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臭恭维(臭恭维)  拼音:chòu gōng wéi
讥称奉承阿谀,说好听的话。《文明小史》第一三回:「自己不能亲到,那四六信总是一派的臭恭维。」
《国语辞典》:谄谀取容(谄谀取容)  拼音:chǎn yú qǔ róng
阿谀献媚以讨好别人。《史记。卷三○。平准书》:「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国语辞典》:承颜候色(承颜候色)  拼音:chéng yán hòu sè
依承他人脸色行事,亦有阿谀谄媚的意思。《魏书。卷四二。寇赞传》:「畏避势家,承颜候色,不能有所执据。」《陈书。卷六。后主本纪。史臣魏徵曰》:「佞谄之伦,承颜候色,因其所好,以悦导之。」
《漢語大詞典》:讳谀(諱諛)
隐讳不言和阿谀谄媚。史记·秦始皇本纪:“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諛,不敢端言其过。”
《漢語大詞典》:讥谀(譏諛)
非议和阿谀。三国志·魏志·程昱刘放孙资等传论:“ 刘放 文翰, 孙资 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雅亮非体,是故讥諛之声,每过其实矣。”
《漢語大詞典》:谄诡(諂詭)
阿谀和诡诈。杂宝藏经卷三:“鸛雀语言:何为作此语?来共作亲善。白鹅答言:我知汝諂诡,终不亲善。”
分類:阿谀诡诈
《漢語大詞典》:谄谩(諂謾)
阿谀欺诈。 清 彭士望 《九牛坝观觝戏记》:“ 吕惠卿 辈之諂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
分類:阿谀欺诈
《漢語大詞典》:阿结(阿結)
阿谀巴结。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五:“ 弘治 新政, 万安 、 尹直 以次罢去, 吉 独不动,倚任尤专,虑科道之言,乃卑身阿结,昏夜欵门,蘄免弹劾。”
分類:阿谀巴结
《漢語大詞典》:阿恣
阿谀恣肆。宋史·来之邵传:“ 王安石 配食 神宗 , 之邵 又请加美謚。疏:‘ 司马光 等畔道逆理,典刑未正,鬼得而诛。独 刘挚 尚存,实天以遗陛下。’其阿恣无忌惮如此。”
分類:阿谀恣肆
《漢語大詞典》:阿罔
阿谀欺骗。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使羣小人不阿罔,则宗国岂至是!”
分類:阿谀欺骗
《國語辭典》:持正不阿  拼音:chí zhèng bù ē
坚守正道,而不逢迎曲从。《明史。卷一八一。徐溥等传。赞曰》:「王鏊、刘忠持正不阿,奉身早退。」
《漢語大詞典》:谝佞(諞佞)
巧言善辩,阿谀奉迎。说文·言部:“諞,便巧言也……论语曰‘友諞佞’。” 段玉裁 注:“《季氏篇》文,今作便。”
《國語辭典》:声音笑貌(聲音笑貌)  拼音:shēng yīn xiào mào
泛指人所表现的外在言语、态度等。《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八。蒋山佛会记》:「此皆精诚动乎天地,感乎鬼神,初不可以声音笑貌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