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冗滥
1.亦作"冗滥"。
2.谓过分庞杂而无必要的限制。
《漢語大詞典》:限年
古代对考试或任用官吏的年龄加以限制,谓之“限年”。 汉 崔瑗 《上言察举孝廉》:“臣闻孝廉,皆限年三十乃得察举,恐失贤才之士也。”宋史·仁宗纪二:“辛丑,詔礼部贡院,诸科举人七举者,不限年,并许特奏名。” 明 李东阳 《送体斋傅先生省墓》诗序:“其视具寮常制,限年而后许,勘实而后覆,一切付诸有司之手。”
《漢語大詞典》:畔岸
(1).放纵任性。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颜。” 颜师古 注:“畔岸,自纵之貌也。”
(2).边际。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閤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健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宋 苏轼 《荀卿论》:“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孟子 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则言实矣,岂如后儒之无畔岸哉!”
(3).范围,限制。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尝欲集盐漕赋税国用之经,别书一编,傅於 秦 书之次,非徒广己於不可畔岸之域,先圣製礼之体之无所不賅,固如是也。”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曾氏 之学,盖出於 桐城 ,固知其与 姚先生 之旨合,而非广己於不可畔岸也。”
《漢語大詞典》:滥及(濫及)
谓无限制地牵连。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京闱冒籍:“盖自来冒籍受法,未有此严峻且滥及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我不为滥及乎!”
《國語辭典》:党禁(黨禁)  拼音:dǎng jìn
1.禁止诽谤宦官的党人出任官职,并限制其与人交往。也作「党锢」。
2.由政府所制定,限制各党派参与政治活动的禁令。
《國語辭典》:开放(開放)  拼音:kāi fàng
1.释放。《书经。多方》汉。孔安国。传:「开放无罪之人,必无枉无纵,亦能用劝善。」
2.取消不必要的禁制,任人自由活动。如:「开放参观」、「开放言论自由。」
3.花开。如:「春天一到,百花纷纷开放。」
《國語辭典》:牢狱(牢獄)  拼音:láo yù
监狱。《汉书。卷九○。酷吏传。田延年传》:「何面目入牢狱,使众人指笑我,卒徒唾吾背乎!」
《漢語大詞典》:限田
限制私人占有田地数量。汉书·食货志上:“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颜师古 注:“名田,占田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宋史·食货志上一:“上书者言赋役未均,田制不立,因詔限田……而任事者终以限田不便,未几即废。”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又有人作《沁园春》词云:‘……算行关改会,限田放糴。生民凋瘁,膏血俱朘。’” 严复 《〈法意〉按语》:“ 汉 世诸公,覩并兼之害,欲以限田之法救之,然无及也。”
《漢語大詞典》:限于
受某些条件或情形的限制;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例如:限于水平;本文讨论的范围,限于一些原则问题。
《國語辭典》:逮捕  拼音:dài bǔ
对于现行犯、准现行犯或通缉犯加以缉拿,并拘束其身体自由,而行侦查或处罚。如:「那个流氓已经被警察逮捕了。」
《國語辭典》:厉禁(厲禁)  拼音:lì jìn
1.指设卫警戒,限制出入。《周礼。夏官。牧师》:「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后泛指严格禁止。
2.严禁,禁令。《清史稿。卷八。圣祖本纪三》:「凡事必期便民,若不便于民,而惟言行法,虽厉禁何益。」
《國語辭典》:樊篱(樊籬)  拼音:fán lí
篱笆。比喻对事物的限制。如:「你这次一定要冲破旧的樊篱。」宋。胡寅〈东安县重建学记〉:「英华易披而本根难见,樊篱可越而阃奥难诣也。」
《漢語大詞典》:篱樊(籬樊)
篱笆。比喻限制范围。 清 曹寅 《黄河看月示子猷》诗:“莫叹无荣名,要当出篱樊。”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颇惜 长洲 彭绍升 二林 、 瑞金 罗有高 臺山 之学,阳儒阴释,殊太决其篱樊。”
《國語辭典》:拘限  拼音:jū xiàn
拘束限制。如:「此次徵文比赛不拘限题材及字数,为的是让参赛者能够自由发挥。」三国魏。刘桢〈赠徐干诗〉:「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
分類:拘束限制
《國語辭典》:海禁  拼音:hǎi jìn
1.关于航海的各种禁令。
2.明清时代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或禁止中国人到海外经商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