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违挠(違撓)
违背阻挠。 明 冯梦龙 《永团圆·设谋擒贼》:“忙奔告,忙奔告,相攒凑,无违挠。”
分類:违背阻挠
《國語辭典》:推三阻四  拼音:tuī sān zǔ sì
用各种藉口推托拦阻。形容人处事不乾脆。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我要你浑家与我做个夫人。打甚么不紧,这等推三阻四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我起意是要这样办,你却要推三阻四的;所以我就没脸说下去了。」也作「推三推四」。
《國語辭典》:拖后腿(拖後腿)  拼音:tuō hòu tuǐ
比喻牵制,阻挠别人或事物不得前进。如:「他这个人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人前没意见,而背后拖后腿。」也作「拉后腿」、「扯后腿」。
《国语辞典》:顺顺溜溜(顺顺溜溜)  拼音:shùn shun liū liū
顺利不受阻挠。《红楼梦》第三六回:「先时在外头关,那个月不打饥荒,何曾顺顺溜溜的得过一遭儿。」
《国语辞典》:历经波折(历经波折)  拼音:lì jīng bō zhé
经历许多阻挠、变化。如:「这个法案是历经波折后才三读通过的。」
《国语辞典》:掩护射击(掩护射击)  拼音:yǎn hù shè jí
为避免敌方阻挠我军活动,而发射炮弹打击敌方的行动。
《国语辞典》:摆乌龙(摆乌龙)  拼音:bǎi wū lóng
有意或无意间,破坏或阻挠事情的顺利发展。如:「别整天迷迷糊糊的,做事尽会摆乌龙。」
《国语辞典》:掣后腿(掣后腿)  拼音:chè hòu tuǐ
比喻从后牵制,阻挠他人做事。如:「事情变得那么难办,八成是有人在掣后腿。」
《国语辞典》:从中作梗(从中作梗)  拼音:cóng zhōng zuò gěng
在事情进行中设法阻挠。如:「要不是他从中作梗,我早就成功了。」《荡寇志》第一二一回:「我自奉公明哥哥将令,由濮州起身,一路去开州、东明、考城、陈留,细细打听了一月有馀,端的将弱兵微,大有可图。不争被这郓城从中作梗,大事不成,怎好?」
《国语辞典》:挖墙根(挖墙根)  拼音:wā qiáng gēn
挖毁墙脚地基。比喻在暗中阻挠或破坏别人的计画、行动。如:「他专在上司面前打小报告挖墙根,扯同事后腿。」也作「挖墙脚」。
《漢語大詞典》:蠹民梗政
亦作“蠧民梗政”。 侵害人民,阻挠政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雕传:“某人浮湛里中,无以为生,侦民有小不平,嗾之讼,佐之请謁,己旁缘自资,且既饵临政者,因持其短长,以蠧民梗政。”
《漢語大詞典》:挠抗(撓抗)
阻挠抗拒。 明 李东阳 《封大安人杨母张氏墓志铭》:“ 山西 学政久弛, 应寧 力剗宿弊,有无赖子挟势挠抗,索治之,几毙杖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前总督 高其倬 诱禽 阿近 ,议设营汛,以控前后左右各寨。 苗 力挠抗。”
分類:阻挠抗拒
《漢語大詞典》:挠抑(撓抑)
阻挠抑止。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案清方档案》:“再 川省 军事, 端方 遥居 重庆 ,不肯来省会同协商, 尔丰 每有咨商调遣,輒被挠抑,一军两帅,已觉无所适从。”
分類:阻挠抑止
《國語辭典》:受阻  拼音:shòu zǔ
遭遇阻碍。如:「强烈台风过境,公路多处坍方,以致交通严重受阻。」「要敬业乐群,服从上司,升迁之路才不会受阻。」
《漢語大詞典》:桡沮(橈沮)
阻挠,阻止。新唐书·裴度传:“初, 逢吉 忌 度 ,帝恶居中橈沮,出之外。”
分類:阻挠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