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东陟(东陟)
张文成实性寺释迦像碑牛口西来马明东陟玉偈光启金言允克
《漢語大詞典》:陟劝(陟勸)
提升和奖励。 唐 司空图 《唐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及中令復大柄,推功上前,且行陟劝之典,乃加检校礼部尚书,按察 宣 、 歙 、 池 三郡。”
分類:提升奖励
《漢語大詞典》:陟厘(陟釐)
(1).一种蕨类植物。生池泽阴湿岩石上,一名石发。可入药,又可造纸。 南朝 梁 陆倕 《以诗代书别后寄赠》:“ 刘侯 有餘冷,宜饵陟釐方。” 唐 陆龟蒙 《苔赋》:“散巖竇者石髮,补空田者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药曰陟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陟釐﹝集解﹞引《别录》:“陟釐生 江 南池泽。”
(2).指陟釐纸。 宋 陆游 《杂题》诗之六:“安得陟釐三万箇,为君尽写暮年诗。”参见“ 陟釐纸 ”。
《漢語大詞典》:陟涉
跋涉。 五代 梁宣帝 《游七山寺赋》:“承兴序而陟涉,聊盘桓而腾骋。”
分類:跋涉
《韵府拾遗 寘韵》:陟位
颜延之赭白马赋帝轩陟位飞黄服皂
《漢語大詞典》:咸陟
周 人占梦法的一种。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梦之灋: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 郑玄 注:“咸,皆也;陟之言得也,读如‘王德 翟 人’之德,言梦之皆得, 周 人作焉。”
分類:占梦
《漢語大詞典》:陟卓
远行。 唐 孟郊 《冬日》诗:“冻马四蹄吃,陟卓难自收。短景仄飞过,午光不上头。”参见“ 陟遐 ”。
分類:远行
《漢語大詞典》:陟遐
远行。《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孔 传:“言善政有渐如登高升远,必用下近为始,然后终致高远。”
分類:远行
《漢語大詞典》:斥陟
黜免与擢升。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职官》:“某也以贤擢,某也以不贤去。国家斥陟之典,明如日星。”
分類:黜免擢升
《漢語大詞典》:绌陟(絀陟)
谓人事之降升。絀,通“ 黜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考功名:“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计。”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絀陟荣辱之路。”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赏罚絀陟,立见荣辱;生死穷通,互分得失。”
分類:人事
《骈字类编》:暮陟
宋 朱熹 游密庵 朝隮青冥外,暮陟浮云端。
《漢語大詞典》:陟阜
峻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后逼陟阜,前临大河,左右无路。”
分類:峻岭
《漢語大詞典》:陟健
谓峻拔清健。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沈詹事 七言律,高华胜於 宋员外 。 宋 虽微少,亦见一斑,歌行觉自陟健。”
分類:峻拔
《漢語大詞典》:陟里
即陟釐。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 南越 所献。后人言‘陟里’,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邪侧,因以为名。” 齐治平 校注:“《广记》二三一作‘ 汉 言陟釐,陟釐与侧理相乱’。”参见“ 陟釐 ”。
分類:治平
《漢語大詞典》:陟躐
获取。躐,通“ 擸 ”。 陕魔 《兴办西北实业要论》第一章:“即远适异国,为吸集新学术而来之学人中,或不免以陟躐功名之念,为取径 终南 计,摭拾数自法律学,且曰犹太学者工艺虽巧,适以供他建筑使用。”
分類:获取
《漢語大詞典》:跋陟
攀登;行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余每读《琴操》,见琴慎相和,《雅歌録》云:饮马长城窟。及其跋陟斯途,远怀古事,始知信矣。”明史·王骥传:“每军负米六斗,跋陟山谷。” 郭沫若 《文艺论集·雅言与自力》:“但是不怕纵有多么峻险的危峰,我们总可以寻出一种路径,用自己的脚跋陟。”
分類:攀登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