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钝闷(鈍悶)
无情无绪貌。《淮南子·览冥训》:“纯温以沦,钝闷以终。” 高诱 注:“钝闷,无情也。”
《漢語大詞典》:闷若(悶若)
不觉貌。文选·嵇康〈养生论〉:“从老得终,闷若无端。” 李周翰 注:“言死者闷然不知其端绪之所由也。”
分類:不觉
《國語辭典》:沉闷(沉悶)  拼音:chén mèn
1.沉重烦闷,多指心情或天气而言。《老残游记》第一三回:「当此沉闷寂寥的时候,有个朋友谈谈,也就算苦中之乐了。」
2.滞塞。如:「近来消息很沉闷,没有新颖的。」
《漢語大詞典》:淳闷(淳悶)
淳厚质朴。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十一》:“ 汉 初淳闷,重功令,尤重师法,学有家法,名成大师,岂肯从而诡和以塞詔旨乎?”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一:“葆汝心光淳闷在,皇天竺胙总无私。”
分類:淳厚质朴
《國語辭典》:闷葫芦(悶葫蘆)  拼音:mèn hú lu
比喻难以猜破的哑谜,或弄不清楚的事情。《水浒传》第二八回:「终不成将息得我肥胖了,却来结果我?这个鸟闷葫芦,教我如何猜得破?」《红楼梦》第五回:「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把天机泄漏,遂掩了卷册,笑向宝玉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
《國語辭典》:闷雷(悶雷)  拼音:mèn léi
声音低沉的雷。比喻突然的打击。《红楼梦》第八四回:「宝玉听了这话,又是一个闷雷,只得见过贾母,便回园吃饭。」《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家人道:『外国人见是看见的,东西没有收,人也没有带回。』傅知府一听,不觉头上打了一个闷雷。」
《國語辭典》:气闷(氣悶)  拼音:qì mèn
1.心情烦闷。《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心中气闷,就害起病来。头疼腹痛,骨热身寒。」《文明小史》第二八回:「为著在家气闷,便想到府里去散散。」
2.心中气恼。《西游补》第七回:「此后沛公有些不谨,害俺受了小小儿的气闷。」
《漢語大詞典》:闷郁(悶鬱)
烦闷;郁闷。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三景:“他说小姐假如去跟从了 司马相如 的时候,我们老主人一定会闷郁而死。” 叶圣陶 《未厌集·夜》:“两个人向野外走。没有路灯。天上也没有星月,是闷郁得像要压到头顶上来的黑暗。”
《國語辭典》:苦闷(苦悶)  拼音:kǔ mèn
痛苦烦恼,心情郁闷。如:「他咨询法律顾问之后,疑难一扫而空,心情不再苦闷了。」
《漢語大詞典》:愦闷(憒悶)
烦闷。《宋书·范晔传》:“为性不寻注书,心气恶,小苦思,便憒闷。”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医云:‘寒溼所为也。’用附子七物汤。饮,加憒闷,呼曰:‘吾何以不得食冷果子耶?’”
分類:烦闷
《國語辭典》:闷瞀(悶瞀)  拼音:mèn mào
心中烦乱。《楚辞。屈原。九章。惜诵》:「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南朝宋。鲍照〈绍古辞〉七首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闼。」
《國語辭典》:滞闷(滯悶)  拼音:zhì mèn
郁结烦闷。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便将一往刷滞闷,去兴草茁不可休。」宋。苏轼答王定国〉三首之一:「得此佳作,终日喜快,滞闷冰释。」
分類:郁积烦闷
《國語辭典》:纳闷(納悶)  拼音:nà mèn
因不明缘由而心生困惑。如:「对于朋友态度的转变,他感到十分纳闷。」《红楼梦》第六回:「却说秦氏因听见宝玉从梦中唤他的乳名,心中自是纳闷,又不好细问。」
《漢語大詞典》:拘闷(拘悶)
犹郁闷。 唐 杜甫 《雨》诗:“拘闷出门游,旷絶经目趣。”《再生缘》第六九回:“方纔 酈 壻説,三日后便知分晓,还要我周全其事,叫人好生拘闷。”
分類:郁闷
《漢語大詞典》:闷默(悶默)
犹静默。 宋 梅尧臣 《史尉还乌程》诗:“闭门陋巷中,闷默閲书史。”
分類: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