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附庸  拼音:fù yōng
1.附属于诸侯或大国的小国,藉著听其指挥来得到庇护。《礼记。王制》:「附于诸侯曰附庸。」
2.附属于某物而存在的。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3.勉强附和他人的意见或行动。如:「有钱人家喜欢附庸风雅,订做一些书匮,却放置酒瓶。」
《漢語大詞典》:初载(初載)
初年;早期阶段。《诗·大雅·大明》:“ 文王 初载,天作之合。” 章炳麟 《国家论》:“国家初设,本以御外为期。是故古文国字作或,从戈守一。先民初载愿望,不过是耳。”
分類:早期阶段
《國語辭典》:景气(景氣)  拼音:jǐng qì
1.经济或产业的兴旺状态。如:「景气复苏」、「经济不景气」。
2.景象、景色。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唐。白居易 秋寒诗:「雪鬓年颜老,霜庭景气秋。」
《國語辭典》:原始  拼音:yuán shǐ
1.本始、最初。如:「原始意义和目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国》:「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
2.推究其根源。《易经。系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后汉书。卷七○。荀彧传》论曰:「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
3.形容人类发展史最早阶段的状态。如:「原始时代」、「原始社会」。
4.最古老的、未经开发的。如:「原始森林」。
《國語辭典》:原始要终(原始要終)  拼音:yuán shǐ yào zhōng
推究事物发展的始末经过。《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也作「原始反终」、「原始见终」。
分類:探究始末
《國語辭典》:残局(殘局)  拼音:cán jú
1.即将结束的棋局。唐。许浑 夜归驿楼诗:「窗下覆棋残局在,橘边沽酒半坛空。」
2.变乱破坏后的局势。如:「收拾残局」。
《國語辭典》:开端(開端)  拼音:kāi duān
开始、起始。《宋史。卷三一四。范纯仁传》:「今举动宜与将来为法,此事甚不可开端也。」
《漢語大詞典》:年开(年開)
(1).谓新年开始。 唐太宗 《除夜》诗:“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2).谓老人年龄开始进入新阶段。 白居易 《七年元日对酒》诗:“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清 钱大昭 迩言:“年开八秩:古人以年过六十为开七秩;年过七十为开八秩。”
《國語辭典》:后劲(後勁)  拼音:hòu jìn
发作较迟的力量或作用。如:「小心这酒后劲大,喝多了会醉的。」
《國語辭典》:后劲(後勁)  拼音:hòu jìng
全军中殿后的精兵。《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权后劲。」晋。杜预。注:「中军制谋,后以精兵为殿。」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提戈后劲,厕龙豹之谋。」
《漢語大詞典》:初程
(1).刚开始的旅程。 唐 司空图 《江行》诗之二:“初程风信好,迴望失津楼。” 宋 徐铉 《送李著作之汉阳》诗:“初程微雨霽,满路落花香。” 宋 姜夔 《扬州慢》词:“ 淮 左名都, 竹西 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2).引申指事业的开始阶段。 清 赵翼 《重游泮宫》诗之三:“一弹指顷盛衰殊,曾记初程便弃繻。”
《國語辭典》:中盘(中盤)  拼音:zhōng pán
大量购买商品转卖给零售商,以赚取中间差额利润。如:「他从事南北货的中盘生意已有十年之久。」
《國語辭典》:善终(善終)  拼音:shàn zhōng
1.指能享天年,安详而逝。《晋书。卷四一。魏舒传》:「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三国演义》第六回:「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2.美满的结局。《史记。卷二四。乐书》:「成王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
3.丧礼尽其善,尽其哀。《左传。文公十五年》:「丧,亲之终也,虽不能始,善终可也。」
《國語辭典》:善始善终(善始善終)  拼音:shàn shǐ shàn zhōng
美好的开始,圆满的结局。《庄子。大宗师》:「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也作「善始令终」。
《國語辭典》:梯级(梯級)  拼音:tī jí
阶梯的级数。如:「这登山道由数百梯级组成,向上绵延。」
《漢語大詞典》:二阳(二陽)
(1).指《易》卦中二个阳爻,表示依次生发的两个阶段的阳气。 宋 王十朋 《知宗生日》诗:“天工未放二阳生,留得 尧 阶一荚蓂。”
(2).中医指十二经脉中的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见灵枢经·经脉《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王冰 注:“二阳,谓阳明,大肠及胃之脉也。”
《國語辭典》:民族  拼音:mín zú
咸信共享文化的群体,称为「民族」,即由有共同之血缘、生活、语言、宗教信仰或风俗习惯而结合的群体。民族常与族群、国族、种族的定义相互包含且混用。
《國語辭典》:平衡  拼音:píng héng
1.一种仪礼。将上身与腰折成直角,使头与腰齐平。《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
2.各方面的数量或质量相互抵消,成为一种静止状态。
3.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权与物均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钩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