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53,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谅阴
绿叶成阴(又作:阴成子满 青子成阴)
桃李成阴(又作:桃李阴)
青州阴骘
秋雁起汾阴
桑阴
山阴道上
山阴会(又作:山阴游 山阴兴)
叔敖阴德
悄坐松阴
桃李阴成
元日至人日,为有不阴时(又作:未有不阴时)
惜分阴
一气排阴
阴车鬼
典故

《尚书·周书·无逸》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
《论语·宪问》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例句

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 韩愈 永贞行

典故
子满芳枝
  
阴成子满
 
青子成阴


《唐诗纪事》卷五十六〈杜牧〉
牧佐宣城幕,游湖州,刺史崔君张水戏,使州人毕观,令牧閒行,阅奇丽,得垂髫者十?岁。后十四年,牧刺湖州,其人已嫁生子矣,乃怅而为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典故
桃李成阴
 
桃李树
 
桃李阴
 
树李
 
树桃李
 
满城桃李
 
满庭桃李
 
满门桃李

相关人物
阳虎

参考典故
栽桃李


《韩诗外传》卷七~306~
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诗曰:「无将大车,惟尘冥冥。」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纪二十三·则天顺圣皇后下·久视元年〉~655~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汉·刘向《说苑》卷六《复恩》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郤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众;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

简释

桃李:喻学生、弟子。唐李白《赠崔侍御》:“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荫。”


例句

不栽桃李树,何日得成阴。 张谓 寄李待御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李白 赠徐安宜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典故
青州公案
 
青州阴骘


《苏轼文集》卷十八〈富郑公神道碑〉
公讳弼,字彦国,河南人。曾大父内黄令讳处谦,大公商州马步使讳令苟,考尚书都官员外郎讳言,皆以公贵,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封邓、韩、秦三国公。曾祖母刘氏,祖母赵氏,母韩氏,封鲁、韩、秦三国太夫人。…既上十三策,又请守一郡行其事。小人怨公不已,而大臣亦有以飞语谗公者。上虽不信,公惧,因保州贼平,求为河北宣抚使以避之。使将还,除资政殿学士、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谗者不已,罢安无使。岁馀,谗不验。加给事中,移和青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河朔大水,民流京东。公择所部丰稔者五州,劝民出粟,得十五万斛,益以官廪,随所在贮之。得公私庐舍十馀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阙、寄居者,皆给其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山林河泊之利,有可取以为生者,听流民取之,其主不得禁。官吏皆书具劳约为奏请,使他日得以次受赏于朝。率五日,辄遣人以酒肉糗饭劳之,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流民死者,为大冢葬之,谓之丛冢,自为文祭之。明年麦大熟,流民各以远近受粮而归,凡活五十馀万人。募而为兵者又万馀人。上闻之,遣使劳公,即拜礼部侍郎。公曰:「救灾,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煮粥食之,饥民聚为疾疫,及相蹈藉死,或待次数日不食,得粥皆僵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公立法,简便周至,天下传以为法,至于今,不知所活者几千万人矣。王则据贝州叛,齐州禁兵马达、张青与奸民张握等得剑印于妖师,欲以其众叛,将屠城以应则。握之婿杨俊诣公告之,齐非公所部,恐事泄变生。时中贵人张从训衔命至青,公度从训可使,即以事付从训,使驰至郡,发吏卒取之,无得脱者。且自劾擅遣中使罪,仁宗嘉之。再除礼部侍郎。公又恳辞不受。
典故
秋雁起汾阴


《全唐诗》卷五十七〈汾阴行〉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旂。汉家五叶才且雄【汉家四世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金鼎发色正焜煌,灵祗炜烨摅景光。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棹歌微吟䌽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欢娱宴洽赐群后,家家复除户牛酒。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珠帘羽扇长寂寞【珠帘羽帐长寂寞】【珠帘羽盖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鼎湖龙髯何处攀】。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篷【坛场宫观尽蒿篷】。路逢故老长叹息【路逢古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世事回还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祗今汾水上【不见即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案:明皇传信记云。上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登而歌。至山川满目云云。上顾侍者曰。谁为此。曰。宰相李峤词也。因凄然涕下。遽起曰。峤真才子也。不待曲终而去。】
典故
桑阴


《昭明文选》卷四十六〈序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2066~
桑榆之阴不居,草露之滋方渥。唐·李善注:「桑榆,日所入也。」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45~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坏。」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会稽郡记》曰:「会稽境特多名山水,峰崿隆峻,吐纳云雾。松栝枫柏,擢干竦条,潭壑镜彻,清流泻注。王子敬见之曰:『山水之美,使人应接不暇。』」
典故
山阴会
 
山阴游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例句

闺馀春早景沉沉,禊饮风亭恣赏心。红袖青娥留永夕,汉阴宁肯羡山阴。 刘言史 奉酬

长忆山阴旧会时,王家兄弟尽相随。 李涉 送王六觐巢县叔父二首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独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若忆山阴会,孤琴为我援。 皎然 送吴冯游京

