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险 → 礆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岩峤(巖嶠)
险峻的山峰。 唐
戴叔伦 《听霜钟》诗:“髣髴烟嵐隔,依稀巖嶠重。”嶠,一本作“ 岫 ”。
《漢語大詞典》:巉刻
(1).险峻陡峭。 宋
苏洵 《忆山送人》诗:“大抵 蜀 山峭,巉刻气不温。” 朱自清
《潭柘寺戒檀寺》:“这儿的山势,虽然说不上险,可是突兀、丑怪、巉刻的地方有的是。”
(2).形容言词尖刻。 宋
苏洵 :“
《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絶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3).形容诗文风格清峭瘦硬。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十七:“诗学 陶 韦 ,巉刻处似 孟东野 。”
《国语辞典》:岩巉(岩巉) 拼音:yán chán
山岩险峻的样子。如:「眼前一片高山岩巉,令人望而却步。」
《漢語大詞典》:崄巘(嶮巘)
(1).险峻不平。 宋
王禹偁 《赠毋中舍》:“ 岭 表 榆关 路嶮巘,颁条持节两无辞。”
(2).比喻人心险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神恶其嶮巘,非恶其污衊也。”
《國語辭典》:陡峻 拼音:dǒu jùn
地势高而陡。《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再行过去,有陡峻高山遮在面前,绕山走去,多是深林。」
《国语辞典》:剑门山(剑门山) 拼音:jiàn mén shān
山名。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北。山势险峻,历代皆为戍守之处。
《漢語大詞典》:崎嶬
(1).险峻貌。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岪蔚以璀错,上崎嶬而重注。” 李善 注:“崎嶬,危嶮貌。崎音綺,嶬音蚁。”
(2).形容瘦削露骨之状。 唐
卢照邻 :“有幽巖之卧客,兀中林而坐思,形枯槁以崎嶬,足联踡以緇釐。”
《漢語大詞典》:龉龉(齬齬)
险峻不平貌。 宋
文同 :“石涂齬齬而直注兮,盘苔磴乎千寻。”
《國語辭典》:嵌巉 拼音:qiàn chán
险峻陡峭。如:「喜马拉雅山绵延嵌巉的山色,堪称为世界上一大奇景。」唐。
白居易 :「嵌巉嵩石峭,皎洁伊流清。立为远峰势,激作寒玉声。」
《漢語大詞典》:峭险(峭險)
亦作“ 峭嶮 ”。
(1).高陡险峻。亦指陡峭险峻的山路。 唐
柳宗元 :“某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法苑珠林》卷八二:“ 仲德 与兄 元德 ,携母南归,登陟峭嶮,飢疲絶粮。”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然夷境益峭险,马乏草,牛踣途。”
(2).严酷阴险。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道微俗弊,莫剧 汉 末也……苛碎峭嶮,怀螫挟毒者,谓之公方正直。”
《漢語大詞典》:岖崟(嶇崯)
亦作“ 嶇崟 ”。 形容山势险峻。
《文选·嵇康〈琴赋〉》:“玄岭巉巖,岞崿嶇崯。” 李善 注:“皆山石崖巘嶮峻之势” 明
程敏政 《夜渡两关记》:“石栈嶇崟,悉下马累肩而上。”
《漢語大詞典》:岑岩(岑巖)
亦作“ 岑嵓 ”。亦作“ 岑嵒 ”。 山势险峻貌。
《管子·宙合》:“山陵岑巖,渊泉閎流。” 汉
扬雄 :“ 湔山 巖巖, 观上 岑嵓, 龙阳 累峗。”:“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紆隐深,磪嵬岑嵓。” 李善 注:“岑嵓,危险之形。”一本作“ 岑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