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1,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铜涂
铜驼草莽
铜驼荆棘
铜围铁马
铜屋
铜锡铅锴
铜校
铜牙利
铜研
铜櫩
铜顩
铜靥
铜印池
铜元
铜圆
《骈字类编》:铜涂(铜涂)
颜氏家训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
《漢語大詞典》:铜驼草莽(銅駝草莽)
同“铜驼荆棘”。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促晤》:“顾不得宗社丘墟,铜驼草莽。”
《國語辭典》:铜驼荆棘(銅駝荊棘)  拼音:tóng tuó jīng jí
晋时索靖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曰:「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典出《晋书。卷六○。索靖传》。后用来形容国土沦丧后的残破景象。《清史稿。卷五○○。遗逸传。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也作「荆棘铜驼」。
《漢語大詞典》:铜围铁马(銅圍鐵馬)
比喻坚固的阵势。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南美洲之加里波的》:“又加以 里阿格兰 、 乌嘉伊 两度助战,奔突飘忽於铜围铁马之中,为 意大利 国民一天然之陆军学校。”
分類:坚固阵势
《骈字类编》:铜屋(铜屋)
林邑记王范文铸铜为牛铜屋行宫
《分类字锦》:铜锡铅锴(铜锡铅锴)
张衡 南都赋 铜锡铅锴,赭垩流黄。
分类:偶字
《骈字类编》:铜校(铜校)
齐书舆服志平乘车三公诸王所乘自四望至平乘皆铜校饰
《漢語大詞典》:铜牙利(銅牙利)
弓上的铜制机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扳番龙筋弩,安上一点油,摇番铜牙利。”
分類:机栝
《漢語大詞典》:铜研(銅研)
见“ 铜雀砚 ”。
《漢語大詞典》:铜雀砚(銅雀硯)
从 三国 魏 铜雀台 遗址掘取古瓦研制的砚台。后遂为砚台的美称。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悄书斋树阴满窗,铜雀砚墨花轻漾。”亦省称“ 铜研 ”、“ 铜砚 ”。北史·齐纪中·显祖文宣帝:“四月,夜,禾生於 魏帝 铜研,旦长数寸,有穗。” 元 倪瓒 《走笔次陶蓬韵送叶参谋归金华》:“手调白羽箭,陋彼磨铜砚。”
《骈字类编》:铜櫩(铜櫩)
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见玉楼下
《分类字锦》:铜顩(铜顩)
鸡肋编绍兴四年夏韩世忠自镇江来朝所领兵皆具装以铜为面具军中戏曰韩太尉铜顩张太尉铁顩世谓无廉耻不畏人者为铁顩也按张谓张俊
分类:
《骈字类编》:铜靥(铜靥)
画继倭扇以松板两指许砌叠亦如摺叠扇者其柄以铜靥钱环子黄丝绦甚精妙板上罨画山川人物松竹花草亦可喜
《漢語大詞典》:铜印池(銅印池)
铜制的装有印泥、印色的盒子。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铜印池一个,价一钱。”
分類:印泥盒子
《漢語大詞典》:铜元(銅元)
从 清 代末年到抗 日 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 铜板 ”。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 广东 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 宣统 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四字。在北洋军阀时期,铜元的种类很多, 河南 有当五十的铜元, 四川 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后因各省滥发结果,铜元贬值,每枚银元可兑铜元数远远超过百枚,其兑换行市在 上海 称衣牌。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旧铜元多被销熔。 鲁迅 《呐喊·一件小事》:“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间或谁一个人身上有一两枚铜元,就到卖狗肉摊边割一块狗肉。”
《國語辭典》:铜圆(銅圓)  拼音:tóng yuán
铜币。自清末到抗战初所通用。也称为「铜子儿」、「铜元」。
分類: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