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震男
语本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后以“震男”用为对对方长子的敬称。 宋 刘仙伦 《沁园春·寿共大卿恕斋治〈易〉》词:“同厥震男,拔乎泰茹,玉笋班中联步什。”
《漢語大詞典》:逊弟(遜弟)
亦作“ 逊悌 ”。谓敬顺兄长。礼记·祭义下“朝廷同爵则尚齿” 唐 孔颖达 疏:“是逊弟敬老之道,通达於朝廷矣。” 唐 韩愈 《韩滂墓志铭》:“ 滂 清明逊悌,以敏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宋 王安石 《杂咏》之三:“古风知逊悌,班白见尊优。” 明 宋濂 《周节妇传》:“诸子逊悌,皆有士行,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让位给弟弟。 周太王 欲立幼子 季历 ,其长子 太伯 、次子 仲雍 同避于 江 南,让位于 季历 。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用以为典。 唐 柳宗元 《天对》:“嗟 伯 之仁,逊弟旅岳, 雍 同度厥义,以嘉 吴国 。”一本作“ 逊季 ”。
《漢語大詞典》:正支
(1). 宋 制,盐商用现钱向官府购买盐钞,再以钞向盐场支盐,称为正支。参阅宋史·食货志下四
(2).封建宗族谱系以长房长子为正支,余为旁支。
《漢語大詞典》:吴太伯
亦作“吴大伯”。 周 古公亶父 ( 太王 )长子, 仲雍 、 季历 之兄。 太王 欲传位 季历 及其子 昌 (即 周文王 ), 太伯 乃与 仲雍 出逃至 荆蛮 ,号 勾吴 。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左传·闵公元年:“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 吴大伯 ,不亦可乎?”国语·晋语一:“君得其欲,太子远死,且有令名,为 吴太伯 ,不亦可乎?” 韦昭 注:“ 太伯 让 季歷 ,远适 吴 越 ,后 武王 追封为 吴伯 ,故曰 吴太伯 。”新唐书·李泌传:“ 建寧王 诚贤,然 广平 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 吴太伯 乎?”参阅史记·吴太伯世家
《國語辭典》:嫡长子(嫡長子)  拼音:dí zhǎng zǐ
正室所生的长子。如:「古时王位的继承,多由嫡长子担任。」
《漢語大詞典》:庶建
非长子而袭承王侯位。逸周书·度邑:“汝其可瘳于兹,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今用建庶建。叔 旦 恐,泣涕共手。” 孔晁 注引 惠半农 云:“王欲兄弟相后传位於 旦 ,故 旦 恐。” 朱右曾 校释:“不传子而传弟,故曰庶建。”
分類:长子王侯
《國語辭典》:靴后跟(靴後跟)  拼音:xuē hòu gēn
长子的隐语。靴子的后跟称为「掌子」,掌子音谐「长子」。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自家非别,乃是费无忌的靴后跟。』(卒子问科云)『甚么靴后跟?』费得雄云:『可是长子哩!』」
《国语辞典》:父系制度  拼音:fù xì zhì dù
由父亲或长子为家长或族长的制度。如:「中国古代社会是以父系制度为主。」
《国语辞典》:昭明太子  拼音:zhāo míng tài zǐ
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参见「萧统」条。
《国语辞典》:伯邑考  拼音:bó yì kǎo
周文王的长子。《礼记。檀弓上》:「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史记。卷三五。管蔡世家》:「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
《国语辞典》:朱标(朱标)  拼音:zhū biāo
1.将朱砂磨细,掺入清胶水所浮出的部分,因其色红,故称为「朱标」。
2.人名。生卒年不详。明太祖长子,马皇后生,洪武初年立为皇太子,奉命巡抚陕西,经略建都事宜,返还时病卒,谥懿文。
《国语辞典》:大小厮(大小厮)  拼音:dà xiǎo sī
大的男孩。指长子。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兀那婆子,你大小厮叫做甚么?」也称为「大厮」。
《国语辞典》:该隐(该隐)  拼音:gāi yǐn
人名。他是亚当和夏娃的长子。该隐种田,其弟亚伯牧羊。因上帝只接受亚伯的贡物,却拒绝该隐的,该隐妒恨之极而杀死亚伯,但也遭到上帝驱逐,不得不四处流浪。
《国语辞典》:嫡孙承重(嫡孙承重)  拼音:dí sūn chéng zhòng
长子死,而由嫡长孙承嗣。《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长子已死,嫡孙承重。」
《國語辭典》:大阿哥  拼音:dà à ge
皇太子。译自满洲语。
分類: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