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75,分21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黄金
千金
金石
金陵
金门
金马
金玉
金谷
金碧
金人
金华
金缕
金台
金银
金钱
《國語辭典》:黄金(黃金)  拼音:huáng jīn
1.一种贵重金属,因具美丽夺目的金黄色光泽而得名。延、展性极佳,化学性稳定,可用于电力、太空等工业,也可用来制造货币、首饰等。也称为「金子」。
2.铜。《书经。舜典》:「金作赎刑。」汉。孔安国。传:「金,黄金。」唐。孔颖达。正义:「此传黄金,吕刑黄铁,皆是今之铜也。」
3.粪便的戏称。如:「不可让宠物随地便溺,以免黄金遍地,有碍市容观瞻。」
《國語辭典》:千金  拼音:qiān jīn
1.很多的钱财,引申有豪富或珍贵之意。如:「千金难买」。《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尊称他人的女儿。《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看姐姐这等细条条的个身子,这等娇娜娜的个模样儿,况又是官宦人家的千金,怎生有这般的本领,倒要请教!」
《國語辭典》:千金小姐  拼音:qiān jīn xiǎo jiě
官宦或有钱人家的女儿。元。张国宾《薛仁贵》第四折:「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红楼梦》第五四回:「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
《國語辭典》:金石  拼音:jīn shí
1.金,钟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颂扬功德的箴铭。《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德铭于金石,著于盘盂。」
2.钟磬等乐器。《左传。襄公九年》:「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处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3.兵器。《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4.比喻意志、情感的坚贞。《后汉书。卷一五。王常传》:「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危如累卵,设非知远心如金石,怎成大业?」
《國語辭典》:金陵  拼音:jīn líng
地名。即今南京市及江宁县地。战国楚时为金陵邑,秦时称秣陵,三国吴建都于此,改名建业。唐时称升州,南唐建西都,改为江宁府,宋时又改为建康府。明初定都于此,称应天府,清时改为江宁府。
《國語辭典》:金门(金門)  拼音:jīn mén
1.饰以黄金的门。指天子之门。唐。王维 早朝诗:「银烛已成行,金门俨驺驭。」
2.金马门的简称。参见「金马门」条。《文选。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3.县名。参见「金门县」条。
《國語辭典》:金马门(金馬門)  拼音:jīn mǎ mén
汉代未央宫宫门。门旁竖有铜马,故称为「金马门」。汉武帝曾使学士待诏于此。《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东方朔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简称为「金门」。
《漢語大詞典》:金明门(金明門)
唐 时宫门名。 金明门 内为翰林院所在。旧唐书·职官志二:“翰林院。天子在 大明宫 ,其院在 右银臺门 内。在 兴庆宫 ,院在 金明门 内。若在西内,院在 显福门 。若在 东都 、 华清宫 ,皆有待詔之所。”亦省称“ 金门 ”。 唐 李白 《走笔赠独孤驸马》:“是时僕在 金门 里,待詔公车謁天子。”
《國語辭典》:金马(金馬)  拼音:jīn mǎ
1.以金铸成,其状如马的珍玩。《汉书。卷六一。张骞传》:「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
2.毛色如金的马。《文选。左思。蜀都赋》:「夜啼金马骋光而绝景,碧鸡倏忽而曜仪。」
3.汉代宫门之一。参见「金马门」条。
4.福建省沿海金门、马祖两岛的合称。
《國語辭典》:金马玉堂(金馬玉堂)  拼音:jīn mǎ yù táng
汉代的金马门与玉堂殿。后世用以指翰林院,引申为显赫的高位。明。陈汝元《金莲记》第八出:「吾想金马玉堂,虽然清贵,竹篱茆舍,亦自逍遥。」《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金马玉堂,羡翰林之声价。」也作「玉堂金马」、「玉堂金门」。
《國語辭典》:金玉  拼音:jīn yù
1.黄金与珠玉。泛指珍宝。《周礼。天官。玉府》:「玉府,掌王之金玉。」《三国演义》第八回:「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
2.贵重、珍视。《诗经。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3.比喻才德。汉。赵壹〈鲁生歌〉:「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國語辭典》:金谷  拼音:jīn gǔ
地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县西。晋石崇建金谷园于此。
《國語辭典》:金谷酒数(金谷酒數)  拼音:jīn gǔ jiǔ shù
晋代石崇于金谷园宴请宾客,赋诗不成者则罚酒三杯。见晋。石崇〈金谷诗序〉。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之数。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國語辭典》:金碧  拼音:jīn bì
中国绘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故以此绘出的山水楼阁,色泽呈金绿色,笔调细致华丽。
《國語辭典》:金马碧鸡(金馬碧雞)  拼音:jīn mǎ bì jī
传说中的神名。《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宣帝即位,……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今云南省昆明市东有金马山,西南有碧鸡山,相传为汉代祭祀金马碧鸡神的所在,两山上均有神祠。
《國語辭典》:金人  拼音:jīn rén
1.金属铸成的人像。《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文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佛像。《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天竺传》:「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3.宋人称金国的人民为「金人」。
