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周公阅,周国国君,周公旦后裔,公爵。
朱阅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一
阅。丹阳人。官殿中侍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84 【介绍】: 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号知非子。仁宗景祐间进士。仕州县,以治绩召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辟权幸,人称“铁面御史”。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路。召为右司谏,以言事罢知虔州,历度支副使、河北都转运使。英宗时改知成都府。所至以宽简为治,以奉俭闻。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因反对新法,出知杭州,徙青州,再知成都府,复知越州、杭州,致仕。卒谥清献。有《清献集》。
全宋诗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全宋文·卷八八二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景祐进士,累官至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倖,京师目为「铁面御史」。请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弹奏陈旭奸邪,罢知虔州。召为侍御史知杂事,改度知副使、河北都转运使。治平中知成都。神宗立,召知谏院,未几擢参知政事。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熙宁三年罢,出知杭州。历知青州、成都府、越州,再知杭州,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卒,谥清献。施政宽简,为世称道。纂《成都古今集记》三十卷等,著文集十六卷。见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东坡集》卷三八),《宗统编年》卷二一,《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张阅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大观四年(1110)任京西北路提点刑狱公事。
徐阅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五七一
徐阅,衢州龙游(今浙江金华)人,徽宗政和间在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庐州舒城人,字闳休,一字美成,号散翁。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历知巢县、郴州。高宗建炎初知袁州,以本分教民,有治绩。致仕寓居宜春。喜为诗,时号阮绝句。亦以能词见称。有《郴江百咏》、《诗话总龟》、《松菊集》。
全宋诗
阮阅,字闳休,一字美成,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清康熙《舒城县志》卷一二),初为钱塘幕官(《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一)。曾自户部郎责知巢县(《舆地纪胜》卷四五)。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晋陵县(《咸淳毗陵志》卷一○)。宣和间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高宗建炎初知袁州(《郡斋读书志》附志二)。著有《巢令君阮户部词》一卷(《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九),《总龟先生松菊集》五卷(《郡斋读书志》附志二),均佚;《诗话总龟》、《郴江百咏》,行于世。阮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郴江百咏》为底本,参校明万历《郴州志》、清《宋人集》丙编宜秋馆本《郴江百咏辑补》(简称宜秋馆本)等,编为第一卷;诸书散见的阮诗编为第二卷。
唐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山阴人,字进道。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历秘书丞、都官员外郎。孝宗乾道间出为浙东检察。曾仿纪传体史书改写《左传》,以周为本纪,列国为传,又作表、志、赞等,名《左史传》。
全宋文·卷四六四三
唐阅,字进道,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十二年进士,调明州定海主簿、扬州州学教授,三十二年为秘书丞。孝宗朝屡迁都官、司封、司勋员外郎,乾道初出为浙东检察,二年以起居舍人致仕。阅好学博洽,尤长于《春秋左氏传》,著有《左史》五十一卷。见《嘉泰会稽志》卷一五,宝庆《会稽续志》卷六,《南宋馆阁录》卷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二一。
宋登科记考
唐翊子。字进道。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9 【介绍】: 宋吉州龙泉人,字从之,自号静阅先生。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知萍乡县,以能闻。累迁秘书郎。光宗绍熙二年应诏上书八事,擢右正言。在谏台七十日,上章二十。出为湖南提刑,召为秘书监,兼吏部侍郎。时朱熹、彭龟年先后被贬,逢吉上书抗辩,忤怒韩侂胄,出知太平州,奉祠卒。
全宋文·卷五八二九
孙逢吉(一一三五——一一九九),字从之,号静阅先生,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隆兴元年进士,授郴州司户,历常德教授、知萍乡县。绍熙元年迁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擢右正言。出为湖南提刑,以秘书监召,兼吏部侍郎。会彭龟年论韩侂胄专僭,出补郡,逢吉力争之,遂忤侂胄,出知太平州,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起知赣州。庆元五年卒,年六十五,谥献简。与弟逢年、逢辰皆有文学行义,时称「孙氏三龙」。见楼钥《献简孙公神道碑》(《攻愧集》卷九六),《宋史》卷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闽清人,家琼州,字白叟,又字如晦,号海琼子,又号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继为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览众籍,善篆隶草书,工画竹石。宁宗嘉定中诏征赴阙,对称旨,命馆太乙宫。传其常往来名山,神异莫测。诏封紫清道人。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
