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8,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白元鉴
僧鉴空(别称 镜空 齐 君房 )
王鉴
僧宣鉴(别称 德山、周金刚、德山和尚 周 尤振 )
释神鉴( 韩 )
僧文鉴
僧鉴宗( 钱 无上大师 号 径山第二祖 )
僧圆鉴
僧慧则( 糜 麋 号 鉴水阇黎、鉴水 )
僧元表(号 鉴水阇梨、监水阇黎 )
云辩( 圆鉴大师 )
僧师鼐(号 鉴真禅师 )
张鉴(字 德明 )
陈雄飞(字 鉴之 )
其它辞典(续上)
田希鉴(别称 留后 )白元鉴
僧鉴空(别称 镜空 齐 君房 )
王鉴
僧宣鉴(别称 德山、周金刚、德山和尚 周 尤振 )
释神鉴( 韩 )
僧文鉴
僧鉴宗( 钱 无上大师 号 径山第二祖 )
僧圆鉴
僧慧则( 糜 麋 号 鉴水阇黎、鉴水 )
僧元表(号 鉴水阇梨、监水阇黎 )
云辩( 圆鉴大师 )
僧师鼐(号 鉴真禅师 )
张鉴(字 德明 )
陈雄飞(字 鉴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4 【介绍】: 唐人。德宗时,为泾州牙将。兴元元年三月,泾州兵乱,希鉴杀节度使冯河清,自称留后。六月,授泾原节度使。闰十月,为李晟所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9—835? 一作镜空。俗姓齐,名君房,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少苦贫。壮喜为诗,不尚靡丽。后困于吴楚间,以诗干谒侯伯,所获甚少。宪宗元和初,投杭州灵隐寺为僧。后周游名山,愈行苦节。文宗大和元年(827),在洛阳龙门寺遇柳理,言己身后之事,并题诗1首。《宋高僧传》卷二〇有传,并录其诗,《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齐氏。吴郡人。始名君房。世儒者。读书通大意。不务记忆。而著述中时病尤困。家贫。干谒吴楚诸侯。无所遇。得钱才盈贯。则疾作。尽费以医药。然后愈。元和初。游钱唐。属岁大侵。念丐午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则饿困不能进。坐湖堤上。雪涕长喟。俄有梵僧笑其傍曰。法师秀才。旅游趣向亦足未。于是空闻其呼之异也。而疑之。姑应之曰。足矣。且师呼法师。谓谁欤。梵僧曰。子曾不忆诵法华经于洛京之同德寺乎。空曰。吾生年已四十五矣。足迹未尝一印洛京地。又何知夫同德寺哉。曰子方且为饥火所烧。宜不能知也。遽探囊出一枣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上智食之。能了知三际。下智则仅了前生。空掬水咽之。遂枕石而寝。寤则洞忆同德讲经事。如昨日。即问曰。震和尚安在。曰攀缘未断。再生蜀中为僧。今则断矣。曰神上人安在。曰宿愿力故。扬化无佛法地。曰悟法师安在。曰渠尝于香山石佛像前发愿。以为苟不證无上菩提者。当为武士。以纾国难。今闻已仕为大将军矣。梵僧因复语空曰。当时俦侣并我与子凡五人。就中获解脱者。惟我耳。其三人虽未出生死。而犹以进脩。不致下劣。独子以广说异端于狮子座上。疑悟学者。使于空理。妄起分别。且怠于律己。或缺戒珠。果报宜然。无足恨者。空遽拜曰。和尚慈悲。幸垂哀救。梵僧探囊出一镜。背面莹彻。曰夫世间贵贱之分。人生脩短之期。若佛法之盛衰兴替。览此可知也。空一览谢曰。谨佩诲饬。梵僧仍纳镜囊中而去。行十许步。竟失所往。空是夕投师落发于灵隐寺。受具参方。行益孤峻。大和元年。客洛阳龙门天竺寺。为河东柳理说其事。空偶曰。我寿至七十七。腊三十二。持钵乞食。馀有九年。死后则佛法其衰乎。理诘之。默不加答。乃索笔题经藏北垣曰。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相交角与牙。宝檀终不灭其花。后不知所终。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鉴空。俗姓齐。吴郡人也。少小苦贫虽勤于学而寡记持。壮岁为诗不多靡丽。常困游吴楚间。已四五年矣。干谒侯伯所润无几。钱或盈贯则必病生。用罄方差。元和初游钱塘属其荒俭。乃议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馁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数声。俄有梵僧临流而坐。顾空笑曰。法师秀才旅游滋味足未。空曰。旅游滋味则已足矣。法师之呼一何乖谬。盖以空未为僧时名君房也。梵僧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岁矣。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说。僧曰。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忆故事。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食之者。上智知过去未来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空饥极食枣。掬泉饮之。忽欠呻枕石而寝。顷刻乃悟。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问僧曰。震和尚安在。曰专精未至再为蜀僧矣。