《國語辭典》:金华(金華)  拼音:jīn huá
1.金花。《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公奉引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轓,远近以为非宜。」《文选。曹植。七启》:「金华之舄,动趾遗光。」
2.金的光采。《文选。左思。吴都赋》:「金华银朴,紫贝流黄。」
3.汉代未央宫中的宫殿之一。《文选。班固。西都赋》:「金华玉堂,白虎麒麟。」《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日者谬得升降承明之阙,出入金华之殿。」
《漢語大詞典》:金华殿(金華殿)
(1).古殿名。殿在 未央宫 内。 西汉 中常侍 班伯 曾于此受业。汉书·叙传上:“大将军 王凤 荐 伯 ( 班伯 )宜劝学,召见 宴昵殿 ,容貌甚丽,诵説有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乡学, 郑宽中 、 张禹 朝夕入説尚书论语於 金华殿 中,詔 伯 受焉。” 颜师古 注:“ 金华殿 在 未央宫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尹 与 桓宣武 共听讲礼记。 桓 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 刘 曰:‘此未关至极,自是 金华殿 之语。’”
(2).借指内庭。 唐 李白 《送杨燕之东鲁》诗:“一辞 金华殿 ,蹭蹬 长江 边。”亦省称“ 金华 ”。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辞》之三:“鼇禁叨承詔, 金华 侍执经。” 明 张居正 《便殿奏事纪恩》诗:“造膝 金华 祕,承颜玉陛春。” 清 味榄生 《题〈十洲春语〉》诗:“短衣未入 金华 队,走轂归来拼长醉。”
《漢語大詞典》:金华牧羊儿(金華牧羊兒)
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初平 。亦称 赤松子 。因其牧羊遇仙而出世修炼,故称。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七:“ 金华 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漢語大詞典》:金华山(金華山)
山名。在 浙江省 金华市 北,传说山上有神仙石室。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吾郡 金华山 ,道书为三十六洞元之天,世传神仙窟宅。”参见“ 金华牧羊儿 ”。
《漢語大詞典》:金缕(金縷)
(1).指金缕衣。 三国 魏 曹丕 《营寿陵诏》:“丧乱以来, 汉 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2).指金丝。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清 陈维嵩 《采桑子·为汪蛟门题画册》词之四:“玉树宫墙,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
(3).金属制成的穗状物。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幢号摩尼,旛悬金缕。” 唐 温庭筠 《定西番》词:“双鬢翠霞金缕,一枝春艷浓。” 华锺彦 注:“金鏤,釵穗也。”
(4).曲调《金缕曲》《金缕衣》的省称。 唐 罗隐 《金陵思古》诗:“綺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 海门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举大白,听《金缕》。” 明 唐寅 《题桑》诗:“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常虑韶光同逝水,《金缕》一日歌千遍。”
(5).指柳条。 唐 戴叔伦 《长亭柳》诗:“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金缕毿毿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华锺彦 注:“金缕,柳条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金缕。”
《國語辭典》:金台(金臺)  拼音:jīn tái
黄金台的简称。参见「黄金台」条。宋。杨万里 读罪己诏诗:「金台尚未筑,乃至羡强燕?」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今日金台之上,设宴款待。」
《國語辭典》:黄金台(黃金臺)  拼音:huáng jīn tái
1.地名。位今河北省易水县境内。战国时燕昭王欲复齐人灭国的仇恨,要招纳贤士,于是以郭隗为师,为之筑台,布金于上,以招致四方豪杰,称为「黄金台」。后亦用以指招揽贤良的地方。南朝宋。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简称为「金台」。
2.戏曲剧目。周代故事戏。叙述齐湣王宠邹妃及太监伊立,而欲杀世子田法章,法章出亡,后为御史田单所救。此戏有时亦与《火牛阵》合演。
《國語辭典》:金银(金銀)  拼音:jīn yín
黄金与白银。《文选。张衡。南都赋》:「琢雕狎猎,金银琳琅。」《三国演义》第二五回:「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
《國語辭典》:金钱(金錢)  拼音:jīn qián
本指以金属铸造的钱币。《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后泛指钱财。如:「他们两人常有金钱来往。」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四。土司。土官承袭》:「近世作伪者多凭空捏造,苟得金钱,兵部武选司吏胥概为准行。」
《漢語大詞典》:金钱花(金錢花)
草名。即旋覆花。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金钱花,一云本出外国, 梁 大同 二年,进来中土。 梁 时 荆州 掾属双陆赌金钱,钱尽,以金钱花相足。”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旋覆花﹝集解﹞引 苏颂 曰:“六月开花如菊花,小铜钱大,深黄色。 上党 田野人呼为金钱花,七八月採花。”亦省称“ 金钱 ”。 唐 白居易 《牡丹芳》诗:“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参见“ 旋覆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