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锡龟(锡龟)
书禹贡九江纳锡大龟
《漢語大詞典》:赈锡(賑錫)
见“ 賑赐 ”。
《漢語大詞典》:赈赐(賑賜)
亦作“ 賑锡 ”。 赈救赐与。后汉书·安帝纪:“詔以宿麦不下,賑赐贫人。” 南朝 梁 玄光 《辨惑论》:“ 汉 末以来,谓为制酒,至 王灵期 削除舋目,先王道民,并其賑锡。”《隋书·食货志》:“运 山 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賑赐。”
分類:赐与
《漢語大詞典》:锻锡(鍛錫)
(1).古时锻炼金属时掺锡。韩非子·显学:“夫视锻锡而察青黄, 区冶 不能以必剑。” 王先慎 集解:“冶剑必锻以锡,然色之青黄,仍不能决其剑之利钝。”
(2).指冶炼锡。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先锻锡方广六寸,厚一寸二分,以赤盐和灰汁,令如泥,以涂锡上。”
《漢語大詞典》:夹锡钱(夾錫錢)
宋徽宗 时 蔡京 奏请铸造的一种铜锡合金的货币。因铜的成色低,百姓常常拒用。宋史·食货志下二:“初, 蔡京 主行夹锡钱,詔铸於 陕西 ……其法以夹锡钱一折铜钱二。每緡用铜八斤,黑锡半之,白锡又半之。”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一:“ 蔡京 当国,凡以金银丝帛等贸易,勿受夹锡钱者,以法惩治。盖其时有以金银为用者矣。”
《骈字类编》:半锡(半锡)
唐 李洞 江峡寇乱寄怀吟僧 半锡探寒流,别师猿鹤洲。
《漢語大詞典》:警锡(警錫)
犹振锡。谓僧人出行。警,通“ 惊 ”;锡,锡杖。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释昙鸾书》:“正尔整拂藤蒲,具陈花水,端襟歛思,竚聆警锡也。”
《國語辭典》:锡纸(錫紙)  拼音:xí zhǐ
泛指涂上薄锡的纸或用锡制成的薄片。无毒,故可作为食品及烟草的防护性包装材料。
《漢語大詞典》:锡引(錫引)
古代发给商人贩卖锡的凭证。元史·食货志二:“铅锡在 湖 广 者, 至元 八年, 辰 、 沅 、 靖 等处转运司印造锡引,每引计锡一百斤,官收钞三百文,客商买引,赴各冶支锡贩卖。无引者比私盐减等杖六十,其锡没官。”
《国语辞典》:锡衣(锡衣)  拼音:xí yī
细布所制的衣服。《仪礼。少牢馈食礼》:「主妇赞者一人,亦被锡衣移袂,执葵菹蠃醢,以授主妇。」
分类:细布衣服
《韵府拾遗 震韵》:锡刃(锡刃)
易林锡刃不入鲂鲤腥臊
《骈字类编》:锡浦(锡浦)
水经注湘水西北流径锡口戍北又西北流屈而东北注玉水焉水出西北玉池东南流注于锡浦谓之玉池口
《國語辭典》:锡奴(錫奴)  拼音:xí nú
一种用铜锡制成的扁瓶,内盛热水,可置于被子里用以暖脚。也称为「汤婆子」。
《漢語大詞典》:锡夫人(錫夫人)
汤婆子。铜锡制的用以暖足的扁圆形壶。 元 无名氏 东南纪闻卷三:“锡夫人者,俚谓之汤婆。鞲锡为器,贮汤其间,霜天雪夜,置之衾席,用以煖足,因目为汤婆。 竹谷 罗学温 文之曰锡夫人。”
《漢語大詞典》:锡麻(錫麻)
即锡衰。 宋 叶适 《中奉大夫太常少卿直秘阁致仕薛公墓志铭》:“不幸客衰残多病,相继死数人,诸公悲痛,自为集,锡麻带絰而哭。”参见“ 锡衰 ”。
《漢語大詞典》:锡衰(錫衰)
细麻布所制的丧服。锡,通“ 緆 ”。《周礼·春官·司服》:“王为三公六卿锡衰。” 郑玄 注:“君为臣服弔服也。 郑司农 云:‘锡,麻之滑易者。’”仪礼·丧服:“大夫弔於命妇,锡衰。命妇弔於大夫,亦锡衰。”汉书·贾山传:“古之贤君为其臣也……已棺涂而后为之服锡衰麻絰,而三临其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其餘门人著锡衰者千数。”
分類:麻布丧服
《漢語大詞典》:锡监(錫監)
青铜镜。管子·轻重己:“搢玉总,带锡监。”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闻一多 曰:“祭日‘带金监’与下文祭月‘带锡监’对举。金即铜。古以青铜铸器即铜与锡之合金,故每金、锡并举。然单铜单锡不中为镜,疑此称铜多锡少者曰金,锡多铜少者曰锡,其实皆青铜耳。铜多则色黄象日,故金监以祭日;锡多则色白象月,故锡监以祭月。”
《國語辭典》:锡箔(錫箔)  拼音:xí bó
1.泛指涂上薄锡的纸。可用来包装物品,防止潮湿。
2.特指用于丧事或祭祀时当冥钱焚烧的锡纸。以浙江省的杭州市、绍兴县等处所产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