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贤府
老爹
道副
彤帏
赞务
神父
画行
铃辕
郡帅
颁首
兵长
执政官
大堂
邑主
十二牧
《漢語大詞典》:贤府(賢府)
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今日烦贤府密地差人送至 北京 王银匠 处暂居,足感足感。”
分類:长官尊称
《國語辭典》:老爹  拼音:lǎo diē
称谓:(1)称父亲。(2)对老年人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3)下级称上级、仆役称主人、衙役对官吏的称呼。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小人是太守府内亲随,奉老爹钧语,著我打扫的这翠云楼。」(4)老父自称。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太上以白玉桃杯赐上御酒云:『学取老爹年纪早早还京。』」
《漢語大詞典》:道副
古代行政区域道的副长官。 元 姚燧 《河南道劝农副使白公墓碣铭》:“出僉 陕西 汉中道 提刑按察司事, 燧 亦为其道副,故得详西土所为。”
《漢語大詞典》:彤帏(彤幃)
汉 代刺史出行用的赤色车帷。后用以借指州府地方长官。 唐 崔湜 《拜襄州剌史途中言志》诗:“彤幃荷新宠,朱黻蒙旧荣。”
《漢語大詞典》:赞务(贊務)
亦作“賛务”。
(1).协助处理事务。《后汉书·郎顗传》:“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率土之人,岂无贞贤,未闻朝廷有所赏拔,非所以求善赞务,弘济元元。” 南朝 梁 沈约 《高士赞序》:“圣人莅天下,则贤人賛务。” 北周 庾信 《拟连珠》:“盖闻 萧 曹 赞务,雄略所资。 鲁 卫 前驱,威风所假。”
(2).古代官名。州郡长官的助理。北史·张须陁传:“ 大业 中,为 齐郡 赞务。”隋书·百官志下:“ 雍州 ,置牧。属官有别驾,赞务。”
《國語辭典》:神父  拼音:shén fù
1.对贤明长官的尊称。《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宋登传》:「为汝阴令,政为明能,号称『神父』。」
2.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也称为「神甫」。
《國語辭典》:画行(畫行)  拼音:huà xíng
官署首长在发文的稿上签署「行」字,表示同意。
《漢語大詞典》:铃辕(鈴轅)
长官的公署或临时驻地。 清 冯桂芬 《怀人·罗椒生太仆时视学皖江》诗:“午夜铃辕静读书,青毡风味似寒儒。”
《漢語大詞典》:郡帅(郡帥)
郡守。因其为一郡之长官,故称。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冬一夕, 张 ( 张圣者 )坐定,有青衣擎生荔一柈献。詰旦,遣遗郡帅。”
《漢語大詞典》:颁首(頒首)
(1).头大貌。 汉 刘桢《鲁都赋》:“颁首莘尾,丰颅重断。”
(2).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郑玄 笺:“鱼之依水草,犹人之依明王也。”后因以“颁首”称颂长官清明。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波而动之则忧,頳尾之刺作焉;徐而清之则安,颁首之颂兴焉。”
《漢語大詞典》:兵长(兵長)
兵卒的长官。后汉书·朱浮传:“会 上谷 太守 耿况 遣骑来救 浮 , 浮 乃得遁走。南至 良乡 ,其兵长反遮之。” 李贤 注:“兵长,兵之长帅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郡国大姓及兵长、羣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
分類:兵卒长官
《漢語大詞典》:执政官
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在雅典,约自公元前682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國語辭典》:大堂  拼音:dà táng
1.官衙中的治事厅堂。如:「大堂之上竟敢胡言乱语。」
2.下属对主管的称呼。《儒林外史》第七回:「切记先帝宏治十三年,晚生在工部大堂刘大老爷家扶乩。」
《漢語大詞典》:邑主
县邑的长官。 汉 焦赣 《易林·困之兑》:“国将有事,狐嘈向城。三日悲鸣,邑主大惊。”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个承差﹞请知县到正厅上坐下,叫人到里面报道:‘邑主在外有请。’”
分類:县邑长官
《漢語大詞典》:十二牧
(1).传说中 舜 时十二州的长官。书·舜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蔡沉 集传:“十二牧,十二州之牧也。” 明 唐顺之 《廷试策》:“虽哲如 尧 舜 ,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愷之贤,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
(2).泛指古代地方长官。 清 魏源 《〈圣武记〉叙》:“尝观 周 、 汉 、 唐 、 宋 、 金 、 元 、 明 之中叶矣……人见其材云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於灌莽也。”
分類: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