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赤铅矿(赤铅矿)  拼音:chì qiān kuàng
一种矿石。主要成分为铬酸铅,属单斜晶系,色偏红,常带橘黄色纹路,具有玻璃光泽。产于花岗岩或片岩中,常与石英、金矿伴生。可制绘图颜料。
《国语辞典》:方铅矿(方铅矿)  拼音:fāng qiān kuàng
一种矿物。成分为硫化铅,属等轴晶系,多成正方体结晶,黑灰色,性脆,有金属光泽,可炼铅佳矿。
《漢語大詞典》:左铅右椠(左鉛右槧)
书写工具不离左右。意谓不停地写作。《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做书人左铅右槧,舌敝唇焦。”参见“ 铅槧 ”。
《國語辭典》:铅椠(鉛槧)  拼音:qiān qiàn
铅,铅笔。椠,木牍。铅椠皆为古人纪录文字的工具。唐。杜牧 长安杂题诗六首之二:「自笑苦无楼护智,可怜铅椠竟何功。」清。王鹏运〈摸鱼子。莽风尘雅寥落〉词:「十年铅椠殷勤抱,弦外独寻琴趣。」
《国语辞典》:测铅(测铅)  拼音:cè qiān
把铅系在绳端,航海时掷于海中,以测深浅,称为「测铅」。
《国语辞典》:铅封(铅封)  拼音:qiān fēng
为避免物品遭人擅自拆除,以维护封存物的秘密或不变性,而使用铅来封存特定物品。
《国语辞典》:氧化铅(氧化铅)  拼音:yǎng huà qiān
泛指铅与氧化合的化合物。包括一氧化铅、二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和四氧化三铅等。
《漢語大詞典》:膏铅(膏鉛)
脂粉。 明 何景明 《寡妇赋》:“弛膏铅之盛饰兮,脱袿褘之文章。”
分類:脂粉
《漢語大詞典》:反铅(反鉛)
沿原路返回。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杨倞 注:“铅与沿同,循也。礼记作‘反巡过故乡’。”
分類:原路返回
《國語辭典》:怀铅提椠(懷鉛提槧)  拼音:huái qiān tí qiàn
椠,木简。怀铅提椠指随身携带笔简,以便随时随地的记录或著述。《西京杂记》卷三:「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也作「怀铅握椠」、「怀铅握素」。
《國語辭典》:怀铅握椠(懷鉛握槧)  拼音:huái qiān wò qiàn
椠,木简。怀铅握椠指随身携带笔简,以便随时随地的记录或著述。唐。刘知几《史通。卷五。采撰》:「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也作「怀铅提椠」、「怀铅握素」。
《國語辭典》:怀铅提椠(懷鉛提槧)  拼音:huái qiān tí qiàn
椠,木简。怀铅提椠指随身携带笔简,以便随时随地的记录或著述。《西京杂记》卷三:「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也作「怀铅握椠」、「怀铅握素」。
《分类字锦》:不御铅华(不御铅华)
王安石 梅花诗 不御铅华知国色,祇裁云缕想仙裳。
分类:
《漢語大詞典》:百炼铅(百鍊鉛)
比喻人经磨炼后更为柔顺的性格。 唐 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昔攀六龙飞,今作百鍊铅。” 王琦 注:“百鍊铅,言其柔。铅性不能刚,经百鍊则益柔矣。”
《國語辭典》:抱椠怀铅(抱槧懷鉛)  拼音:bào qiàn huái qiān
拿著书写的书版,带著写字的铅条。比喻勤于写作。宋。刘跂 金石录序:「用力多,见功寡,此雠校之士抱椠怀铅,所以汲汲也。」也作「握椠怀铅」。
《漢語大詞典》:握铅抱椠(握鉛抱槧)
语本西京杂记卷三:“ 扬子云 好事,常怀铅提槧,从诸计吏,访殊方絶域四方之语。”铅,铅粉;椠,木简。皆书写用具。后遂以“握铅抱槧”为勤于写作、校勘的典故。 清 冯桂芬 《苏州试院记》:“ 同治 初元……勘定 苏州 ,復次第削平 常 、 镇 、 湖 、 嘉 诸郡县,千里敉安,握铅抱槧之士散之四方者,至是咸归里。”亦省作“ 握槧 ”、“ 握铅 ”。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以世之多故,握槧之不可以苟,未及事事,而齿髮固已衰矣。”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它日残喘稍苏,校刻先人遗书毕,当再鼓握铅之气。”
《漢語大詞典》:丹铅甲乙(丹鉛甲乙)
见“ 丹黄甲乙 ”。
《漢語大詞典》:丹黄甲乙
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清 钱谦益 《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句读之不析,文理之不通,而儼然丹黄甲乙,衡加於经传,不已傎乎!”亦作“ 丹铅甲乙 ”。 清 戴名世 《〈陈大士稿〉序》:“ 千子 慨然悯之,取一代之文,丹铅甲乙,辨其黑白。”
《漢語大詞典》:铅幕(鉛幕)
比喻重而厚的隔绝。 郭沫若 《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这是 中国 现存的最古的一幅绘画,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的铅幕,我们听出了古代画工的搏动着的心音。”
分類: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