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钟石(鐘石)
(1).容量单位。一钟受六斛四斗,一石受十斗。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但以升合之助,不供钟石之费。”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 叶法善 ﹞颇耽於酒,钟石可也。” 清 陈确 《呈学请削籍词》:“岁叨钟石之粮,惰慢不恭,贪顽已甚。”
(2).钟磬。《韩非子·说疑》:“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脩竽瑟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 南朝 齐 谢朓 《随王鼓吹曲·钧天曲》:“笙鏞礼百神,钟石动云汉。”
钟和磬。古代乐器。《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説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鐘石筦弦。”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鐘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旧唐书·音乐志一》:“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荡之以鐘石,播之以弦管,然后可以涤精灵,可以祛怨思。”
(2).钟磬。《韩非子·说疑》:“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脩竽瑟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 南朝 齐 谢朓 《随王鼓吹曲·钧天曲》:“笙鏞礼百神,钟石动云汉。”
钟和磬。古代乐器。《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説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鐘石筦弦。”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鐘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旧唐书·音乐志一》:“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荡之以鐘石,播之以弦管,然后可以涤精灵,可以祛怨思。”
《國語辭典》:金石 拼音:jīn shí
1.金,钟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颂扬功德的箴铭。《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德铭于金石,著于盘盂。」
2.钟磬等乐器。《左传。襄公九年》:「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处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3.兵器。《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4.比喻意志、情感的坚贞。《后汉书。卷一五。王常传》:「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危如累卵,设非知远心如金石,怎成大业?」
2.钟磬等乐器。《左传。襄公九年》:「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处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3.兵器。《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4.比喻意志、情感的坚贞。《后汉书。卷一五。王常传》:「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危如累卵,设非知远心如金石,怎成大业?」
《漢語大詞典》:乐县(樂縣)
亦作“ 乐悬 ”。
(1).指悬挂的钟磬类乐器。《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 郑玄 注:“乐县,谓钟磬之属县於笋虡者。” 唐 高彦休 《阙史·太清宫玉石像》:“ 长安 重建 太清宫 ,琢玉石为 元元皇帝 真像,雕鐫之丽,不类人工,列太常乐悬,服天子袞冕。”《清史稿·礼志八》:“传臚日,设卤簿,陈乐悬,王公百官列侍。”
(2).也以指钟磬之乐。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娉婷似不任罗綺,顾听乐悬行復止。”
(3).指悬挂钟磬之类乐器的架子。《旧唐书·音乐志二》:“乐县,横曰簨,竖曰簴。”《明史·乐志一》:“特鐘、特磬宜造乐悬,在庙廷中,周旋未便,不得更製。”
(1).指悬挂的钟磬类乐器。《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 郑玄 注:“乐县,谓钟磬之属县於笋虡者。” 唐 高彦休 《阙史·太清宫玉石像》:“ 长安 重建 太清宫 ,琢玉石为 元元皇帝 真像,雕鐫之丽,不类人工,列太常乐悬,服天子袞冕。”《清史稿·礼志八》:“传臚日,设卤簿,陈乐悬,王公百官列侍。”
(2).也以指钟磬之乐。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娉婷似不任罗綺,顾听乐悬行復止。”
(3).指悬挂钟磬之类乐器的架子。《旧唐书·音乐志二》:“乐县,横曰簨,竖曰簴。”《明史·乐志一》:“特鐘、特磬宜造乐悬,在庙廷中,周旋未便,不得更製。”
《漢語大詞典》:宫县(宫縣)
古代钟磬等乐器悬挂在架上,其形制因用乐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别。帝王悬挂四面,象征宫室四面的墙壁,故名“宫县”。县,“ 悬 ”的古字。《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墙,故谓之宫县。”《宋书·乐志一》:“ 大明 中,即以宫县合和《鞞》《拂》,节数虽会,虑乖雅体。”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浆酒藿肉独鄙夷,金奏宫县羞啽哢。” 谭献 《〈明诗录〉序》:“独其为诗,三百年间,作者蔚然云兴,噍杀淫哇之响,一见於 宣德 、 景泰 ,而玉振於 弘正 ,再出於 启禎 之间,而宫县之音不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