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盘丝系腕
 
丝缠臂
 
续命彩丝
 

《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五月五日〉~75~
《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䌽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亦因屈原。又曰: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时序部十六·五月五日〉~276~
《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又曰:「亦因屈原,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54~
以五䌽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取鸲鹆教之语。按《孝经·援神契》曰:「仲夏茧始出。妇人染练,咸有作务。」日月、星辰、鸟兽之状,文绣、金缕,贡献所尊。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名拟甚多。
《國語辭典》:长命缕(長命縷)  拼音:cháng mìng lǚ
端午节时,系在儿童手臂、手腕,悬在儿童胸前或臂上,挂在蚊帐、摇篮等处用以消灾祈福的五采丝线或绒线。民间以为青、红、白、黑四色象徵东、南、西、北四方,黄色象徵中央,于端午节系此五采丝线,可以免除瘟病,使人长寿健康。也称为「百索」、「避兵缯」。
《漢語大詞典》:同心长命缕(同心長命縷)
编有两心交搭状的五彩丝带,旧时系于臂上,用以驱邪。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繫同心长命缕,佩辟恶赤灵符。”
《漢語大詞典》:命缕(命縷)
长命缕的简称。长命缕为五色丝,旧俗于端午节系臂,传说可祈福消灾。见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十四》。 南朝 梁 王筠 《五日望采拾》诗:“长丝表良节,命缕应嘉辰。” 唐 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柏枕桃门,验方术於经纪;綵花命缕,观问遗於风俗。”
《國語辭典》:百索  拼音:bǎi suǒ
1.各种需求的物品。《荀子。王制》:「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清。郝懿行。注:「索者、求也。百物供民求索皆是。」
2.汉朝一种风俗。以为五月五日用五色彩丝绳装饰门户,可以避邪;后来便戴在小儿的头颈或系在臂上,以避不祥。见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一。百索》。也称为「避兵缯」、「长命缕」。
《漢語大詞典》:同心缕(同心縷)
(1).指同心长命缕。 北周 庾信 《题结线袋子》诗:“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 宋 张孝祥 《点绛唇》词:“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详“ 同心长命缕 ”。
(2).指同心结。 宋 张元干 《清平乐》词:“明珠翠羽,小綰同心缕。”参见“ 同心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