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30
词典
3
分类词汇
427
共427,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革心
检讨
失脚
小过
过举
不对
防微
失足
谬误
教训
失陷
失策
陷溺
差误
前辙
《國語辭典》:
革心
拼音:
gé xīn
1.改变心意,向上向善。《魏书。卷三八。刁雍传》:「令木石革心,鸟兽率舞。包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
2.从事革命工作的人,必先革除心中的虚伪,以保存革命的真诚,谓之「革心」。
分類:
改正
正错
错误
思想
《國語辭典》:
检讨(檢討)
拼音:
jiǎn tǎo
1.检验探讨。如:「检讨得失」、「检讨成败」。
2.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位次于编修,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分類:
官名
查核
总结
检查
研讨
自己
整理
错误
史馆
言行
检讨
翰林院
《國語辭典》:
失脚(失腳)
拼音:
shī jiǎo
1.走路不小心而跌倒。《水浒传》第一八回:「朱仝只做失脚扑地,倒在地下。」《红楼梦》第一二回:「少不得扯谎,说黑了,失脚掉在毛厕里了。」也作「失足」。
2.失意、受挫折。唐。
白居易
〈
东南行
〉:「翻身落霄汉,失脚倒泥涂。」元。
张可久
〈
庆东原。杀三士
〉曲:「他得志笑閒人,他失脚閒人笑。」
分類:
举步
不慎
受挫
受挫折
挫折
跌倒
犯错
错误
《國語辭典》:
小过(小過)
拼音:
xiǎo guò
1.小的过错、轻微的过失。《管子。五辅》:「薄徵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
2.稍微过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昨食酪小过,通夜委顿。」
3.《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震(☳)上,表示利于守正,只可做小事,不宜做大事之象。
4.一种学校、机关团体对犯错者的行政处分。
分類:
小过
稍微
机关
过错
工厂
学校
犯错
错误
《漢語大詞典》:
过举(過舉)
(1).误加擢用。
《
战国策·楚策一
》
:“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
《
史记·乐毅列传
》
:“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羣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 唐
张九龄
《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
诗:“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 宋
司马光
《论公主宅内臣状》
:“伏望圣慈察臣愚忠,追止前命,无使四方指目,以为过举,亏损盛德,非细故也。”
(2).错误的行为。
《商君书·垦令》
:“大臣不荒,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
:“ 叔孙生 曰:‘人主无过举。’” 宋
周邦彦
《汴都赋》
:“奕世载德,蔑闻过举。”
分類:
错误
擢用
《國語辭典》:
不对(不對)
拼音:
bù duì
1.错误。如:「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件事有什么不对?」
2.合不来。如:「他们两个人素来不对。」《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一班风月场中人自然与道学不对,但是来看严蕊的没一个不骂朱晦庵两句。」
3.异于正常。如:「一进门,便发现气氛不对。」
4.不合适。《红楼梦》第四三回:「那汤虽好,就只不对稀饭。」
分類:
不对
不够格
不合
不正常
正确
正常
错误
《漢語大詞典》:
防微
在错误或坏事刚萌发时,就加以制止。
《
晋书·慕容垂载记
》
:“ 垂 为三军之统,卿为谋 垂 之主,用兵制胜之权,防微杜贰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
:“常谓尽诚可以絶嫌猜,徇公可以弭谗愬。谓慎独防微为近隘,谓艰贞用晦为废忠。” 宋
罗大经
《
鹤林玉露
》
卷十一:“古之妇人,夫不在家,则不为容饰也,其远嫌防微,至於如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二戴》
:“凌霄桑寄生,滋蔓尚可惧。惜哉不防微,良材化枯树。”
分類:
错误
坏事
萌发
制止
《國語辭典》:
失足
拼音:
shī zú
1.举止不庄重。《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走路不小心而摔倒。《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九。误掇恶名》:「杨篆员外,乾符中佐永宁刘丞相淮南幕,因游江失足坠水。」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碧碧》:「少年遑遽,极力挤之,孙猝不及防,失足坠岩下。」也作「失脚」。
3.因不慎而堕落、失节或误入歧途。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出:「少逢漂泊,偶尔失足于风尘。」《花月痕》第二五回:「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分類:
失足
不慎
举止
跌倒
堕落
不庄
庄重
严重
站稳
错误
《國語辭典》:
谬误(謬誤)
拼音:
miù wù
1.错误。《三国志。卷四一。蜀书。向朗传》:「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于时最多。」
2.语言运用或心理臆测的疏失。也作「悖误」。
分類:
谬误
错误
差错
《國語辭典》:
教训(教訓)
拼音:
jiào xun
1.教导训戒。《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近来蒙少爷的教训,才晓得书是该念的。」《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老夫子教训得极是,兄弟偏见了。」
2.从失败或错误的经验中取得的认识。如:「你应牢记这一次的教训,下次才不会再犯。」
分類:
教训
教养
惩罚
教育
教导
失败
训练
训戒
错误
取得
经验
认识
《國語辭典》:
失陷
拼音:
shī xiàn
领土、城市等被敌人攻占。《水浒传》第六三回:「大名危如累卵,破在旦夕。倘或失陷,河北县郡如之奈何?」
分類:
失陷
被俘
土地
财物
犯错
俘虏
错误
城池
损失
敌方
攻占
《國語辭典》:
失策
拼音:
shī cè
计谋失误。《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是以虑无失策,举无过事。」《文选。陆机。辩亡论上》:「谋无遗谞,举不失策。」也作「失算」。
分類:
失策
策略
错误
谋划
不当
《國語辭典》:
陷溺
拼音:
xiàn nì
1.陷入、沉溺。指丧失本性,沉迷不悟。《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陷于困苦之境。《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公家息壅塞之费,百姓无陷溺之患。」
分類:
被水
浸润
水淹
深深
淹没
影响
深陷
陷入
水深火热
错误
变坏
泥淖
祸害
害人
自拔
《漢語大詞典》:
差误(差誤)
亦作“ 差悮 ”。 错误,差错。
《
韩非子·制分
》
:“是以赏罚扰乱,邦道差误,刑赏之不分白也。”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
:“臣当修撰之时,史官 沈传师 等採事得於传闻,詮次不精,致有差误。”
《
朱子语类
》
卷九二:“ 政和 中编此书时,多非其人,所以差误如此。” 元 史樟
《庄周梦》
第二折:“便诱的心猿顺,怎防着意马骄,奴不如金丹修炼,差悮在分毫。”
分類:
差误
错误
差错
《漢語大詞典》:
前辙(前轍)
(1).以前车轮压出的痕迹。喻以前的错误或教训。
《
南史·齐高帝诸子传下论
》
:“自 宋 受 晋 终, 马氏 遂为废姓, 齐 受 宋 禪, 刘 宗尽见诛夷, 梁武 革 齐 ,弗取前辙, 子恪 兄弟,并皆録用。” 明
徐渭
《奉答冯宗师书》
:“如以为 魏公 既作法象章,又作圆三五章,则重复之病,不犯前辙耶?”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阎王
》
:“由是立改前辙,遂称贤淑。”
(2).喻指前人的作品。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封禅
》
:“虽復道极数殫,终然相袭,而日新其采者,必超前辙焉。”
分類:
以前
前车
前人
车轮
作品
痕迹
错误
教训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