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守口
(1).闭口不言。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度世去。” 明 陈子龙 《侯君尔济诔》:“慎约数马,谨亟守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不欲守口,任华土更归寂寞,復自负无量罪恶,以续前尘。”
(2).把守关口。《清会典·兵部七·职方清吏司》:“凡官兵出边者,皆达以票,守口官验而出纳之,以报部而覈焉。”
《國語辭典》:噤口  拼音:jìn kǒu
闭口、闭嘴。《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國語辭典》:木舌  拼音:mù shé
1.木制的舌状物,置于木铎内,摇动时因震动而可发出声音。
2.比喻缄默不语。《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
《國語辭典》:噤声(噤聲)  拼音:jìn shēng
制止人发声之辞。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噤声,俺家三世无犯法之男。」《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京娘亦进门相见,婆婆便将门闭了。」
《漢語大詞典》:钳默
闭口不言。 清 何元晋 《上严帅请止招郏勇书》:“帅节窵远,耳目难周,百里重寄,何能箝默?冒嫌附闻,尚冀密察。”
《漢語大詞典》:钳结(箝結)
箝口结舌。谓闭口不敢发表言论。 唐 韩偓 《海山记》:“陛下恆性毅然,孰敢上諫,或有鯁言,又令赐死,臣下相顾,箝结自全。”
《國語辭典》:噤齘  拼音:jìn xiè
切齿含怒的样子。《北史。卷五三。彭乐传》:「举刀将下者三,噤齘良久,乃止。」
《漢語大詞典》:言枢(言樞)
言语的枢机。 唐 黄滔 《谢试官启》:“然巧冶开鑪,莫遗铅铁,精工执斲,不问圆方,又安可内钥言枢,上辜德宇!”“内钥言枢”,谓闭口不言。
《國語辭典》:瘖默  拼音:yīn mò
默默不语。唐。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用是更乐瘖默,思与木石为徒。」
《國語辭典》:封口  拼音:fēng kǒu
1.封闭张开之处。如:「寄信前,记得要封口啊!」
2.闭口不露实情,或使人不得吐露实情。如:「这件事千万要封口,别再声张了。」
《漢語大詞典》:缄唇(緘脣)
谓闭口不言。隋书·儒林传·王孝籍:“ 孝籍 鬱鬱不得志,奏记於吏部尚书 牛弘 曰:‘……况怀抱之内,冰火鑠脂膏;腠理之间,风霜侵骨髓。安可齰舌缄脣,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分類:闭口不言
《国语辞典》:闭声(闭声)  拼音:bì shēng
闭口、闭嘴。唐。韩愈〈双鸟〉诗:「两鸟既别处,闭声省愆尤。」
分类:闭口
《国语辞典》:口静(口静)  拼音:kǒu jìng
闭口不言。《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刘元八郎是个穷汉,与他些东西,买他口静罢!」
《國語辭典》:结口(結口)  拼音:jié kǒu
闭口不言、保持沉默。《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讪之诛,遂使群下结口,莫图正辞。」也作「缄口」。
分類:闭口不言
《漢語大詞典》:噤哑(噤啞)
闭口如哑。形容寂静。 闻一多 《红烛·印象》:“他的披毛散发的脑袋在噤哑无声的绿波上飘着--是簇簇的杨树林攒出禾面。”
分類:闭口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