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仙洞客
  
刘晨
 
刘晨再到
  
刘郎仙苑
 
刘郎恨
 
刘郎应念
 
刘郎曾遇
 
刘郎路迷
 
刘郎迷路
  
刘阮二郎
 
刘阮入天台
 
天台刘阮
  
天台桃径
 
天台约
 
天台花
 
晨肇
 
桃源梦
  
桃花洞口
 
流水天台
 
花洞鱼艇
 
迷路为花开
   
阮洞
   
阮郎前度
  
阮郎迷路
 
饭胡麻
 
香饭胡麻

相关人物
刘晨
 
阮肇


《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女仙六·天台二女〉~383~
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啖数枚,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妍。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乃相谓曰:「此近人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南东二璧(南东二璧原作雨璧东壁,据明钞本改。黄本作西璧东璧)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各有数侍婢使令。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夜后各就一帐宿,婉态殊绝。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幽明录》~243~
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糁,相谓曰:「此知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邪?」因邀还家。其家铜瓦屋,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刘阮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忻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简释

刘郎:喻成仙而去,或指情郎。唐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例句

大罗过却三千岁,更向人间魅阮郎。 刘言史 赠成炼师四首之三

应向桃源里,教他唤阮郎。 刘长卿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

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 吕严 七言

莫辞更送刘郎酒,百斛明珠异日酬。 和人听歌

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 张佐 忆游天台寄道流(见罘妙集)

遥知神女问,独怪阮郎归。 张子容 送苏倩游天台

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 张祜 忆游天台寄道流

应宜仙子胡麻拌,因送刘郎与阮郎。 张贲 以青䭀饭分送袭美鲁望因成一绝

世间风景那堪恋,长笑刘郎漫忆家。 施肩吾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

刘郎马蹄疾,何处去不得。 曹邺 薄命妾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李冶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 无题四首

不是陪仙侣,无因访阮郎。 李山甫 陪郑先辈华山罗谷访张隐者

明朝更寻去,应到阮郎家。 李端 山下泉

一声歌罢刘郎醉,脱取明金压绣鞋。 李郢 张郎中宅戏赠二首

无限柳条多少雪,一将春恨付刘郎。 李郢 醉送(一作吟)

谩向仙林宿,无人识阮家。 杜牧 宿东横山濑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权德舆 桃源篇

心爱阮郎留不住,独将珠泪湿红铅。 武元衡 代佳人赠张郎中

莫问阮郎千古事,绿杨深处翠霞空。 武元衡 同苗郎中送严侍御赴黔中因访仙源之事

刘阮心渐忘,潘杨意方睦。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并序)

更有阮郎迷路处,万株红树一溪深。 卢纶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共知仙女丽,莫是阮郎妻。 秦系 题女道士居

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 红绡妓 忆崔生

神仙得似红儿貌,应免刘郎忆世间。 罗虬 比红儿诗

刘郎别后无遗履,丁令归来有旧巢。 薛能 许州题观察判官厅

便拟寻溪弄花去,洞天谁更待刘郎。 薛逢 题春台观

巢由应共到,刘阮想同登。 韦庄 渔塘十六韵(在朱阳县石岩下。古老云。洛水一派。流出此山。)

