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炉锤(爐鎚,鑪錘)
亦作“ 炉鎚 ”。亦作“鑪槌”。
(1).犹锤炼。 宋 苏轼 《次韵孙莘老见赠时》:“炉鎚一手赋形殊,造物无心敢忘渠。” 宋 杨万里 《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之三:“鍊句炉槌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多言而躁之人,定须这样炉锤他。” 清 赵翼 簷曝杂记·汪刘二公文学:“ 刘文定 公亦令诸门生撰稿,却不肯袭用一语。而其中新料、新意,又必另入炉锤,改製而用之,盖为刻稿地也。”
(2).指冶炼工业。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即使 盛氏 惭于清议谢絶外人,炉锤再兴,狭隘如昨,何如收归国有,大事扩张。”
分類:冶炼锤炼
《漢語大詞典》:钳锤(鉗鎚)
亦作“ 钳鎚 ”。
(1).铁钳和铁锤。 元 张宪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七月七日授冶师,手作钳鎚股为礪。”
(2).谓剃落头发,锤打身体。比喻禅家的授受点化。 宋 苏辙 《赠方子明道人》诗:“钳鎚橐籥枉心力,虀盐布被随因缘。” 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金鎞抉翳,全蒙 迦老 钳锤。” 清 郑燮 《扬州福国和尚至范赋二诗赠行》之二:“本分钳锤公透脱,更何了悟教诸孙。”
(3).一钳一锤。比喻严格的训练,严厉的教诲。 宋 德洪 《跋山谷字》:“ 山谷 翰墨妙天下,盖所谓本分钳鎚。”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过犹不及’,夫子亦下 子贡 钳锤。” 清 恽敬 《与来卿书》:“盖知吾壻心性豪奇,必有出流之事,故痛下钳锤耳。”
《骈字类编》:金锤(金锤)
宋 梅尧臣 送逐客王胜之不及遂至屠儿原 金锤一报恩,义烈垂竹素。
《韵府拾遗 支韵》:骆宾王诗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
《國語辭典》:秤锤(秤錘)  拼音:chèng chuí
杆秤与戥秤所用的金属重锤。多为六面棱柱或立方体,悬挂在秤杆一端,可左右移动以量轻重。也称为「秤砣」。
《国语辞典》:铁锤(铁锤)  拼音:tiě chuí
铁制的锤子。也作「铁锤」。
分类:铁锤锤子
《国语辞典》:铁锤(铁锤)  拼音:tiě chuí
铁制的锤子。如:「用铁锤钉钉子,也要有技术,才不会钉歪了。」
分类:锤子
《骈字类编》:千锤(千锤)
苏轼荅吕梁仲屯田诗见万指下
《骈字类编》:锤凿(锤凿)
西轩客谈国初人有慕城西承天寺浮图绝颠所藏金银佛像欲盗取者乃于昏夜阒寂之后掷绳其级攀援而上金顶坚牢不可入每戌鼓鼕鼕而起乃急施锤凿以混其声如是凡三日夕既得已缒而下自他人视之不胜股栗而彼则自不觉有所恐惧者由志在乎得物故也
《漢語大詞典》:锤炉(錘鑪)
(1).锻打。比喻对人才的培养造就。 宋 陈亮 《与韩无咎尚书》书:“如 亮 岂不愿从之学,顾筋力念虑已如此,恐不復堪锤鑪耳。”
(2).比喻对文艺作品的反复加工。 清 黄景仁 《小除日经厂市见王叔明画》诗:“藏古篆法意惨淡,备诸皴妙胷锤鑪。”
《骈字类编》:一锤(一锤)
唐 陆龟蒙 顷自桐江得一钓车以袭美乐烟波之思因出以为玩俄辱三篇复抒酬荅 其二 曾招渔侣下清浔,独茧初随一锤深。
《漢語大詞典》:称锤(稱錘)
称物时,用来使秤平衡的金属锤。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角斗甬,正权概” 汉 郑玄 注:“称锤曰权。”
《漢語大詞典》:锤碎
用锤子打碎(通常是为了准备压碎)
《漢語大詞典》:锤鍊(錘鍊)
亦作“ 锤炼 ”。
1.锻炼,磨炼。 瞿秋白 《〈饿乡纪程〉跋》:“饿乡之‘饿’,锤炼我这绕指柔钢。”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不用装大人,自自然然锤炼成大人了。”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去到祖国山南海北的广阔天地里锤炼红心。”
2.谓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之精炼、纯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皆奇警极矣,而以浑洒出之,全不见其锤鍊之迹。”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杜 诗锤炼精纯, 李 诗瀟洒落拓。” 秦牧 《语林采英·妙语如珠》:“不是从一个方面,而是从多方面来锤炼语言,就可以收到妙语如珠,佳句迭出了。”
《國語辭典》:锤鍊(錘鍊)  拼音:chuí liàn
1.冶金。如:「钢铁必经锤鍊,方能坚强。」
2.磨炼。如:「从艰难困苦中不断锤鍊,才能养成任劳吃苦的习惯、坚强刚毅的体魄、敏锐的知觉和正确的观念。」也作「锤炼」。
《骈字类编》:锤钳(锤钳)
前秦录生虽在谅闇游饮荒淫杀戮无道弯弓露刀以见朝臣锤钳锯凿备置左右
《骈字类编》:星锤(星锤)
李华含元殿赋星锤电交于万堵霜锯冰解于千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