今则断攀缘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满。悟法师焉在。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證无上菩提。必愿为赳赳贵臣。昨闻已得大将军矣。当时云水五人唯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士也。空泣曰。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三十馀年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于饥冻。僧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气微存。声浑响清终不可致。质伛影曲报应宜然。空曰。为之奈何。僧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钵囊取一鉴。背面皆莹彻。谓空曰。要知贵贱之分脩短之期佛法兴赞吾道盛衰。宜一鉴焉。空览照久之。谢曰。报应之事荣枯之理。谨知之矣。僧收鉴入囊。遂挈而去。行十馀步旋失所在。空是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愈高苦节。大和元年诣洛阳。于龙门天竺寺遇河东柳珵。亲说厥由向珵。珵闻空之说事皆不常。且甚奇之。空曰。我生世七十有七。僧腊三十二。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吾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珵诘之。默然无答。乃索䄇笔砚题数行于经藏北垣而去。曰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 系曰。食梵僧之枣而知宿命者。与茹雪山之药解诸国言音同也。览鉴而知吉凶者。与窥图澄涂麻掌同也。食枣临鉴岂偶然耶。非常人之遇也。其空公题谶而答塞柳珵之问。验在会昌之毁教矣。时武宗。勒僧尼反俗。计二十万七千馀人。坼寺并兰若共四万七千有奇。故云兴一沙衰恒河沙。兔在罝犬仍拿言残害之甚。乙丑毁法丙寅厌代。佛法喻宝檀之树终不绝其华蘤芬馥。故云也。苟非异人何以藏往考来之若是乎。神僧传·卷第八
释鉴空。俗姓齐氏。吴郡人也。少小苦贫虽勤于学而寡记持。壮岁常困。游吴楚间。已四五年矣。元和初值钱唐荒俭。乃议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喂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数声。俄有梵僧临流而坐。顾空笑曰。法师秀才旅游滋味足未。空曰。旅游滋味则已足矣。法师之呼一何乖谬。梵僧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岁矣。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说。僧曰。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记忆故事。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食之者。上智知过去未来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空饥极食枣掬泉饮之。忽欠伸枕石而寝。顷刻乃悟。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问僧曰。震和尚安在。曰专精未至。再为蜀僧矣。今则断攀缘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满。悟法师焉在。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證无上菩提。必愿为赳赳贵臣。昨闻已得大将军矣。当时云水五人惟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士也。空泣曰。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三十馀年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于饥冻。僧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气微存。声浑响清终不可致。质伛影曲报应宜然。空曰。为之奈何。僧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钵囊取一鉴。背面皆莹彻。谓空曰。要知贵贱之分修短之期。佛法兴替。吾道盛衰。宜一鉴焉。空照久之谢曰。报应之事。荣枯之理。谨知之矣。僧收鉴入囊。遂挈而去。行十馀步旋失所在。空是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愈高苦节。大和元年诣洛阳。于龙门天竺寺遇河东柳珵。向珵亲说其由。珵闻空之说事。皆不常且甚奇之。空曰。我生世七十有七。僧腊三十二。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吾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珵诘之。默然无答。乃索䄇笔砚题数行于经藏北垣而去。