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九丹
道教谓服后可长生或成仙的丹药,即: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伏丹、塞丹。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丹者,长生之要,非凡人所当见闻。” 南朝 梁 萧统 《谢勑参解讲启》:“服九丹之华,则僊徒可役。” 唐 李白 《灵墟山》诗:“ 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鍊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唐 吴筠 《高士咏·南华真人》:“况乃资九丹,轻举归太极。”
《漢語大詞典》:蜀才
东晋 时 成汉 范贤 的自称。 贤 字 长生 。曾注周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有 蜀才 注, 江 南学士,遂不知是何人……而《李蜀书》一名《汉之书》,云姓 范 ,名 长生 ,自称 蜀才 。”参阅 吴承仕 《〈经典释文序录〉疏证》
《國語辭典》:紫河车(紫河車)  拼音:zǐ hé chē
1.植物名。百合科七叶一枝花属。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肉质。茎直立,高三十至一百公分。叶七至十枚轮生茎顶,椭圆形。花单生茎顶,花被二轮,外轮花被片四至六枚,叶状,内轮花被片线形。蒴果三至六瓣裂。也称为「金线重楼」、「重楼」、「七叶一枝花」。
2.胞衣的别名。参见「胞衣」条。
《國語辭典》:鍊气(鍊氣)  拼音:liàn qì
修道人修鍊吐纳,以求长生不老的方法。《新五代史。卷二八。唐臣传。豆卢革》:「革自为相,遭天下多故,而方服丹砂鍊气以求长生,尝呕血数日,几死。」《西游记》第二六回:「我们还要养精、鍊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漢語大詞典》:松腴
(1).指松脂。旧谓炼服之可以长生。 宋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一:“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 秦 博士 卢 。”
(2).指松烟墨。 宋 苏轼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苍鼠奋髯饮松腴, 剡 藤玉版开雪肤。” 王十朋 注:“松腴,墨也。”
(3).茯苓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四·茯苓
《漢語大詞典》:练气(練氣)
指习静呼吸以求长生之术。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之一:“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练气读仙经。” 宋 苏轼 《养生偈》:“闲邪存诚,练气养精。” 清 魏源 《偶然吟》之十:“神仙祇畏穷,苦矣身为累。练气遗形骸,饮啄皆不事。”
《漢語大詞典》:丹草
(1).草的美称。 南朝 梁 江淹 《扇上彩画赋》:“碧臺寂兮无人,蔓丹草与朱尘。”
(2).石长生的别称。 南朝 梁 沈约 《奉和竟陵王药名》诗:“丹草秀朱翘,重臺架危岊。”参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长生
分類:长生
《國語辭典》:接生  拼音:jiē shēng
1.帮助产妇分娩,使胎儿安全出生。如:「分娩时,应请合格的助产士接生。」
2.长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二。高奔章》:「接生,长生也。与生气相接连,欻然而游其处。」
《漢語大詞典》:松术
松实和术。古人认为食之可长生。《南史·隐逸传上·宗测》:“量腹而进松术,度形而衣薜萝。”北史·艺术传上·由吾道荣:“ 道荣 仍归本郡,隐於 瑯琊山 中,辟穀饵松术茯苓,求长生之秘。”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读诵·慧悟:“隐 太白山 中,持诵《华严经》,服饵松术。”
分類:松实长生
《漢語大詞典》:文思院
(1). 唐 宫殿名。 唐武宗 好长生术,于 大明宫 筑 望仙台 , 宣宗 即位后罢。 大中 八年重加修葺,改称 文思院 。见 唐 裴庭裕 东观奏记卷上。
(2). 宋 官署名。属少府监,下设美术工艺作坊共四十二所。宋史·职官志五:“文思院,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绘素装鈿之饰,以供舆輦,册寳、法物凡器物之用。” 明 宋濂 《题魏教授所受咸淳诰命后》:“然 唐 誥初用纸,至 肃宗 时始用绢, 贞元 后乃更之以綾。今用文思院制勅綾,亦其遗制也。”
《漢語大詞典》:琼田草(瓊田草)
玉芝的异名。古人以为食之可以长生。 宋 苏轼 《和李太白诗》序:“玉芝一名琼田草。 洞微 种之七八年矣,云更数年可食,许以遗余,故并记之。”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琼田草生於 分寧 山谷间。有《琼田草经》一卷。八月十五日採之,草有十名:曰不死草、长生草。”
分類:长生
《漢語大詞典》:避谷(避穀)
即辟谷。古称行导引之术,不食五谷,可以长生。《神农本草经》卷一“﹝丹沙﹞能作水澒,鍊丹,与消石服之” 清 孙星衍 校注:“按金石之药,古人云久服轻身延年者,谓当避穀,絶人道,或服数十年乃効耳。”
《漢語大詞典》:三露
传说中的三种甘露,服之可以治病长生。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凌崖采三露,攀鸿戏五烟。” 唐 吕堙 《冥荚赋》:“承荣金殿,旁沾三露之滋;每奉玉阶,上荫五云之施。”
《漢語大詞典》:玉蔬
传说中食之可以长生的仙草。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 秦始皇 闻 鬼谷先生 言,因遣 徐福 入海求金菜玉蔬,并一寸葚。”
《漢語大詞典》:养生家(養生家)
指修道者。因其讲究行气功,炼丹药,以求长生,故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故养生家曰:‘能守《黄庭》,则能长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废儒学,读医书,习养生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