪念二帝而设,后者则来历不详。此段亡国史事不但惹起陈伯陶的遗民思绪,更引起其寻根探低的兴趣,最后考订侯王乃宋末杨淑妃亲弟杨亮节。未几港府计划收回宋王台遗址转售,事件为一众遗老上书陈情劝止;结果港府不但撤回计划,更容许遗老于宋王台之上修建石垣以为屏护。风波平息后,陈伯陶特此撰写《九龙宋王台新筑石垣记》以表庆贺。陈伯陶不时邀约遗民雅士,聚集其上酬唱互答,以寄故国之思。陈伯陶一生埋首经籍,著述甚丰。来港之前曾经参与纂修《清史稿》〈儒林〉和〈文苑〉两传;在港所著除前述方志及遗民传记之外,尚有《瓜庐文剩》、 《瓜庐诗剩》、《孝经说》、《袁督师遗稿》、《东江考》等多种。另外,陈伯陶亦不忘薪传后代,与一众遗老于学海书楼设坛讲学,光大孔门事业。1929年青山寺「香海名山」牌坊落成,陈伯陶亲题对联志庆。其联云:「遵海而来杯渡情依中国土,高山仰止韩公名重异邦人」,对金文泰来港主政颇有赞许之意。1930年8月20日,陈伯陶卒于香港九龙城寓所。溥仪闻讯后赐予谥号「文良」,为遗老一生画上圆满句号。 女婿乃淩鸿勋之侄驻牙买加特命全权大使淩崇熙 (Samuel C.H. Ling)。
人物简介
维基
陶福履(1853年—1911年),原名福祝,字华峰、绥之、稚箕,江西新建人。清末翰林,学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出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改户部主事,又改湖南知县,历知慈利、沅江、益阳县。
人物简介
维基
陶荣,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光绪乙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78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绍勋,字熙陶,晚号池山遗黎,河南辉县城关花园村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一年(1885年)乡试中举。光绪十五年(1889年)登己丑科进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出任山东蓬莱县知县,任内重视民生、百废具新,并发展书院教学,期间选吴佩孚为秀才,并多加关照。王绍勋讲授《明史·神宗本纪》:「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提及明神宗三十年不上朝,是为万历怠政,王感叹曰:「无为而治兮,不必生一神宗三秩」,吴佩孚居然立刻应声对仗:「有明之亡矣,莫非杀六君子七贤。」又让王对吴更加欣赏。此后担任宏豫铁厂总理。宣统元年(1909年)被选为河南咨议局议员。次年,选为资政院议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1—1911 【介绍】: 清满洲正白旗人,托忒克氏,字午桥,号匋斋。光绪八年举人,入赀为员外郎。历督湖广、两江、闽浙。与载泽等赴欧洲考察政治。奏请预备立宪。宣统元年调直隶总督,旋坐事劾罢。三年起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率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至资州为起义新军所杀。谥忠敏。嗜金石书画。有《匋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四
端方,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旗人。光绪壬午举人,官至直隶总督,罢,再起,候补侍郎,署四川总督。殉难,谥忠敏。黄鹤楼志·人物篇
端方(1861—1911) 清末官员、金石学家、收藏家。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历任湖北巡抚、湖广总督、两江总督、湖南巡抚、直隶总督、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黄鹤楼灾后二十年的1904年,时任湖北巡抚的端方,在黄鹤楼原址主持修建了一座“警钟楼”(旧西方图片中将该楼标为“黄鹤楼”);曾为黄鹤楼撰写楹联;黄鹤楼碑廊中存有《开通蛇山治路记》,记录了端方主持在蛇山脚下“凿石通路”之事。
人物简介
维基
金鉽(1869年—1950年),字范才,一字式金,号蘅意,别号陶宦。祖籍安徽休宁,出生于泰兴,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一年,登进士,此前参与公车上书;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八年,任襟江学堂总教习,后担任南菁书院监督。民国初年后,不再出仕。