徒记山阴兴,祓禊乃为荣。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

岂同王谢山阴会,空叙流杯醉暮春。 许浑 和人贺杨仆射致政

典故
叔敖瘗
 
叔敖阴德
 
蛇两首

相关人物
孙叔敖


汉·贾谊《新书》卷六《春秋》
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谕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

例句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元稹 巴蛇三首

柳下直道,叔敖阴德。 李瀚 蒙求

江氛岭祲昏若凝,一蛇两头见未曾。 韩愈 永贞行

有蛇类两首,有蛊群飞游。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典故
十年面壁
 
悄坐松阴
 
达摩面壁
 
面九年壁
  
面壁九夏

相关人物
菩提达摩


《神僧传》卷四〈达摩〉
菩提达磨。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使诏迎至金陵。帝亲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并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省玄旨。师知机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寻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何去。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圹。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典故
桃李满公门
 
桃李阴成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纪二十三·则天顺圣皇后下·久视元年〉~5775~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典故
元日至人日,为有不阴时
 
未有不阴时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二〈人日两篇【人日二首】二首〉
〈人日两篇【人日二首】二首〉其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典故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774~
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典故
一气排阴
 
一阳来复
 
新阳来复
  
阳生一脉


《周易注疏》卷三〈复〉~64~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唐·孔颖达疏:「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夏至一阴生,是阴动用而阳复于静也。」
《史记》卷二十五〈律书〉~244~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东至于虚。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
典故
阴车鬼


《周易》卷四《睽卦》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媾,往遇雨则吉。」三国魏·王弼注:「见鬼盈车,吁可怪也。……贵于遇雨,和阴阳也,阴阳既和,群疑亡也。」

例句

川口堤防决,阴车鬼怪掀。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國語辭典》:谅阴(諒陰)  拼音:liáng ān
古代天子居丧,政事全权委托大臣处理,默而不言。《论语。宪问》:「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也作「亮阴」、「凉阴」、「亮闇」、「凉闇」、「谅闇」、「梁闇」。
《漢語大詞典》:绿叶成阴
比喻女子出嫁后已生儿育女。例如:虽说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二年,便也要“绿叶成阴子满枝”了。——《红楼梦
也比喻壮年,“阴”亦写作“荫”例如:我已经过了绿叶成荫的时节,现在是走飘落的路了。——巴金《谈秋》
《國語辭典》:山阴道上(山陰道上)  拼音:shān yīn dào shàng
山阴位在今浙江绍兴,境内山水美景甚多,令人目不暇给。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后比喻事物繁多,使人忙于接应。
《漢語大詞典》:山阴兴(山陰興)
指访友、会友的兴致。 唐 卢纶 《上巳日花楼宴》诗:“徒记 山阴 兴,祓禊乃为荣。”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颇讶 王子猷 ,忽起 山阴 兴。” 宋 黄庭坚 《次韵任道雪中同游东皋之作》:“更有 山阴 兴,能无 秦 復陶。”参见“ 山阴乘兴 ”。
分類:访友兴致
《漢語大詞典》:山阴乘兴(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 戴逵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唐 罗隐 《寄崔庆孙》:“交情澹薄应长在,俗态流离且勉旃。还拟 山阴 一乘兴,雪寒难得渡江船。”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分類:访友
《國語辭典》:面壁  拼音:miàn bì
1.脸对著墙壁。如:「面壁罚站」、「面壁思过」。
2.不理、不睬、不介意。《晋书。卷七五。王湛传》:「述无所应,面壁而已。」
3.无所事事的样子。
4.本指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对墙壁默坐静修。见《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后用以比喻造诣纯熟高深。
《國語辭典》:惜分阴(惜分陰)  拼音:xí fēn yīn
爱惜极微少的时间。《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分類:珍惜时间
《漢語大詞典》:惜寸阴(惜寸陰)
极言珍惜时间。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晋书·陶侃传:“﹝ 陶侃 ﹞常语人曰:‘ 大禹 圣人,乃惜寸阴;至众人,当惜分阴。’” 唐 綦毋潜 《送章彝下第》诗:“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僕家贫,办束金不易,即不能惜寸阴,而加以夜半,则我之二日,可当人三日。”
分類:珍惜时间
《漢語大詞典》:阳复(陽復)
(1).犹言一阳来复。宋书·礼志三:“太常 顾和 表曰:‘ 泰始 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阳復。’” 明 高启 《冬至夜喜逢徐七》诗:“雪明窗促曙,阳復座销寒。”参见“ 一阳来復 ”。
(2).比喻政治清明。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但政本未清,倖门未窒,殊未有以见阳復之效。”
《漢語大詞典》:一阳来复(一陽來復)
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 孔颖达 疏。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 元 侯克中 《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