曰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齐。吴郡人。少小贫苦。惟勤于学。元和初。游钱塘。属其荒俭。乃议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馁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数声。俄有梵僧。临流而坐。顾空笑曰。法师秀才。旅游滋味足未。空曰。旅游滋味。则已足矣。法师之呼。一何乖谬。盖以空未为僧时名君房也。梵僧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岁。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说。僧曰。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忆故事。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食之者。上智知过去未来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空饥极。食枣。掬泉饮之。忽欠呻。枕石而𥨊。顷刻乃悟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问僧曰震和尚安在。曰专精未至。再为蜀僧矣。今则断攀缘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满。悟法师焉在。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證无上菩提。必愿为赴赳贵臣。昨闻已得大将军矣。当时云水五人。唯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事也。空泣曰。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三十馀年。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期福不完。坐于饥冻。僧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气微存。声浑响清。终不可致。质个影曲。报应宜然。空曰为之柰何。僧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钵囊。取一鉴背面皆莹彻。谓空曰。要知贵贱之分。修短之期。佛法兴替。吾道盛衰。宜一鉴焉。空览照久之。谢曰。报应之事。荣枯之理。谨知之矣僧收鉴入囊。遂挈而去。行十馀步。旋失所在。空是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后游名山。愈高苦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2—865 【介绍】: 唐僧。剑南人,俗姓周。少出家。初精究律学,贯通性相诸经。常讲《金刚经》,时称周金刚。后皈依禅宗,嗣澧州龙潭崇信,亲侍逾三十年。武宗时返俗。宣宗时复为僧。懿宗咸通初,朗州刺史薛延望邀住朗州德山,四方从学者甚众,时称德山和尚。德山接机喜用棒詈,呵佛骂祖,学人服其威猛,每即悟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剑南周氏子。幼不群。稍长出家登戒。习复经律。乡里誉之。时达磨之道。方盛行襄汉间。龙潭信禅师名尤振。鉴因挟复造之。见则遽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鉴曰。子亲到龙潭来。一夕久侍立方丈上。将出索烛焉。信授以纸烛。鉴拟接次。信即吹灭之。鉴礼拜。信云见什么便礼拜。鉴云。从今向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明日即辞去。信谓诸徒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日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在。 鉴抵沩山。从法堂西过东。回顾方丈云。无无。便出。至僧堂前。乃云。也不可草草匆匆。遂具威仪上参。跨门提起坐具唤云。和尚。沩山拟取拂子。鉴喝扬袂而出。沩山晚间问维那云。今日新到僧何在。对曰。那僧见和尚了。便背法堂。著草鞋去也。沩问云。你众人还识者僧否。众云不识。沩云。是僧将来。有把茆盖头。呵佛骂祖去在。住澧阳三十年。属武宗废教。避难于独浮山石室中。大中初。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葺德山禅院。请鉴居之。上堂云。于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之。亦非得也。汝但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则虚而灵。空而妙。毫𨤲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若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 鉴一日问维那。今日几人新到。那云八人。鉴云。将来一时生按著。 龙牙问学人。仗镆铘剑。拟取师头时如何。鉴引颈。牙云。头落也。鉴微笑。牙后到洞山举前语。