每嗟阮肇归何速,深羡张骞去不疑。 韩偓 梦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会稽剡溪人。相传于明帝永平十五年刘晨与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失道。行数里,遇二女,邀晨、肇至其家,食以胡麻饭,止宿,结为夫妇。留山中半载,思归求去,二女为指归路。既出,亲旧零落无相识者。讯问之,得七世孙。欲还女处,不复得路。
《漢語大詞典》:阮肇
喻指情郎。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曾记山中逢 阮肇 ,更闻 湘 渚嫁 兰香 。”参见“ 阮郎 ”。
分類:阮肇情郎
《漢語大詞典》:阮郎
(1). 汉明帝 永平 五年, 会稽郡 剡县 刘晨 、 阮肇 共入 天台山 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阮郎 本指 阮肇 。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 唐 刘长卿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诗:“应向 桃源 里,教他唤 阮郎 。”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难摆脱情魔障,肯向人间魅 阮郎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配他公子千金体,年年不放 阮郎 归,买宅 桃叶 春水。”
(2).指 晋 阮咸 。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 阮郎 贫。”参见“ 阮家贫 ”。
《漢語大詞典》:刘阮(劉阮)
(1). 东汉 刘晨 和 阮肇 的并称。相传 永平 年间, 刘阮 至 天台山 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 晋 ,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 天台山 寻访,旧踪渺然。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元 杂剧中有 王子一 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一○四:“曾随 刘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间欠酒钱。”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苹》:“忽成 刘 阮 约,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画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刘 阮 重来。”参见“ 刘郎 ”。
(2). 刘伶 、 阮籍 的并称。 刘 阮 , 魏 晋 时人,以纵酒放达著称。 清 戴名世 《醉乡记》:“自 刘 阮 以来,醉乡遍天下。”
《漢語大詞典》:刘郎(劉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
(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鸞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臺 苏臺 隔云水。”
《漢語大詞典》:阮家
(1).犹阮舍。 唐 卢纶 《酬赵少君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诗:“谬入 阮 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觴。” 唐 戴叔伦 《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诗:“到日应文会,风流胜 阮 家。”参见“ 阮舍 ”。
(2).指 三国 魏 阮瑀 。 唐 郎士元 《送李敖湖南书记》诗:“怜君才与 阮 家同,掌记能资亚相雄。”参见“ 阮瑀 ”。
(3).指 东汉 阮肇 。 唐 杜牧 《宿东横山濑》诗:“谩向仙林宿,无人识 阮 家。”参见“ 阮郎 ”。
分類:阮肇
《漢語大詞典》:阮舍
晋书·阮咸传:“﹝ 咸 ﹞与叔父 籍 为竹林之游…… 咸 与 籍 居道南,诸 阮 居道北,北 阮 富而南 阮 贫。”后因以“阮舍”喻指叔侄之居。 唐 杜甫 《宴忠州使君侄宅》:“自须游 阮 舍,不是怕湖滩。” 仇兆鳌 注:“舍,一作巷。 阮 舍,比姪居。”
分類:叔侄
《國語辭典》:阮瑀  拼音:ruǎn yǔ
人名。(西元?~212)字元瑜,三国魏陈留人(今河南省陈留县)。善于章表书记,与陈琳齐名,军国书檄,多出自二人之手,为建安七子之一。
《漢語大詞典》:阮郎
(1). 汉明帝 永平 五年, 会稽郡 剡县 刘晨 、 阮肇 共入 天台山 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阮郎 本指 阮肇 。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 唐 刘长卿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诗:“应向 桃源 里,教他唤 阮郎 。”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难摆脱情魔障,肯向人间魅 阮郎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配他公子千金体,年年不放 阮郎 归,买宅 桃叶 春水。”
(2).指 晋 阮咸 。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 阮郎 贫。”参见“ 阮家贫 ”。
《漢語大詞典》:刘郎(劉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
(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鸞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臺 苏臺 隔云水。”
《漢語大詞典》:刘阮(劉阮)
(1). 东汉 刘晨 和 阮肇 的并称。相传 永平 年间, 刘阮 至 天台山 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 晋 ,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 天台山 寻访,旧踪渺然。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元 杂剧中有 王子一 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一○四:“曾随 刘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间欠酒钱。”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苹》:“忽成 刘 阮 约,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画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刘 阮 重来。”参见“ 刘郎 ”。
(2). 刘伶 、 阮籍 的并称。 刘 阮 , 魏 晋 时人,以纵酒放达著称。 清 戴名世 《醉乡记》:“自 刘 阮 以来,醉乡遍天下。”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漢語大詞典》:阮刘(阮劉)
阮肇 与 刘晨 的并称。 清 孔尚仁 《桃花扇·题画》:“重来浑似 阮 刘 仙,借东风引入洞中天。”参见“ 阮郎 ”。
分類:阮肇
《漢語大詞典》:阮郎
(1). 汉明帝 永平 五年, 会稽郡 剡县 刘晨 、 阮肇 共入 天台山 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阮郎 本指 阮肇 。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 唐 刘长卿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诗:“应向 桃源 里,教他唤 阮郎 。”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难摆脱情魔障,肯向人间魅 阮郎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配他公子千金体,年年不放 阮郎 归,买宅 桃叶 春水。”
(2).指 晋 阮咸 。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 阮郎 贫。”参见“ 阮家贫 ”。
《漢語大詞典》:阮郎归(阮郎歸)
(1).词牌名。以神话传说 刘晨 、 阮肇 遇仙而复归事得名。双调,九句,四十七字,平韵。又名《碧桃源》《醉桃源》《宴桃源》《濯缨曲》。见《词谱》卷六。
