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53,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春阴
清阴
松阴
花阴
柳阴
淮阴
秋阴
轻阴
阴云
树阴
阴山
棠阴
阴风
阴德
阴中
《漢語大詞典》:春阴(春陰)
(1).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气。 南朝 梁简文帝 《侍游新亭应令诗》:“沙文浪中积,春阴江上来。” 宋 陈与义 《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诗:“世事纷纷人易老,春阴漠漠絮飞迟。”
(2).指春季阴天。 鲁迅 《彷徨·长明灯》:“春阴的下午, 吉光屯 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
(3).春日的时光。 唐 郑谷 《水轩》诗:“杨花满牀席,搔首度春阴。”
(4).春日花木的荫翳。 唐 杜甫 《假山》诗:“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元 虞集 《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诗:“宫树春阴合,霓旌拂曙来。”
《漢語大詞典》:清阴(清陰)
(1).清凉的树阴。 晋 陶潜 《归鸟诗》:“顾儔相鸣,景庇清阴。” 唐 薛能 《杨柳枝》词:“游人莫道栽无益,桃李清阴却不如。”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你恋着那清阴半亩香千阵。”
(2).喻恩泽。 宋 苏轼 《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3).谓天气阴凉。 宋 梅尧臣 《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漢語大詞典》:松阴(松陰)
亦作“ 松荫 ”。 松树之阴。多指幽静之地。 唐 李山甫 《方干隐居》诗:“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明 唐顺之 《松关》诗:“月出照 松关 ,松荫正满地。”
分類:松树幽静
《國語辭典》:花阴(花陰)  拼音:huā yīn
花丛浓阴。元。张翥〈半村为傅处士赋〉:「两岸花阴连第宅,一川草色散鸡豚。」《西游记》第一二回:「只见那玉英宫主,正在花阴下,徐步绿苔而行,被鬼使扑个满怀,推倒在地。」
《漢語大詞典》:柳阴(柳陰)
亦作“ 柳荫 ”。
(1).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桥》诗:“平隄石岸直,高堰柳阴长。” 唐 康骈 剧谈录·曲江:“入夏则菰蒲葱翠,柳阴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 宋 苏轼 《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二:“西园牡籥夜沉沉,尚有游人卧柳阴。”《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令 青萍 拂去了身上尘土,将马繫在柳阴中。”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这个消息成了镇上人们晚饭后柳荫下的夕阳会聚谈的资料。”
(2).指枝叶茂密的柳林。《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柳阴中忽噪新蝉,见流萤飞来庭院。” 许杰 《惨雾》上:“柳荫里面喊出了一班人马。”
《骈字类编》:淮阴(淮阴)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 淮阴少年辈,千里远相寻。
唐 李益 杂曲歌辞 轻薄篇 淮阴少年不相下,酒酣半笑倚市门。
唐 戴叔伦 行路难 淮阴不免恶少辱,阮生亦作穷途悲。
唐 刘禹锡 淮阴行五首 其一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分类:淮阴
《骈字类编》:秋阴(秋阴)
唐 韦应物 效何水部二首 其二 夕漏起遥恨,虫响乱秋阴。
唐 孙翃 奉酬张洪州九龄江上见赠 怅别秋阴尽,怀归客思长。
唐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衮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 罗隐 汉江上作 云生岸谷秋阴合,树接帆樯晚思来。
《漢語大詞典》:轻阴(輕陰)
(1).淡云,薄云。 唐 刘禹锡 《秋江早发》诗:“轻阴迎晓日,霞霽秋江明。”
(2).疏淡的树荫。与浓荫相对。 南朝 梁 柳恽 《长门怨》诗:“秋风动桂树,流月摇轻阴。” 唐 李商隐 《题小松》诗:“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3).微阴的天色。 唐 张旭 《山中留客》诗:“山光物态弄春暉,莫为轻阴便拟归。” 宋 贺铸 《剪朝霞·牡丹》词:“云弄轻阴穀雨乾,半垂油幕护残寒。” 清 李慈铭 《鉴湖柳枝词》:“家家门巷正啼鶯,取次轻阴间嫩晴。”
《國語辭典》:阴云(陰雲)  拼音:yīn yún
乌云。《三国演义》第二九回:「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
《國語辭典》:树阴(樹陰)  拼音:shù yīn
树下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儒林外史》第四○回:「见那绿树阴中,百姓家的小孩子,三五成群的牵著牛。」《红楼梦》第七一回:「行至一湖山石后,大桂树阴下来。」也作「树荫」。
分類:树阴
《國語辭典》:树荫(樹蔭)  拼音:shù yìn
树下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如:「夏日午后,总有三、五个老人搬张椅子,在树荫下乘凉閒谈。」也作「树阴」。
《國語辭典》:阴山(陰山)  拼音:yīn shān
山脉名。昆崙山的北支。起于河套西北,横亘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东北绵延为内兴安岭。自汉武帝伐匈奴得此山后,为中国历代北方的屏蔽。也称为「阴山山脉」。
《漢語大詞典》:阴间(陰間)
暗中离间。隋书·阴寿传:“ 寿 患之,於是重购 寳寧 ,又遣人阴间其所亲任者 赵世模 、 王威 等。”
《國語辭典》:阴间(陰間)  拼音:yīn jiān
人死后灵魂所进入的地方。如:「相传,阎罗王掌管阴间十八层地狱。」也称为「冥府」、「阴曹」、「阴司」。
《國語辭典》:棠阴(棠陰)  拼音:táng yīn
周时召伯巡行南国,曾在棠树下听讼理事。召公死后,后人爱其树不忍剪伐。见《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后以棠阴誉称去职官吏的政绩。唐。刘长卿 馀乾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诗:「幸容栖托分,犹恋旧棠阴。」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國語辭典》:阴风(陰風)  拼音:yīn fēng
1.北风,阴冷的风。南朝宋。颜延之〈北使洛〉诗:「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
2.俗称鬼魅出现,有风随行,称为「阴风」。《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是夜二更,策卧于内宅,忽然阴风骤起,灯灭而复明。」《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但觉阴风袭人,令看者毛发皆竖。」
3.杀伐之风。唐。李商隐〈韩碑〉诗:「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國語辭典》:阴德(陰德)  拼音:yīn dé
1.不被人知道的德行。《汉书。卷七四。丙吉传》:「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家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也称为「阴功」、「阴骘」。
2.主管宫内的事。《礼记。昏义》:「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
《漢語大詞典》:阴中(陰中)
暗害;中伤。史记·秦始皇本纪:“或言鹿者, 高 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羣臣皆畏 高 。”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公道以相知,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臣岂敢恃二圣公道之知,而傲党人阴中之祸。”
(1).冥冥之中;阴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点情不能忘,所以阴中如此主张,了其心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只为不忘前盟,阴中完了自己姻缘,又替妹子连成婚事。”
(2).指农历七八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门,祭先肝” 汉 郑玄 注:“秋,阴气出,祀之於门,外阴也。祀之先祭肝者,秋为阴中,於臟直肝,肝为尊也。” 孔颖达 疏:“阴气始於五月,终於十月,其七月八月为阴之中,故云秋为阴中。”汉书·律历志上:“秋为阴中,万物以成。”北堂书钞卷一五四引 汉 马融 《西第颂》:“仲秋阴中节,胡桃已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