山云。德山道什么。牙云。德山无语。山云。莫道无语。且将德山落底头。呈似老僧。牙省过忏谢。有人举似鉴。鉴云。洞山老人不识好恶。者个汉。死来多少时。救得有什么用处。 雪峰问。从上宗风以何法示人。鉴云。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岩头闻云。德山老人一条脊梁骨硬似铁。拗不折。虽然如是。唱教门中。犹较些子。 鉴寻常遇僧到参。多以柱杖打。临济闻之。教侍者参次。待其打时。但接取柱杖。当胸一柱。侍者壹如临济教。鉴便归方丈。待者回举似临济。济云从来疑著者汉。 六年乙酉岁。十二月三日。忽告其徒曰。扪空追向。劳汝心神。梦觉觉非。复有何事。竟坐逝。春秋八十四。戒腊六十五。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宣鉴。姓周氏。剑南人也。生恶荤膻少多英敏。宿赍异操恳愿出尘。大龙不屈于小庭。俊鹗必腾其层汉。既除美饰当预僧流。从受近圆即穷律藏。其诸性相贯习偕通。闻重湖间禅道大兴。乃杭志云游造龙潭信禅师。则石头宗师之二叶也。始唯独居一室。鉴强供侍之。一夕龙潭持一枝火授鉴。鉴接而行。数步且曰。久闻龙潭。到来龙之与潭俱不见欤。信曰。子亲到矣。机与教符。日亲丈室三十馀年。后止澧阳居。无何属武宗搜扬。洎大中还复法仪。咸通初武陵太守薛延望坚请始居德山。其道芬馨四海禅徒辐凑。伏腊堂中常有半千人矣。其于训授天险海深难窥边际。雪峰参见鉴深肯重。以咸通六年乙酉岁十二月三日。忽告诸徒曰。扪空追响劳汝神邪。梦觉觉非复有何事。言讫安坐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腊六十五。身据床坐。卓然七日如生在焉。天下言激箭之禅道者。有德山门风焉。今襄邓汉东法孙极盛者是。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简州周氏子。早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尝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刚。常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遂担青龙疏钞。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心。婆指担云。这个是什么文字。师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汝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师无语。遂往龙潭。一夕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烛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于此大悟。便礼拜。潭曰。子见个甚么。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至来日。龙潭升座。谓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师将疏钞堆法堂前。举火炬曰。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摘投于巨壑。遂焚之于是礼辞。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生浔阳韩氏。父为齐安掾。事佛尤诚恪。尝陈像唱呗。饭僧众于廨署。鉴方童稚。喜溢颜面。恳求出家。亲戚不能夺。卒依东林寺贞素律师剃落。学通涅槃。时大寂以心宗唱豫章。即往参究。后卜居怀安西北山中。山先多鸷兽。自是暴害弭息。远近赖之。有见伟男子。戴平帻。望法座致礼。而忽尔隐去者。七日后。有见冠裳至方丈前。升空赞曰。此大师者真法宝也。开人天眼目。故此相报也。会昌四年。入灭。八月入塔。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神鉴。姓韩氏。浔阳人也。稚岁淳静而不杂群童。父为齐安掾。且归心释氏。尝于廨署陈像设。命僧徒赞呗扬音。法乐俱作。鉴则喜色盈颜。随僧不舍求愿出家。父母无计阻之。潜投东林寺贞素律师下修学。后讲通大涅槃经义。乃南格豫章参大寂禅师。续于怀安西北山居焉是山先是猛兽旁午率多作害。从鉴居之虎灾弭息。远近称之。忽有戴平𭘵男子。望法座致礼勤重。倏尔无踪。七日后有冠裳宛异者。于方丈前升空宣言曰。此大师者真法宝也。开人天眼目故来报之。其徒闻见知鉴道高。会昌四年入灭。八月十五日藏之于塔。凡得道之人。地神报空神。展转至于有顶。于斯见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6 【介绍】: 唐僧。湖州长城人,俗姓钱。钱徽孙。早以孝闻,出家依湖州开元寺僧高闲。高闲善草隶,传其笔法。后参盐官齐安,得悟禅法。寻归乡,传徒讲法。懿宗咸通三年,住杭州径山院,为径山第二祖。卒于山。吴越时,追谥无上大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钱氏。湖州长城人。祖徽礼部侍郎。父晟不仕。卧病久之。宗刲股肉作羹以进。病因愈。孝誉远著。时高闲以内供奉上都临坛大德。居州之开元寺。闲善草书。声名藉甚。宗请礼以为师。而剃染焉。谒盐官悟空大师。获印记。咸通三年辛巳。巡历名山。遂止天目东峰之径山。道俗归心。化以弘阐。有弟子洪諲。以讲论自矜。宗谓之曰。