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暮节(暮節)  拼音:mù jié
1.重阳节的别名。参见「重阳节」条。
2.十二月。《太平御览。卷二七。时序部。冬下》:「引周书时训曰:『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馀月、暮节、暮岁。』」
3.晚年。《新唐书。卷一一九。白居易传》:「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香山居士。」
《漢語大詞典》:黄花节(黄花節)
(1).指重阳节。 宋 邵雍 《依韵和三王少卿同过弊庐》:“ 洛中 诗有社,马上句如神。白首交情重,黄花节物新。” 宋 王十朋 《芦花》诗:“悲秋已过黄花节,照眼浑疑 白帝城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来岁而今黄花节,早驂鸞,入侍 瑶池 宴。”
(2). 黄花岗 革命烈士纪念日。 柳亚子 《三月二十九日感赋》诗序:“ 黄花岗 革命在辛亥旧历三月二十九日,明岁南都改朔,准双十节例,应依辛亥年新旧历推算定国历四月二十七日为黄花节,方合事理。”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黄花节这三个字,我自然明白它是什么意思的;然而战死在 黄花岗 头的战士们呢,不但姓名,连人数也不知道。”
《漢語大詞典》:九月九
重阳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九月九》:“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
分類:重阳节
《漢語大詞典》:茱萸节(茱萸節)
指重阳节。 唐 张说 《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诗:“ 西楚 茱萸节, 南淮 戏马臺。” 明 徐渭 《九月朔与诸友醉得花字》诗:“不教酩酊归何事,望到茱萸节尚赊。”参见“ 茱萸 ”。
分類:重阳节
《國語辭典》:茱萸  拼音:zhū yú
为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三种植物的通称。旧时风俗于农历九月九日折茱萸插头,可以辟邪。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漢語大詞典》:菊花节(菊花節)
即重阳节。 唐 王维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分類:重阳节
《漢語大詞典》:黄菊节(黄菊節)
指重阳节。 唐 贾岛 《答王参》诗:“相期黄菊节,别约红桃径。”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一:“故垒萧疏黄菊节,旅怀摇落白头年。”
分類:重阳节
《國語辭典》:九日  拼音:jiǔ rì
1.九个太阳。三国。魏。曹植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于天皇。」
2.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唐。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國語辭典》:茱萸  拼音:zhū yú
为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三种植物的通称。旧时风俗于农历九月九日折茱萸插头,可以辟邪。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漢語大詞典》:茱萸囊
装有茱萸的佩囊。古俗重阳节取茱萸缝袋盛之,佩系身上,谓能辟邪。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长房 谓( 桓景 )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郭元振 《子夜四时歌·秋歌二》:“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亦省作“ 茱囊 ”。 明 郝明龙 《九日》诗:“寂寞园林 天宝 后,道傍谁復问茱囊。”
《國語辭典》:秋节(秋節)  拼音:qiū jié
1.秋季。《文选。班倢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2.农历八月十五日。参见「中秋节」条。
《國語辭典》:中秋  拼音:zhōng qiū
1.仲秋。指秋季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
2.农历八月十五日。参见「中秋节」条。
《國語辭典》:九九  拼音:jiǔ jiǔ
1.算术乘法,即从一到九,二数相乘之数。
2.八十一,九的自乘数。《北史。卷七二。牛弘传》:「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毂。」
3.中国古代将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九天,分别称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说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气温由较低过渡到最冷,再逐渐回暖的一段时间。亦指九九中最末的一个九天。
4.九月九日重阳节。《唐诗纪事。卷一。中宗》:「薛稷得历字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漢語大詞典》:吹花
(1).吹动花;吐花。 唐 虞世南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宋 陆游 《春晚村居绝句》之一:“春雨乍晴桑吐叶,秋风初冷稻吹花。”
(2).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游艺活动。 唐 赵彦昭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宋 宋祁 《〈皇帝后苑燕射赋〉序》:“月著授衣之令,日纪吹花之游。”
《漢語大詞典》:逆节(逆節)
(1).叛逆的念头或行为。管子·势:“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 尹知章 注:“言将为篡杀凶逆之节。”隋书·地理志下:“其人性并轻悍,易兴逆节。”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是时 僕固怀恩 虽未叛,然其逆节已著矣。”
(2).指违背伦理的行为。《国语·越语下》:“逆节萌生。” 韦昭 注:“害杀忠正,故为逆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节乳母:“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
(3).犹叛逆。后汉书·朱浮传:“今 彭宠 反畔, 张丰 逆节,以为陛下必弃捐它事,以时灭之。”新唐书·外戚传·武三思:“ 睿宗 立,以父子皆逆节,斲棺暴尸,夷其墓。”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六朝名教颓陵:“ 晋 王敦 、 桓温 ,叛臣也,而《世説》犹称 敦 为 王大将军 ,称 温 为 桓公 , 六朝 名教頽陵,恬不以逆节为异。”
(4).指叛逆者。 三国 魏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揜讨逆节,折衝四海。”《宋书·沈文秀传》:“凡诸逆节,亲为戎首,一不加罪, 文炳 所具。” 唐 杜甫 《咏怀》之一:“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仇兆鳌 注:“逆节,指附贼者。”
(5).违背法度。《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凡杀无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节絶理。”
(6). 陕西 临潼 风俗。重阳节登 骊山 ,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漢語大詞典》:二九
(1).即十八。 汉 扬雄 《太玄·图》:“玄有六九之数,策用三六,仪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 范望 注:“不正言十八而言二九者,玄之辞也。”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巨相四八,照曜於大千;尊法二九,包笼乎无外。”按:小乘之宗,计有二九十八部之分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韩子文 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所以年过二九,尚未有亲。”
(2).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唐 令狐楚 《九日言怀》诗:“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3).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
《漢語大詞典》:泛菊(汎菊)
亦作“泛菊”。 古人指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 唐 李峤 《九日应制得欢字》诗:“仙杯还泛菊,宝饌且调兰。” 唐 岑参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诗:“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絃管醉东篱。”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泛菊则因高乎断岸,祓禊则就洁乎芳沚。”
《漢語大詞典》:清秋节(清秋節)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唐 李白 《忆秦娥》词:“ 乐游原 上清秋节, 咸阳 古道音尘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