全宋诗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为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𦡱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为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乾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乾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为一卷。
全粤诗·卷三一
白玉蟾(一一九四 — 一二二九),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为后,改今名。字如晦、白叟、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本闽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善诗文书画。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宋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相传理宗绍定二年解化于盰江。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明上官崇修唐胄纂正德十六年刊《琼台志》卷四〇有传。
词学图录
葛长庚(1194 -?)字如晦、紫清、白叟,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号蠙庵、海蟾、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闽清(今属福建)人。入道武夷山。嘉定中,诏征赴阙,馆太乙宫,封紫清明道真人。曾举童子科,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楠死,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传播丹道,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有石刻留惠州西湖玄妙观。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书画,善篆隶草书。杨慎《词品》称 "亦有思致,不愧词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其《虞美人》诸阕,意极缠绵,语极俊爽,可以步武稼轩,远出竹山之右。"又云:"葛长庚词,脱尽方外气,李易安词却未脱尽闺阁气。" 所著《海琼集》,附词一卷《玉蟾诗余》。 又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全宋文·卷六七四六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姓葛,名长庚,父亡,母改适白氏,遂为白氏子,改名玉蟾,字如晦,号海蟾,又号海琼,琼州(治今海南琼山)人。少学道,师翠虚子陈楠于罗浮山。嘉定中游历江南,常居武夷山。徵赴阙,对称旨,诏封紫清真人。绍定中犹在世。博学善属文,工书画,自谓「平生翰墨半天下」。道教奉为南宗第五祖。见《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栖真志》卷四,《图绘宝鉴》卷四及所撰诸文。著作今存《常清静经注》、《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后人又辑有《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海琼传道集》、《紫清指玄集》等。见本集卷首彭耜《琼海玉蟾先生事实》。

人物简介

维基
吴阅,字廷简,直隶扬州府泰兴县人,民籍。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应天府乡试第七十六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三甲第一百零八名进士。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八五
黄阅古,东莞人。明孝宗弘治十五年(一五〇二)进士,累官至福建盐运使。事见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〇。
维基
黄阅古(1465年—1527年),字时准,号景溪,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民籍,明朝官员。广东乡试第六十一名。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进士。官户部湖广司主事。正德二年(1507年)升户部四川员外郎,除户部山西司郎中,时正西征,转输繁剧,奏章丛冗,黄阅古日夜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在户部十年,迁福建转运副使,镇守登台监每年掠夺商货至三千金,阅古悉数罢免,正德十五年(1520年)入觐,为太监指摘,遂致仕归。建家祠,创书院,结诗社,以诗赋自娱。
赵建极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赵建极(1594年5月23日—1644年),字住同,号松阅,河南永宁县(今河南省洛宁县)人。万历己未进士。崇祯末官至山西布政使。李自成破太原后,不屈被杀。万历四十六年戊午科乡试第64名举人,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易一房会试中式第320名,殿试三甲62名进士,吏部观政,同年授浚县知县,天启五年乙丑考选授户部陕西司主事,七年丁卯改云南司管京粮所,崇祯三年庚午陕西典试,四年辛未升广东司员外,升山西司郎中,改江西司郎中,升山东沂州兵备道副使,六年癸酉升陕西参政,丁忧、山东按察使,调山西左布政使。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农民军势如破竹,逼近太原。赵建极随巡抚蔡懋德等守城。二月八日,城破,蔡懋德自缢。赵建极端坐公堂,被敌军押至李自成处,不屈,将被斩。赵建极道:「臣失守封疆,死有馀罪。」自成以为其呼自己,建极瞋目道:「我呼大明皇帝,宁呼贼耶!」随即被射杀。副使毛文炳、佥事毕拱辰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阅甫。吴云子。嘉庆十三年状元,授修撰。曾主河南、广东、湖北乡试,官至侍读学士。卒年五十六。有《玉树楼稿》。
维基
吴信中,字阅甫,号蔼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朝状元、政治人物。吴信中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式戊辰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任湖北乡试主考官。官至侍读学士。后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