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登山  拼音:dēng shān
攀登山岭。《三国演义》第三回:「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
《國語辭典》:登山运动(登山運動)  拼音:dēng shān yùn dòng
一种休閒旅游的运动。藉攀登山岭,锻鍊人的体力和精神毅力,以达到运动健身目的。如:「登山运动是现代人接近大自然的方法之一。」
《國語辭典》:茱萸  拼音:zhū yú
为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三种植物的通称。旧时风俗于农历九月九日折茱萸插头,可以辟邪。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漢語大詞典》:茱萸囊
装有茱萸的佩囊。古俗重阳节取茱萸缝袋盛之,佩系身上,谓能辟邪。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长房 谓( 桓景 )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郭元振 《子夜四时歌·秋歌二》:“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亦省作“ 茱囊 ”。 明 郝明龙 《九日》诗:“寂寞园林 天宝 后,道傍谁復问茱囊。”
《分类字锦》:望远(望远)
三辅黄图长安有夜光宫望远宫
《國語辭典》:九华(九華)  拼音:jiǔ huā
九九重阳节所开的花。指菊花。晋。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漢語大詞典》:九子山
即 九华山 。 唐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王侯水暖鱼鳞去, 九子山 晴雁序来。”太平御览卷四六引《九华山录》:“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峯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 九子山 焉。” 明 李贤 明一统志·安徽:“ 九华山 ,在 青阳县 南,旧名 九子山 。”
分類:九华山
《漢語大詞典》:二更
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又称二鼓。南史·儒林传·沈洙:“ 梁 代旧律,测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尽于二更。” 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独坐悲双鬢,空堂欲二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虽是忧愁,读书还不歇。那日读到二更多天。” 巴金 《抹布集·杨嫂》:“二更的锣声响了,我和三哥便把母亲抄给我们读的一本《白香词谱》阖了起来。”
《國語辭典》:秋节(秋節)  拼音:qiū jié
1.秋季。《文选。班倢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2.农历八月十五日。参见「中秋节」条。
《國語辭典》:中秋  拼音:zhōng qiū
1.仲秋。指秋季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
2.农历八月十五日。参见「中秋节」条。
《國語辭典》:九九  拼音:jiǔ jiǔ
1.算术乘法,即从一到九,二数相乘之数。
2.八十一,九的自乘数。《北史。卷七二。牛弘传》:「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毂。」
3.中国古代将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九天,分别称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说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气温由较低过渡到最冷,再逐渐回暖的一段时间。亦指九九中最末的一个九天。
4.九月九日重阳节。《唐诗纪事。卷一。中宗》:「薛稷得历字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分类字锦》:采菊(采菊)
四民月令九月九日采菊花
分类:重阳
《國語辭典》:素节(素節)  拼音:sù jié
1.秋节。《文选。张协。七命》:「若乃白商素节,月既授衣,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2.坚贞的节操。唐。乔知之〈羸骏篇〉:「丹心素节本无求,长鸣向君君不留。」
《國語辭典》:上九  拼音:shàng jiǔ
1.易卦第六位的阳爻,称为「上九」。《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
2.俗称重阳节。
3.古代以阴历每月的二十九日为「上九」。
《國語辭典》:下九  拼音:xià jiǔ
农历每月十九日。《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分類:农历闻人
《國語辭典》:象数(象數)  拼音:xiàng shù
《易经》的象与数。周《易》以天、日、山、泽等为象,初、上、九、六类为数。《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晋。杜预。注:「言龟以象示,筮以数告。象数相因而生,然后有占,占所以知吉凶。」
《漢語大詞典》:题糕(題餻)
亦作“ 题糕 ”。 指 唐 刘禹锡 重阳题诗不敢用“餻”字的故事。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九:“ 刘梦得 作《九日诗》,欲用餻字,以《五经》中无之,輟不復为。 宋子京 以为不然。故 子京 《九日食餻》有咏云:‘飈馆轻霜拂曙袍,糗餈花饮鬭分曹。 刘郎 不敢题餻字,虚负诗中一世豪。’”后遂以“题餻”作为重阳题诗的典故。 明 张煌言 《九日陪安昌王》诗:“追陪谁復题糕字,媿向鑾坡问笔才。” 清 赵翼 《九日陶然亭同人小集》诗:“地僻向来无古蹟,兹游或可续题糕。”
《漢語大詞典》:泛酒(汎酒)
亦作“泛酒”。
(1).古代风俗。每逢三月三日,宴饮于环曲的水渠旁,浮酒杯于水上,任其飘流,停则取饮,相与为乐,谓之“汎酒”。 晋 束晳 《三日曲水对》:“昔 周公 城 洛邑 ,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觴随波。’”参见“ 流觴曲水 ”。
(2).古人用于重阳或端午宴饮的酒,多以菖蒲或菊花等浸泡,因称“汎酒”。 前蜀 韦庄 《庭前菊》诗:“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 龙山 泛酒来。” 唐 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明 杨慎 《渔家傲》词:“摘得金英来泛酒,西山爽气当窗牖,鬢插茱萸歌献寿。” 郭沫若 《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以菖蒲泛酒(俗间在酒中对以雄黄),不仅要保持身体的清洁,还要争取内心的芬芳。”
《國語辭典》:流觞曲水(流觴曲水)  拼音:liú shāng qū shuǐ
古人依修禊的习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在水边盥洗,藉以驱邪。后来参加者坐在曲折环绕的水流旁,在上游放酒杯,任它顺水流下,停在何处,则由某人取酒杯而饮。晋。王羲之 兰亭诗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国语辞典》:重阳节(重阳节)  拼音:chóng yáng jié
九为阳数,俗称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习俗多于此日相率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以避凶厄。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也称为「暮节」、「登高节」、「老人节」、「重九」、「重阳」、「重阳日」。
《分类字锦》:习射(习射)
齐书礼志九月九日马射或说云秋金之节讲武习射象汉立秋之礼
分类:习射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