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陀罗尼(陀羅尼)  拼音:tuó luó ní
一串帮助记忆的语言或声音。为梵语dhāraṇī的音译。意译为总持。一般认为它具有神秘的力量,使持诵者获得功德和对佛法不忘的作用。在汉、藏佛经中,陀罗尼皆采音译。其篇幅长短不一。
《漢語大詞典》:陀罗尼幢(陀羅尼幢)
佛教的经幢,将佛经咒文写在长筒圆形的绸伞上,或写在旛盖上。刻佛经咒文于石柱上的叫石幢。唐 李白 有《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诗。 王琦 题注:“梵语陀罗尼者,华言总持,谓总统摄持,无有遗失,即咒之别名也……幢者,释家旛盖之类,此则以石为幢形而刻咒字於其上,即谓之幢也。”
《漢語大詞典》:陀罗尼门(陀羅尼門)
佛教语。总持的关键。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我生天上,寂然安隐,得诸三昧,陀罗尼门定慧第一,当念众生或困色阴,或困想阴,种种颠倒,我施安隐而以度之。”参见“ 陀罗尼 ”。
《國語辭典》:陀罗尼(陀羅尼)  拼音:tuó luó ní
一串帮助记忆的语言或声音。为梵语dhāraṇī的音译。意译为总持。一般认为它具有神秘的力量,使持诵者获得功德和对佛法不忘的作用。在汉、藏佛经中,陀罗尼皆采音译。其篇幅长短不一。
《漢語大詞典》:陀罗尼衾(陀羅尼衾)
织成或印有陀罗经的白绫被子。作为殓具。 清 制,由皇帝赐与死亡的王大臣殓葬用。《清会典·内务府·丧礼》:“皇太子金棺,以枏木为之,漆三十五次……设织龙缎、糚缎、内缎等褥三,织金梵字陀罗尼衾、秋香色龙缎衾各一。”
分類:陀罗被子
《国语辞典》:陀罗尼被(陀罗尼被)  拼音:tuó luó ní bèi
一种覆盖尸体的被具。因被具上印有陀罗尼,故称为「陀罗尼被」。也称为「陀罗尼衾」。
《漢語大詞典》:陁罗尼(陁羅尼)
即陀罗尼。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诗序:“ 鲁郡 崇明寺 南门佛顶尊胜陁罗尼石幢者,盖此都之壮观。”参见“ 陀罗尼 ”。
分類:陀罗尼
《國語辭典》:陀罗尼(陀羅尼)  拼音:tuó luó ní
一串帮助记忆的语言或声音。为梵语dhāraṇī的音译。意译为总持。一般认为它具有神秘的力量,使持诵者获得功德和对佛法不忘的作用。在汉、藏佛经中,陀罗尼皆采音译。其篇幅长短不一。
《國語辭典》:庄严(莊嚴)  拼音:zhuāng yán
1.端庄肃穆。《西游记》第一三回:「万法庄严端有意,荐亡离苦出沉沦。」《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曾绣一幅观音大士,精奇庄严,色相俨然如生。」
2.装饰、装束整齐。《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庄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
《漢語大詞典》:总持(總持)
(1).佛教语。梵语陀罗尼的意译。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具备众德。亦指咒语。《维摩经·佛国品》:“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景德传灯录·阿难尊者:“多闻博达,知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尝所讚叹。”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
(2).总地掌握。 宋 曾巩 《中书令制》:“朕参於古义,质以今宜,以右省典正於钧衡,以中臺总持於纲纪。”
《漢語大詞典》:梵咒
亦作“ 梵呪 ”。 指陀罗尼中的“咒陀罗尼”,义为总持。即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辞,有不测之神验。法苑珠林卷三七:“尚方中有一人废病数年,垂死。 域 往视之……梵唄三偈讫,为梵呪可数千语。寻有臭气满屋,病人曰:‘活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僧﹞乃夜诣其家,趺坐诵梵咒。”
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之略名。
一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陀罗尼一章。如尊胜陀罗尼,千手陀罗尼等。
一髻尊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唐不空译。一卷。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晋代失译。说七佛八菩萨各神咒。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善无畏译。七俱胝佛母尊之仪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