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得气(得氣)
(1).谓得以逞其志气。 汉 晁错 《募民实塞疏》:“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
(2).谓适合节气、时令。 汉 班固 《答宾戏》:“得气者蕃滋,失时者零落。”
(3).中医学名词。即针感。指针刺穴位后,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
《漢語大詞典》:针艾(針艾)
亦作“鍼艾”。
(1).中医谓以针刺和以艾灼穴位。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愚人乃不肯信汤药鍼艾,况深於此者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当以疾病为諭,安得不用汤药鍼艾救之哉?” 章炳麟 《人无我论》:“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
(2).喻救治社会弊病的方法。 南朝 宋 袁淑 《吊古文》:“以往古为镜鑑,以未来为鍼艾。”
《漢語大詞典》:针刺(針刺)
(1). 中国 传统医术的一种。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汉 枚乘 《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
(2).喻尖锐抨击。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猪八戒》是针刺 吴稚晖 《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而作的。”
《国语辞典》:针法(针法)  拼音:zhēn fǎ
一种中医疗法。以金属针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以达治疗目的。
《漢語大詞典》:施针(施鍼)
以针刺治疗。宋史·方技传下·王克明:“ 魏安行 妻风痿,十年不起, 克明 施鍼,而步履如初。”
分類:针刺治疗
《國語辭典》:砭灸  拼音:biān jiǔ
砭,用石针刺;灸,用艾草点火薰烧。「砭灸」为古代治病的方法。《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列传。仓公》:「法不当砭灸,砭灸至气逐。」
《漢語大詞典》:杜梨
蔷薇科。落叶乔木。枝有针刺。叶菱状卵形或长卵圆形。花白色。果实小球形,褐色有斑点,味酸。 黄河 和 长江 流域多有野生。为北方梨的常用砧木。也叫棠梨。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四:“有木名杜梨,荫森覆丘壑。” 杨朔 《蓬莱仙境》:“目前你要去看看,漫坡漫岭都是柿子、核桃、山楂、杜梨一类山果木。”
《國語辭典》:毒刺  拼音:dú cì
昆虫中,如蜜蜂、蠍等,其尾端有针刺,螫人畜时,能注射毒液,称为「毒刺」。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毒刺争兴,恶蛇竞起。」
《漢語大詞典》:鼻针(鼻針)
(1).即别针。一种别在衣领或胸襟上的装饰物。 徐珂 《清稗类钞·诙谐·娣肉二字之别解》:“上句言吾妹当胸之鼻针,有白色假金刚钻三粒。”
(2).针刺疗法的一种,在鼻部周围取穴,用毫针斜刺,以治疗某种疾病。
《国语辞典》:点刺(点刺)  拼音:diǎn cì
一种中医针灸疗法上针刺的手法。是以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用拇指、食指握针柄,中指紧贴针尖上部约一分左右处,迅速刺入皮下浅层静脉,立即出针,然后挤压出数滴血液的方法。一般多用三棱针,针刺部位以手指或足趾端耳尖委中穴及太阳穴等为最常用。
《漢語大詞典》:感传(感傳)
中医指针刺时感觉沿经络而传导。
《國語辭典》:耳针(耳針)  拼音:ěr zhēn
一种针刺疗法。在耳廓上针刺某点,以诊断与治疗身体内某部位的疾病。
《漢語大詞典》:砭熨
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谓救治病痛。 唐 裴延翰 《〈樊川集〉后序》:“其砭熨嫉恶,隄障初终,若濡槁于未焚,膏痈于未穿。”
《漢語大詞典》:砭磨
用石针刺磨患处,引申为救时除弊。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空抱膏肓之苦,莫克砭磨;迄何毫髮之劳,可当褒序。”
《国语辞典》:弹针(弹针)  拼音:tán zhēn
一种中医针灸针刺手法。其方法是在针刺入体内后用指头轻弹针柄,使针体的下部出现轻度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