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釜  拼音:sān fǔ
一釜为六斗四升,三釜比喻微薄的俸禄。《庄子。寓言》:「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漢語大詞典》:翠釜
指精美的炊器。 唐 杜甫 《丽人行》:“紫駞之峯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络绎八珍送,无非翠釜驼峰。”《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忙呼玉女捧牙盘,催唤神娥调翠釜。”
分類:精美
《漢語大詞典》:瓦釜
(1).陶制的炊器。墨子·号令:“葆宫之墙必三重,墙之垣,守者皆累瓦釜墙上。” 岑仲勉 注:“今世乡间防偷盗爬越墙上,常嵌瓦砾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罋者,即本文之‘累瓦釜墙上’也。”后汉书·礼仪志下:“瓦灶二,瓦釜二。” 宋 戴复古 《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诗:“地炉烧榾柮,瓦釜煮犁祈。”
(2).古代用作简单的乐器。后以指粗俗的音乐或平庸的事物。 唐 柳宗元 《代人进瓷器状》:“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硎之德。” 明 袁宏道 《虎丘游记》:“﹝唱者﹞竞以歌喉相鬭,雅俗既陈,妍媸自别……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大器晚成,瓦釜以久。” 刘半农 《瓦釜集·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参见“ 瓦釜雷鸣 ”。
《國語辭典》:瓦釜雷鸣(瓦釜雷鳴)  拼音:wǎ fǔ léi míng
陶制的锅具中发出如雷的巨响。语出《楚辞。屈原。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比喻平庸无才德的人却居于显赫的高位。宋。黄庭坚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诗三首之三:「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也作「瓦釜之鸣」、「雷鸣瓦釜」。
分類:庸才显赫
《骈字类编》:釜中(釜中)
魏晋 曹植 七步诗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骈字类编》:釜底(釜底)
春渚纪闻见镰刃下
《漢語大詞典》:釜鬵
釜和鬵。皆古代炊具。《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鬵。”韩非子·备内:“今夫水之胜火亦明矣,然而釜鬵閒之,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 宋 范仲淹 《阅古堂诗》:“虎豹卷韜略,鲸鯢投釜鬵。” 明 方孝孺 《石镜精舍记》:“邑士 童君 伯礼 既以礼葬其父於舍南之 石镜山 ,与三弟谋合貲产共釜鬵以食。”
分類:炊具
《漢語大詞典》:破釜
(1).破锅。 宋 苏轼 《黠鼠赋》:“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於蜂蠆。” 清 鲁一同 《小车辚辚》诗:“竹头木屑载零星,呕呀啁哳行不停,破釜堕地灰痕青。” 叶圣陶 《穷愁》:“继之即煮粥。伏室隅破釜侧,火纔举,烟弥一室,缕缕折入母鼻。”
(2).见“ 破釜沉舟 ”。
《國語辭典》:破釜沉舟  拼音:pò fǔ chén zhōu
秦末项羽与秦军战于钜鹿,项羽为使士卒拚死战斗,渡河之后,即将渡船弄沉,釜甑打破,以断绝士兵后退的念头。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引申为做事果决、义无反顾。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也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船沉钜鹿」。
《漢語大詞典》:釜甑
釜和甑。皆古炊煮器名。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 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朱熹 集注:“釜,所以煮;甑,所以炊。”史记·项羽本纪:“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丑狐:“室中掷石如盆,门窗釜甑,无復全者。”
分類:釜甑煮器
《漢語大詞典》:釜鱼(釜魚)
见“ 釜中之鱼 ”。
《國語辭典》:釜中之鱼(釜中之魚)  拼音:fǔ zhōng zhī yú
比喻处于危亡困境中的人。《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也作「釜底枯鱼」、「釜底游鱼」、「釜里之鱼」。
《骈字类编》:二釜(二釜)
周礼廪人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釜上也人三釜中也人二釜下也
《國語辭典》:焦釜  拼音:jiāo fǔ
烧焦的铁锅。比喻情势危急或人极乾渴。《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也。」宋。辛弃疾沁园春。杯汝来前〉词:「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国语辞典》:钟釜(钟釜)  拼音:zhōng fǔ
1.古代的量器。《左传。昭公三年》:「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
2.比喻俸给。清。张尔岐〈辨志〉:「若夫智虑不离乎钟釜,慈爱不外乎妻子,则一室之人而已。」
《漢語大詞典》:三釜养(三釜養)
以薄俸供养父母。 宋 陆游 《对食作》诗:“少壮已辜三釜养,飘零敢道一袍单。”参见“ 三鬴 ”。
《國語辭典》:三釜  拼音:sān fǔ
一釜为六斗四升,三釜比喻微薄的俸禄。《庄子。寓言》:「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漢語大詞典》:轑釜
用勺刮锅。语出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初, 高祖 微时,常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轑釜,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有羹,繇是怨嫂。”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音劳。轑,轢也。’以勺轢釡,令为声也。” 宋 陆游 《自山中夜行还湖上》诗:“登盘絶爱畦韭美,轑釜未厌溪鳞腥。” 清 赵翼 《漂母祠》诗:“客来轑釜似邱嫂,饭后打鐘如闍黎。”
《漢語大詞典》:鱼釜(魚釜)
见“ 鱼釜尘甑 ”。
《漢語大詞典》:鱼釜尘甑(魚釜塵甑)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范冉 ﹞遭党人禁錮,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餘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范冉 字 史云 , 桓帝 时曾任 莱芜 长。后以“鱼釜尘甑”谓贫穷得无粮可炊。 清 陈烺 《梅喜缘·情诉》曲:“甘守着裙布釵荆,甘受尽鱼釜尘甑,不惭愧牛衣对影,也惟愿鹿车挽并。”亦省作“ 鱼釜 ”。 清 张问陶 《话故山》诗:“词人久已甘鱼釜,新妇犹知羡鹿车。” 清 朱鹤龄 《湖翻行》:“竟日鱼釜无炊烟,浇愁何处沽村酒。”
分類:范冉莱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