(2).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与词牌同,但多仅用前半阕或后半阕,用作引子;其一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漢語大詞典》:桃花洞
(1).指桃花源。亦借指隐居之地。 唐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诗:“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復几春!”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桃花洞远迷应久,杏树坛荒迹自传。”
(2).传说 汉 刘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桃花洞遇仙女。后因以指仙境。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翠娥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臺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参阅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3). 四川省 长寿县 有桃花洞,以出产棺木板料而著称,因以桃花洞代指上等棺木。《金瓶梅词话》第六三回:“ 尚举人 家有一副好板,原是 尚举人 父亲,在 四川 成都府 做推官时带来,预备他老夫人用的,两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这一副,墻磕底盖堵头俱全。”
《國語辭典》:天台女  拼音:tiān tái nǚ
相传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留居半年,回家时已经过了七世了,乃知那二女子是仙女。见《太平广记。卷六一。天台二女》。后遂用作仙女的代称。亦比喻漂亮的女子。南唐。李煜〈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词:「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国语辞典》:刘阮上天台(刘阮上天台)  拼音:liú ruǎn shàng tiān tái
汉明帝永平五年(西元62),刘晨、阮肇二人上天台山采药,迷路不得返家。经十三日饥渴,采食桃子,才吃数颗,便止饥且体力充沛。见溪流中有芜菁叶,甚鲜,复有胡麻饭一杯流下,二人乃知此地有人家。遂度山,见二女,容颜绝妙,殷勤款待二人。当地气候草木,常如春日。半年后,因思乡,求归。至家,子孙皆已历七世。见《太平广记。卷六一。天台二女》。
《國語辭典》:前度刘郎(前度劉郎)  拼音:qián dù liú láng
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人,还乡后二人于太康年间重入天台山的故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后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安公子是前度刘郎,何小姐是司空见惯,倒也用不著十分羞涩,便举案齐眉,同吃了一顿饭。」
《漢語大詞典》:刘郎前度(劉郎前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载: 东汉 刘晨 阮肇 在 天台山 遇仙,归来已是 晋 代。后 刘 等重访 天台山 ,旧踪渺然。诗文中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亦作“ 刘郎前度 ”。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 刘郎 今又来!”此 刘禹锡 自称。 宋 周紫芝 《点绛唇》词:“浑无绪! 刘郎 前度,空记来时路。”《花月痕》第十回:“不独马缨一树,不识门前,就是人面桃花,也无所谓 刘郎 前度。”
《國語辭典》:仙源  拼音:xiān yuán
1.神仙居住的地方。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太上曰七十二福地,……第四东仙源,……第五西仙源,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
2.晋朝陶渊明描写的理想境界桃花源。唐。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台县 北。相传 东汉 时, 刘晨 、 阮肇 到 天台山 采药迷路,误入 桃源洞 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 唐 韩偓 《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 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 桃源洞 。”
(2).在 湖南省 桃源 县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马洞 ,相传是 东晋 陶渊明 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漢語大詞典》:阮郎
(1). 汉明帝 永平 五年, 会稽郡 剡县 刘晨 、 阮肇 共入 天台山 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阮郎 本指 阮肇 。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 唐 刘长卿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诗:“应向 桃源 里,教他唤 阮郎 。”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难摆脱情魔障,肯向人间魅 阮郎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配他公子千金体,年年不放 阮郎 归,买宅 桃叶 春水。”
(2).指 晋 阮咸 。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 阮郎 贫。”参见“ 阮家贫 ”。
《漢語大詞典》:阮家贫(阮家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仲容 ( 阮咸 )、步兵,居道南,诸 阮 居道北,北 阮 富,南 阮 贫。七月七日,北 阮 盛晒衣,皆纱罗锦綺。 仲容 以竿挂大布犊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尔耳。’”后因以“阮家贫”为家境贫寒之典。 唐 司空曙 《闲园即事寄陈公》诗:“近水方同 梅市 隐,曝衣多笑 阮 家贫。”
分類:家境贫寒
《漢語大詞典》:阮郎迷
(1).比喻留恋女色,迷不知返。 唐 李冶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诗:“归来重相访,莫学 阮郎 迷。”参见“ 阮郎 ”。
(2). 唐 教坊曲名。以 唐 女道士 李冶 诗有“莫学 阮郎 迷”句得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曲名:“《阮郎迷》《牧羊怨》。” 任半塘 笺注:“此调託于神仙故事,乃道家之曲……女冠 李冶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云:‘妾梦经 吴苑 ,君行到 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 阮郎 迷’,亦可证。 五代 调中尚存《阮郎归》,可能创始时先‘归’后‘迷’,为故事之两段情节,两曲皆戏曲也。”
《漢語大詞典》:阮郎
(1). 汉明帝 永平 五年, 会稽郡 剡县 刘晨 、 阮肇 共入 天台山 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阮郎 本指 阮肇 。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 唐 刘长卿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诗:“应向 桃源 里,教他唤 阮郎 。”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难摆脱情魔障,肯向人间魅 阮郎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配他公子千金体,年年不放 阮郎 归,买宅 桃叶 春水。”
(2).指 晋 阮咸 。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 阮郎 贫。”参见“ 阮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