人物简介
维基
陶炯照,湖北黄冈人,清朝、民国政治人物。光绪二十九年,登癸卯经济特科。民国二年,任湖北黄陂县知事。民国五年,授河南中大夫。同年九月,任河南省汝阳道道尹。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唐群英(1871-1937),字希陶,号恭懿,湖南衡阳人,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妇女运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辛亥革命功臣、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投身辛亥革命,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立下奇功。首倡女权,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她被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曾授勋"二等嘉禾章"。
人物简介
维基
朱继承(1876年—?年),字慕陶,湖南省龙山县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农科进士。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陶牧(1874-1934) 字小柳。南昌人。早岁游历四方,客燕京久,一度出关,参加辽社。后寓吴、沪。南社社员。人物简介
陶牧,原名名鞦,宁伯荪,号小柳,江西南昌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连横(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花,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大陆诗草》、《剑花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马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台湾文献丛刊·剑花室诗集
本书(一册一五二面九一、二○○字)合「大陆诗草」、「宁南诗草」及「剑花室外集」之一、之二而成,连横撰。作者别号剑花,其里居、阅历见第六四种「台湾诗乘」篇。作者尝于民元至三年畅游大陆,得诗一百二十六首。「自序」有云:「顾念此行穷数万里路、为时几三载,所见所闻、徵信徵疑,有他人所不能言而言者、所不敢言而言者。孤芳自抱,独寐寤歌,亦以自写其志而已』。「宁南诗草」「自序」作于民国十五年西湖寄寓,有云:『甲寅(三年)冬,余归自北京,仍居宁南。宁南者,郑氏东都之一隅也。登高南望,不知涕泪之何从矣。客中无事,爰取箧中诗稿编之,起甲寅冬、讫丙寅(十五年)之夏,凡二百数十首,名曰「宁南诗草」;志故土也』。作者哲嗣震东先生撰「弁言」指出:其中『自「宁南春望」至「别台北」凡二百五十四首,为此十三年间(按甲寅至丙寅)之作;丁卯(十六年)自杭州又回台南,至癸酉(二十二年)离台赴沪,所作凡二十一首,先生亦亲自编入此集中』。合计后补诸诗,共得二百七十五首。又,作者著「雅堂文集」(刊列第二○八种)中另有「宁南诗草序」一篇,可供参读。「外集」二,「弁言」亦有说明:「剑花室外集」之一,「为先生自乙未(清光绪二十一年)割台以后,至辛亥(宣统三年)游大陆之前青年期之作,凡四百六十五首』;「外集」之二,「为先生癸酉至乙亥(二十四年)晚年之诗,间有缺字或缺句者,盖先生未完成之作也;凡四十九首』。大陆诗草·魏序
甲寅冬,连子归自北京,夜款余关,出所为大陆诗草,以序属余;既而别去,重以书相属。余于诗非所长,何敢为序?第念我先民自中华大陆来居兹土,涉重洋、冒危难,披荆斩棘,以辟田庐、宏子姓。当其时,岂暇治文字哉?其后骚人墨客蝉联竞起,类皆寄沧洲之逸兴,写鲲海之风光,取材不富;欲求如连子行数万里路、大畅厥辞者,奚可多觏?连子涉江、渡河,入燕都,出长城,登阴山;忖其志,岂徒欲以诗鸣哉?将牢骚满腹,目之所击、足之所履,人力舟车之所至,怀古伤时,慨然著为吟咏;道山川美好,不可不惜,历史兴亡、国家民族凌轹隆替,不可不鉴。故前后百数十首,义存乎扬厉,不嫌其夸;情迫于呼号,不病其激。而其奔放处,苦心孤诣,务去陈言,其辞虽骋,其旨实归。左太冲、阮嗣宗咏史咏怀之亚也。 连子为人如其诗。五年前与余订文字交。未游大陆,文多于诗;既游之后,诗文益变。连子南人,名横,字雅堂,武公其号也。 乙卯春,润庵魏清德序于台日报社。大陆诗草·自序
