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0,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锡赐
锡王
铜锡
珍锡
锡金
铁锡
锡嘏
锡声
锡影
锡社
锡带
纳锡
缁锡
陈锡
锡麓
《漢語大詞典》:锡赐(錫賜)
赏赐。 宋 范仲淹 《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归老十餘年,不曾迁改,亦无锡赐。”
分類:赏赐
《韵府拾遗 阳韵》:锡王(锡王)
书: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
《骈字类编》:铜锡(铜锡)
汉书文帝纪赞: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
又食货志:法使天下公得顾租,铸铜锡为钱,敢杂以铅铁为他巧者,其罪黥以。又西域传:罽宾地平温和,有金银铜锡,以为器市列 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官。唐书食货志:仪凤中,濒江民多私铸钱为业,诏巡江 督捕载铜锡镴过百斤者没官。贾岛赠僧诗,见铁刀下。
分类:铜锡
《漢語大詞典》:珍锡(珍錫)
珍贵的赏赐。 南朝 梁 刘孝威 《谢晋安王赐婚钱启》:“曲降隆慈,俯垂珍锡。”
分類:珍贵赏赐
《国语辞典》:锡金(锡金)  拼音:xí jīn
Sikkin
国名。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为一内陆国。面积约七千一百平方公里,首都为干托(Ga-ngtok)。居民大多为来自尼泊尔的移民,主要语言为廓尔喀语,多信奉印度教。拉普查人为主要的土著,讲藏缅族的语言,多信奉佛教,官方语言为英语。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豆蔻、马铃薯、柑橘等。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本为拥有自主权的国家,但于西元一九五○年与印度签定条约,成为印度的保护国。一九七五年,被并为印度的一个邦。
《漢語大詞典》:铁锡(鐵錫)
(1).铁和锡。宋史·职官志五:“﹝军器监﹞作坊物料库,掌收铁锡、羽箭、油漆之属。”
(2). 唐 代一种劣质钱币。以铁和锡熔铸而成。旧唐书·食货志上:“又降敕非铁锡、铜荡、穿穴者,并许行用。”旧唐书·食货志上:“假託官钱,将入京私用。京城钱日加碎恶,鹅眼、铁锡、古文、綖环之类,每贯重不过三四斤。”
(3).指锡杖。 唐 贾岛 《赠僧》诗:“铁锡挂临海,石楼闻异香。” 五代 齐己 《渚宫自勉》诗之一:“必谢金臺去,还携铁锡将。”参见“ 锡杖 ”。
《國語辭典》:锡杖(錫杖)  拼音:xí zhàng
僧侣所持的手杖。依律制,为沙门外出时所持。杖头装饰有金属环,振动时能发出锡锡的声音而得名。
《骈字类编》:锡嘏(锡嘏)
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鲁。又:天锡公纯,嘏眉寿保。
《骈字类编》:锡声(锡声)
宋 谢翱 悼南上人 锡声归后夜,琴意满诸峰。
《骈字类编》:锡影(锡影)
唐 齐己 竟陵遇昼公 锡影离云远,衣痕拂藓新。
《漢語大詞典》:锡社(錫社)
犹锡土。北史·房彦谦传:“锡社分珪,大成规矩。”
《骈字类编》:锡带(锡带)
易讼: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漢語大詞典》:纳锡(納錫)
入贡。书·禹贡:“九江纳锡大龟。” 孔 传:“龟不常用,锡命而纳之。”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四》:“涤九川而赋税,乘 三危 而纳锡。” 宋 王安石 《同王濬贤良赋龟得升字》:“自从九江罢纳锡,众渔贱弃秋不登。”
分類:入贡
《漢語大詞典》:缁锡(緇錫)
(1).缁衣锡杖。僧人所用。 唐 权德舆 《送道依闍黎序》:“乃振緇锡,泛然而行。” 唐 刘禹锡 《海阳湖别浩初师》诗:“逢君驻緇锡,观貌称林峦。”
(2).借指僧人。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既毕,召化内之緇锡,数迈于千,斋而落之累中。”
《漢語大詞典》:陈锡(陳錫)
布施,施予赐给。《诗·大雅·文王》:“亹亹 文王 ,令闻不已。陈锡哉 周 ,侯 文王 孙子。 文王 孙子,本支百世。” 孔颖达 疏:“ 文王 能布陈大利以赐子孙。” 朱熹 集传:“陈,犹敷也。”汉书·韦玄成传:“子孙本支,陈锡亡疆。”
《骈字类编》:锡麓(锡麓)
高启 赠惠山医僧东山诗 九峰聚锡麓,一水回梁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