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闭口(閉口)
(1).沉默,缄默。史记·张仪列传:“ 楚王 曰:‘愿 陈子 闭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白头趋走里,闭口絶谤訕。” 巴金 《沉落》:“说到读书上来,我只好闭口了。”
(2).犹灭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吏觉知,使 长安 尉 奇 等往捕 开章 。 长 匿不予,与故中尉 蕑忌 谋,杀以闭口。” 张守节 正义:“谋杀 开章 ,以闭絶谋反之口也。”
(3).指一定时间内停止通航。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熙宁 中,欲行冬运。 汴渠 旧制有闭口,十月则舟不行,於是以小船数十,前设碓,以擣冰,役夫苦寒,死者甚众。”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十月闭口:“近时 天津 海口,每至冬日,海舶不通,谓之封河,颇近 宋 时 汴渠 闭口之例。”
《国语辞典》:开口闭口(开口闭口)  拼音:kāi kǒu bì kǒu
表示人不断叨念一事。《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又同他讲了些新理,开口闭口的几个新名词,华甫一一领略。」
《国语辞典》:缄舌闭口(缄舌闭口)  拼音:jiān shé bì kǒu
闭口不说话。元。亢文苑〈一枝花。琴声动鬼神套。梁州〉曲:「看别人苫眼铺眉,笑自己缄舌闭口。」
《国语辞典》:闭口夺气(闭口夺气)  拼音:bì kǒu duó qì
使他人无法言语。语本《朱子全书。卷六三。治道一。总论》:「此等议论,正是推波助澜,纵风止燎,使彼益轻圣贤,而愈无忌惮,又何足以闭其口而夺其气乎?」
《國語辭典》:闭口韵(閉口韻)  拼音:bì kǒu yùn
声韵学上指具有双唇辅音收尾的韵母,如-am、-ap等。在上古、中古音是普遍的现象,但演变至现代汉语,仅保留于闽南、客家、广东等南方方言。
分類:收尾韵母
《国语辞典》:闭口无言(闭口无言)  拼音:bì kǒu wú yán
受人批驳责难,无话可答,只好闭口不言。《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几句话,让的萧云仙闭口无言,只得辞了父亲,拴束行李,前去投军。」《红楼梦》第六○回:「一席话说得赵姨娘闭口无言,只得回房去了。」
《漢語大詞典》:闭口结舌(閉口結舌)
犹言闭口藏舌。《快心编初集》第一回:“众人问知是 郝 家难为他,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
《分类字锦》:闭口护汁(闭口护汁)
苏轼 岐亭诗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乂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分类:蚌蛤
《漢語大詞典》:闭口捕舌(閉口捕舌)
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晋书·张玄靓传:“ 旋 谓 基 曰:‘ 綝 击其东,我等絶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清 钱谦益 《送马巽倩归会稽》诗:“闭口捕舌岂容遁,排山压卵孰与争。”
《國語辭典》:闭口藏舌(閉口藏舌)  拼音:bì kǒu cáng shé
不说话。如:「你这么闭口藏舌地,不是在生闷气吧?」宋。楼钥 跋徐神翁真迹:「道成之后,闭口藏舌,何用管人间如许閒事。」元。刘庭信〈折桂令。想人生〉曲:「意迟迟揉腮绝耳,呆答孩闭口藏舌。」
《國語辭典》:绝口(絕口)  拼音:jué kǒu
1.从此不说。《汉书。卷七四。丙吉传》:「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三国演义》第四回:「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2.刚说的话,尚未离口。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老夫语未绝口,不想贤弟果然至此。」也作「悬口」。
《國語辭典》:钳口(拑口)  拼音:qián kǒu
闭嘴不说话。汉。贾谊 过秦论:「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红楼梦》第二二回:「今日贾政在席,也是钳口禁言。」也作「钳口」、「钳口」。
《國語辭典》:钳口(鉗口)  拼音:qián kǒu
闭口不言。《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单超传》:「上下钳口,莫有言者。」《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百僚钳口,道路以目。」也作「钳口」、「钳口」。
《國語辭典》:钳口(箝口)  拼音:qián kǒu
闭口不说话。《晋书。卷二八。五行志中》:「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钳口。」《西游记》第一○回:「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闹不放。太宗钳口难言,只挣得汗流遍体。」也作「钳口」、「钳口」。
分類:闭口
《國語辭典》:杜口  拼音:dù kǒu
闭口不言。《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夫后官盛色则贤者隐处,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而文帝不行,故谥为孝文,庙称太宗。」《文选。成公缓。啸赋》:「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
分類:闭口不言
《國語辭典》:杜口裹足  拼音:dù kǒu guǒ zú
闭嘴不说话,住脚不敢前。形容十分畏惧而不敢进言。《战国策。秦策三》:「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漢語大詞典》:挂舌
(1).挂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諠譁不入耳,谗佞不挂舌。”参见“ 挂口 ”。
(2).闭口。 宋 黄庭坚 《赠别李端叔》诗:“古来得道人,挂舌屋壁间。”
分類:闭口
《國語辭典》:挂口  拼音:guà kǒu
谈论、提及。引申为放在心上。宋。苏轼〈送刘攽倅海陵〉诗:「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誇舌在齿牙牢。」也作「挂齿」、「挂齿」。
分類:提及
《漢語大詞典》:胶口(膠口)
闭口。 宋 王禹偁 《别长沙彭暐序》:“抱古人道,胶口而不敢谈;求君子儒,恍目而不得见。”
分類: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