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长城(長城)  拼音:cháng chéng
1.万里长城的简称。参见「万里长城」条。
2.比喻国家的栋梁。如:「每一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
3.比喻势力、地位等。如:「自毁长城」。
《漢語大詞典》:长城站
在南极半岛外的乔治岛上。地理座标为南纬62°12′59″,西经58°57′52″。距北京17501.9千米。建有两座主楼,以及气象观测站、发电机房等。
《分类字锦》:隐若长城(隐若长城)
陆贽授马燧浑瑊副元帅招讨河中制北平郡王马燧威声所临郡邑皆复殿于北土隐若长城
分类:将领
《國語辭典》:万里长城(萬里長城)  拼音:wàn lǐ cháng chéng
1.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西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
2.比喻国家的栋梁。《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明。陈忱《水浒后传》第一二回:「吞圭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国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也称为「长城」。
《國語辭典》:长城(長城)  拼音:cháng chéng
1.万里长城的简称。参见「万里长城」条。
2.比喻国家的栋梁。如:「每一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
3.比喻势力、地位等。如:「自毁长城」。
《國語辭典》:五言长城(五言長城)  拼音:wǔ yán cháng chéng
唐代诗人刘长卿擅五言诗,号「五言长城」,谓他人难以超过。见《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秦系传》。后比喻善作五言诗者。
《漢語大詞典》:一字长城(一字長城)
谓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仗恩臺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国语辞典》:自毁长城(自毁长城)  拼音:zì huǐ cháng chéng
长城,比喻可资倚重而坚不可摧的本钱或力量。自毁长城指自己毁掉了优势或前程。如:「谈判只不过是对方的缓兵之计,我等不可存有任何幻想,免得自毁长城!」
《国语辞典》: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  拼音:yìn mǎ cháng chéng kū xíng
汉乐府。作者不明,谓征戍之客,至长城而饮马,妇人思念其勤劳,故作此曲。其后,魏文帝、陈琳、晋傅玄、陆机、梁沈约、陈后主等并有歌辞。
《国语辞典》:内长城(内长城)  拼音:nèi cháng chéng
在山西北部和察哈尔南部的长城分为两条,北边的称为「外长城」,南边的称为「内长城」。
《高级汉语词典》:不到长城非好汉  拼音:bú dào cháng chéng fēi hǎo hàn
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