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4,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陵上
高陵
泰陵
陵下
南陵
王陵
二陵
思陵
襄陵
上陵
徐陵
陵墓
陵东
房陵
迦陵
《漢語大詞典》:陵上
(1).凌驾于他人之上。国语·周语中:“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盖也。” 韦昭 注:“如能在人上者,人欲胜陵之也,故君子上礼让而天下莫敢陵也。”
(2).犯上。管子·治国:“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一本作“ 凌上 ”。
《漢語大詞典》:高陵
(1).高丘,山丘。《易·同人》:“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晋 陆机 《拟青青陵上柏》诗:“冉冉高陵苹,习习随风翰。” 元 刘永之 《酬寄伍朝宾》诗:“鲸鯢依巨浪,虎豹啸高陵。”
(2).指陵墓。 晋 张载 《七哀传》:“ 北芒 何垒垒,高陵有四五。”
(3).陵墓名。 三国 魏武帝 曹操 陵名。在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参阅《嘉庆一统志·彰德府二》、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四·彰德府》
(4).陵墓名。 三国 吴 孙坚 墓名。在 江苏省 丹阳市 西。参阅《嘉庆一统志·镇江府二》
(5).复姓。 汉 有 高陵显 见通志·氏族三
《漢語大詞典》:泰陵
(1).陵名。 唐玄宗 陵。在 陕西省 蒲城县 东北 金粟山 。
(2).陵名。 宋哲宗 陵。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本名 永泰陵 。 宋 人常称之为 泰陵 。
(3).陵名。 明孝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县 笔架山 东南。
(4).陵名。 清世宗 陵。在 河北省 易县 永宁山 。
《骈字类编》:陵下
中庸在上位不陵下
《漢語大詞典》:南陵
(1).南边的陵墓。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晋 人御师必於 殽 , 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 夏后皋 之墓也;其北陵, 文王 之所避风雨也。”
(2).专指 汉 代 薄姬 之陵。三辅黄图·陵墓:“ 文帝 母 薄姬 南陵 在 霸陵 南,故曰 南陵 。”
(3).指 南陵戍 。 晋 置,故城在今 安徽省 繁昌县 西北。 南朝 梁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芦洲。”
《国语辞典》:王陵  拼音:wáng líng
人名。生卒年不详,西汉沛人。高祖起兵,陵率众居南阳,后归高祖,封安国侯,惠帝时官至右丞相。吕后执政,大封吕氏宗族,王陵大加反对,迁任太傅,陵称病免。
《國語辭典》:二陵  拼音:èr líng
南陵、北陵的合称。南陵为夏后皋之墓,北陵为文王避风雨之处,两者俱在河南崤山。《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人禦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漢語大詞典》:思陵
宋高宗 赵构 死后葬于 会稽 之 永思陵 。 宋 人因以“思陵”为 高宗 的代称。 宋 楼钥 《跋王岐公立英宗诏草》:“ 思陵 以 寿皇 为皇子,詔曰‘ 艺祖皇帝 七世孙也。’”参阅宋史·高宗纪九
《國語辭典》:襄陵  拼音:xiāng líng
水势浩大,漫过山陵。《书经。尧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漢語大詞典》:上陵
汉 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属《鼓吹曲辞》。以其首句“上陵何美美”得名。
帝王到祖先陵墓进行祭祀。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 清 恽敬 《先塋记》:“今朝廷有上陵之礼,始谓可损,今见威仪,乃知至孝惻隐不可废也。”
《国语辞典》:徐陵  拼音:xú líng
人名。(西元507~583)字孝穆,南朝陈郯(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人。仕梁陈二朝。诗文辞藻绮丽,与庾信齐名,号徐庾体。著有《玉台新咏》、《徐孝穆集》。
《國語辭典》:陵墓  拼音:líng mù
帝王或诸侯的坟墓。汉。张衡〈西京赋〉:「若历世而长存,何遽营乎陵墓?」三国魏。曹植〈责躬〉诗:「逝惭陵墓,存愧阙庭。」
《骈字类编》:陵东(陵东)
梁简文帝七励文窗洞右飞阁陵东
《漢語大詞典》:房陵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房县 境内。 秦始皇 曾徙 嫪毐 舍人四千余家及 吕不韦 、 赵王 迁 于此; 西汉 诸侯王有罪亦多徙于此; 唐 武则天 徙 中宗 于此; 宋太祖 徙 周恭帝 、 宋太宗 徙 秦王 廷美 于此。《淮南子·泰族训》:“ 赵王迁 流於 房陵 ,思故乡,作为山水之謳,闻者莫不殞涕。”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五·郧阳府》
《漢語大詞典》:迦陵
“ 迦陵频伽 ”的省称。 唐 元稹 《度门寺》诗:“佛语迦陵説,僧行猛虎从。” 唐 刘商 《咏双开莲花》:“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宋 咸辉 《〈首楞严经〉义海》卷二:“迦陵仙音,徧十方界。”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啼春夜夜迦陵苦,望帝年年孔雀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