连横久居东海,郁郁不乐,既病且殆,思欲远游大陆,以舒其抑塞愤懑之气。当是时,中华民国初建,悲歌慷慨之士云合雾起,而余亦戾止沪渎,与当世豪杰名士美人相晋接,抵掌谭天下事,纵笔为文,以讥当时得失,意气轩昂,不复有癃惫之态。既乃溯江、渡河、入燕都,出大境门至于阴山之麓,载南而东渡黄海,历辽沈,观觉罗氏之故墟而吊日俄之战迹,若有感于东亚兴亡之局焉。索居鸡林,徘徊塞上,自夏徂冬,复入京邑。将读书东观,以为名山绝业之计,而老母在堂、少妇在室,驰书促归,弃之而返。至家,朋辈问讯,辄索诗观。发箧视之,计得一百二十有六首,是皆征途逆旅之作,其言不驯。编而次之,名曰「大陆诗草」,所以纪此游之经历也。 嗟乎!余固不能诗,亦且不忍以诗自囿。顾念此行穷数万里路,为时几三载,所闻所见,徵信徵疑,有他人所不能言而言者、所不敢言而亦言者。孤芳自抱,独寐寤歌,亦以自写其志而已!杀青既竟,述其梗概,将以俟后之瞽史。 乙卯仲春,台南雅堂连横序于剑花室。宁南诗草·胡序
宁南为台湾首善之区。三百年中,诗文充汗,有其名而无其诗,有其诗而卒少有人焉为之后者,岂以玄海为鸿沟哉?近代卓越如连子,旗鼓骚坛,独饶著作,其亦可谓三百年文献中之秀者欤!然而海桑身世,为时屈、为地屈、为名与利屈,则其人品、文品、诗品亦为之一变。有心文献者,无不为连子惜,并为宁南人惜也。 余与连子为文字交,又同里闬,所以属望者甚殷。而连子能独以文豪。且非仅以文豪也,落日神洲,仗剑壮游,其人奇、其气奇,则其诗亦无之而不奇。甚不可以宁南第二人自命也!连子少主报政,论大事几二十载,独介然不为功名富贵动其心;虽历试诸艰,不挫所守,呜呼贤矣! 中国革命以来,抢攘昏垫,棘地荆天,出其死力以与五千年史学相抗衡,噩噩落落、莽莽苍苍,为文献中备一席。其造就岂等凡哉!呜呼!台湾之时何如时、地何如地、名何如名?宁南诗草之传不传,何待序哉?何待序而始著哉?寸心自足千古,持此以序宁南之诗,而宁南之诗为何如矣! 丁卯孟诹,台南胡殿鹏序。宁南诗草·自序
甲寅冬,余归自北京,仍居宁南。宁南者,郑氏东都之一隅也。自吾始祖卜居于是,迨余已七世矣。乙未之后,余家被毁,而余亦飘泊四方,不复有故里钓游之乐。今更远隔重洋,遁迹明圣,山色湖光,徘徊几席;而落日荒涛,时萦梦寐,登高南望,不知涕泪之何从矣! 客中无事,爰取箧中诗稿编之,起甲寅冬、讫丙寅之夏,凡二百数十首,名曰「宁南诗草」,志故土也。 嗟乎!宁南虽小,固我延平郡王缔造之区也。王气销沈,英风未泯,鲲身、鹿耳间,其有唏发狂歌与余相和答者乎?则余之诗可以兴矣! 丙寅仲秋,台南连横序于西湖之玛瑙山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5—1905 【介绍】: 清末四川巴县人,原名绍陶,字蔚丹,一作威丹。在重庆从日本人学英、日语。光绪二十七年,至上海。次年,留学日本,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二十九年回上海,入爱国学社,撰《革命军》一书鼓吹革命,主张推翻清朝,建中华共和国。章太炎为之作序,并于《苏报》著文推荐。“苏报案”发,自行赴巡捕房投案,与太炎在会审公廨坚持斗争,轰动一时。后被判徒刑二年,瘐死狱中。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曹明贤,字晓陶,河北省河间市故仙乡曹庄人。1913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文学系。有诗集《微芹集》、诗论集《汲古溉今》问世。曾任《天津教育月刊》总编。现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人物简介
百度百科
陶峙岳 (1892.09.18—1988.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省宁乡市仙凤乡人。在军旅生涯中,历任湖南省督军公署参谋处上尉参谋,谭延闿部“护字营”营参谋长、营长,湘军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团长、副师长、师长、军长、副总司令、总司令等职。 1949年9月25日,率驻新疆的10万国民党军官兵通电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和平解放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领导部队屯垦戈壁、建造城市,使新疆逐渐走出贫困,成为闻名的农业示范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12月26日在湖南长沙病逝,享年97岁。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绍钧,字秉臣。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有《叶圣陶文集》、《叶圣陶选集》、《叶圣陶小说集》、《叶圣陶诗词选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