佛祖正法。直截亡诠。汝算海沙。于理何益。但能莫存知见。泯绝外缘。离一切心。即汝真性。諲闻茫然。礼辞游方。至沩山悟旨。乃知宗训为不诬也。七年丙戌。闰三月五日示灭。塔全身于大寂岩下。梁乾化五年。吴越国王尚父钱氏。表请谥曰无上天下号为径山第二祖。云芽先生吴兴沈敬脩述赞记。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宣宗大中间长安石街千福寺内道场应制僧。大中五年(851),作诗赠瓜沙僧悟真。又与诗人李郢为友。李郢曾作诗送其游天台。事迹见李郢诗、敦煌遗书伯三八八六。伯三八八六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908 【介绍】: 唐僧。吴郡昆山人,俗姓糜。宣宗大中中出家于京兆西明寺,后避难止明州阿育王寺。清苦执持,近古罕有。撰有《塔记》、《出集要记》。有入室弟子希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麋氏。吴之昆山人。九岁。即知厌俗。大中七年。遽趋京师之西明寺薙落。九年。承诏于木寺获受戒。十四年。听法宝大师讲。而覆述出侪辈。是年。诏补备员大德。咸通三年。就崇圣寺。讲俱沙论。丧服仪。撰三界图一卷。七年。代畅师。于祖院宣导。十五年。诏署临坛正员。广明元年。巢𡨥犯阙。避乱于华州之卞邽。中和二年。淮南高公。骈迎以弘阐于法云寺。还乡里。四众苦留开导。刺史杨公尤勤至。皆固辞。遂东游。挂锡天台国清寺。乾宁元年。抵鄞之育王寺。撰塔记一卷。集要记十二卷。武肃钱王。请于越州临坛。开元二年八月八日。稍疾。坐而瞑。阅年七十四。座夏五十四。窆于鄮山之冈。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慧则。姓糜氏。吴郡昆山人也。九岁博游才义总玩儒经。善种发萌条然厌俗。以大中七年就京西明寺出家。勤知讽诵皆如曾习。九年于本寺承恩得度。十四年栖法宝大师法席覆讲。当年敕补备员大德。咸通三年就崇圣寺讲俱舍论并丧服仪出三界图一卷。七年于祖院代畅师讲。十五年敕署临坛正员。广明元年巢寇犯阙。关中俶扰。出华州下邽避乱。中和二年至淮南。高公骈召于法云寺。讲罢还吴。刺史杨公苦留。却游天台山国清寺挂锡。乾宁元年至明州育王寺。撰塔记一卷出集要记十二卷。武肃王钱氏命于越州临坛。以开平二年八月八日示疾坐亡。受生七十四。法腊五十四。窆于鄮山之冈。八戒弟子刺史黄晟营塔。则生常不好许直。以撝谦推人为上。除讲贯外轮诵经咒。自法华已降可三四十本。以资口业。览大藏教两遍。讲钞七十遍。俱舍丧仪论语各数遍。清苦执持近苦罕有。入室弟子希觉最露锋颖焉。又元表者。贞谅之士也。言多峭直好品藻人事。而高义解从习毗尼。兼勤外学。书史方术无不该览。早预京师西明寺法宝大师讲肆。迨广明中神都版荡。遂出江表。居越州大善寺。讲南山律钞。诸郡学人无不趋集。表义理纵横善其谈说。每挥麈柄听者忘疲。号鉴水阇黎。著义记五卷。亦号鉴水。出门人清福冠其首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早预长安西明寺法宝大师讲肆。僖宗广明中,黄巢入京,遂东游,居越州大善寺,讲《南山律抄》。博学善谈说,听者忘疲,号鉴水阇梨。著《义记》,亦号《鉴水》。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性讦直。平居好品藻人物。故与世多忤。究毗尼。工洙泗学。方术伎艺。无不该综。蚤年依京师西明寺法宝大师讲席。广明中。巢寇充斥。因南游。止越之大善寺。开南山钞。义理纵横。谈吐鸿畅。每挥麈。学者忘倦。江表诸匠。皆悦服。世号监水阇黎。著书五卷。名监水集。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51 五代后晋至后周间,任左街僧录。赐号圆鉴大师。敦煌遗书中收其所撰《赞普满偈》10首、《修建寺殿募捐疏头辞》10首、《十慈悲偈》10首,皆为七律体。《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4 【介绍】: 宋涿州范阳人,字德明。张藏英孙。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决狱江左,颇雪冤滞。历殿中侍御史,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封驳司,又掌三班,颇有建言。淳化中,以镇压王小波、李顺等拜左谏议大夫、户部使。会五路兵进讨西夏,专督军粮,馈运颇集。真宗咸平初改工部侍郎、出知广州,移知郎州,俱有惠政。以疾徙知相州。全宋文·卷一三○
张鉴(九四七——一○○四),涿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字德明。太平兴国三年擢进士第,历知婺州、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江南转运使等。淳化中,督王继恩军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迁左谏议大夫、户部使,又专督讨西夏军粮。真宗即位,迁给事中,使如故。咸平中,改工部侍郎,出知广州,后移郎州、相州。景德初卒,年五十八。《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雄飞,字鉴之,丰城(今属江西)人。弱冠有文名,教授乡里(清道光《丰城县志》卷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