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8,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针药
针水
针刺
针黹
针头
针膏
针锥
纫针
千针
针眼
针绣
针尖
引针
青针
双针
《漢語大詞典》:针药(針藥)
亦作“鍼药”。
(1).针灸、药物。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 扁鹊 不能治不受鍼药之疾。”《宋书·袁粲传》:“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
(2).施针用药,治疗。 隋 王通 中说·魏相:“子谓北山 黄公 善医,先寝食而后针药。”
(3).针剂。 茹志鹃 《百合花》:“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漢語大詞典》:针水(針水)
亦作“鍼水”。 谓稻种发芽后其尖如针,露出水面。 宋 苏轼 《东坡》诗之六:“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自注:“ 蜀 人以细雨为雨毛,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清 郑珍 《闲眺》诗:“欢声同好语,鍼水晒秧天。”
《漢語大詞典》:针刺(針刺)
(1). 中国 传统医术的一种。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汉 枚乘 《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
(2).喻尖锐抨击。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猪八戒》是针刺 吴稚晖 《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而作的。”
《國語辭典》:针黹(針黹)  拼音:zhēn zhǐ
缝纫、刺绣等工作。《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自小学了些手工针黹,因来到这南京大邦去处,借此糊口。」《红楼梦》第五二回:「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作针黹。」也作「针指」。
《國語辭典》:针头(針頭)  拼音:zhēn tou
医疗或注射时所使用的针状金属细管。
《漢語大詞典》:针膏(針膏)
针灸和药物。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若见明於凝滞,幸求教於针膏。”
《高级汉语词典》:针锥  拼音:zhēn zhuī
锥子
《漢語大詞典》:纫针(紉針,紉鍼)
见“ 纫箴 ”。
《漢語大詞典》:纫箴(紉箴)
亦作“ 纫鍼 ”。亦作“ 纫针 ”。 以线穿针。引申为缝制衣物。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阿贺 今住 洛阳 会节坊 , 成式 家雇其纫针。” 唐 康骈 剧谈录·潘将军失珠:“有母同居,盖以纫鍼为业。”
《骈字类编》:千针(千针)
白居易绣观音菩萨赞集万缕兮积千针勤十指兮虔一心
《國語辭典》:针眼(針眼)  拼音:zhēn yǎn
1.针上穿线的孔。如:「针眼这么小,线根本穿不过去嘛!」
2.被针刺过所留下的孔。如:「那块布饱经拆缝,已是千疮百孔,满布针眼了。」
《國語辭典》:针眼(針眼)  拼音:zhēn yan
病名。眼睑腺发炎。
《漢語大詞典》:针绣(針繡)
亦作“鍼绣”。 刺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夜坐时停了鍼绣,共姐姐閒穷究。”
分類:刺绣
《漢語大詞典》:针尖(針尖)
(1).针的尖端。亦喻细微之处。 清 王夫之 《示子侄》:“袖中挥拳,针尖竞利,狂在须臾,九牛莫制。” 聂绀弩 《谈杂文》:“他们的视野既小如针尖,又不敢正眼凝视现实。”
(2).方言。指缝纫技术。 阮章竞 《漳河水》第一部:“抽俺的筋筋搓成线,也买不下婆家心半片,还骂没针尖!”
《漢語大詞典》:引针
亦作“ 引针 ”。
1.拔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鍼,呼尽乃去。” 王冰 注:“引,引出也。”
2.穿线过针孔。指干针线活。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这只手一辈子引针拈线,播种插秧,从来不忍心捻死只蚂蚁。”
《骈字类编》:青针(青针)
宋 陆游 东关二首 其一 蚕如黑蚁桑生后,秧似青针水满时。
《漢語大詞典》:双针(雙針)
太平御览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恭 《启事》:“圣恩赐金银针、七色缕。”因以“双针”为针之美称。 南朝 梁 萧子范 《七诱》:“怀素缕之双针,愿因之於三鸟。” 南朝 梁 刘遵 《七夕穿针》诗:“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