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再说(再說) 拼音:zài shuō
1.再商量、讨论。如:「此事明天再说。」《文明小史》第五八回:「少爷一早上制台衙门去了,总得天黑才回,大人有什么事商量,明天再说罢。」
2.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所用的拖延之辞。表示留待以后再考虑或处理。如:「这问题实在很困扰,我看再说吧!」《红楼梦》第三六回:「如今作了跟前人,那袭人该劝的也不敢十分劝了。如今且浑著,等再过二三年再说。」
3.重行申说。如:「我没听清楚,请你再说一遍。」《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把那打大虫的本事,再说了一遍。」
4.表示推进一层的连接词。如:「再说他也没有这份能耐。」《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再说褚大姐姐,又是个淘气精、促狭鬼,万一她撒开了,一呕我,我一辈子从不会输过嘴的人,又叫我和她说甚么?」
5.继续说。《文明小史》第二回:「张师爷听了这话,把他羞得了不得,连耳朵都绯红了,登时哑口无言,连中国话也不敢再说一句,坐在那里默默无声。」《红楼梦》第一七回:「吓的宝玉倒退,不敢再说。」
2.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所用的拖延之辞。表示留待以后再考虑或处理。如:「这问题实在很困扰,我看再说吧!」《红楼梦》第三六回:「如今作了跟前人,那袭人该劝的也不敢十分劝了。如今且浑著,等再过二三年再说。」
3.重行申说。如:「我没听清楚,请你再说一遍。」《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把那打大虫的本事,再说了一遍。」
4.表示推进一层的连接词。如:「再说他也没有这份能耐。」《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再说褚大姐姐,又是个淘气精、促狭鬼,万一她撒开了,一呕我,我一辈子从不会输过嘴的人,又叫我和她说甚么?」
5.继续说。《文明小史》第二回:「张师爷听了这话,把他羞得了不得,连耳朵都绯红了,登时哑口无言,连中国话也不敢再说一句,坐在那里默默无声。」《红楼梦》第一七回:「吓的宝玉倒退,不敢再说。」
《漢語大詞典》:返覆
亦作“ 返復 ”。
(1).重复多次;再三。《魏书·天象志三》:“先是,去年九月至於五月,岁再犯轩辕大星;八月庚寅至二年三月,填再犯鬼积尸。岁星主农事,轩辕主雪霜风雨之神。返覆由之,所以告黄祇也。”《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蝉声返覆穿踈牖,柳影彫残对病床。” 清 蒲松龄 《翻魇殃》第四回:“低头返復自思量,若俺丈人来,是该怎样?”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把《礼魂》那首歌返复歌唱,唱到适度为止。”
(2).变化无常。《魏书·袁翻传》:“如其奸回返覆,孤恩背德者,此不过为逋逃之寇,於我何损。”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大驾再迁,亦 怀光 之返覆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四年》:“形移势变,返覆万端;陵人者易败,戒惧者难攻。”
(1).重复多次;再三。《魏书·天象志三》:“先是,去年九月至於五月,岁再犯轩辕大星;八月庚寅至二年三月,填再犯鬼积尸。岁星主农事,轩辕主雪霜风雨之神。返覆由之,所以告黄祇也。”《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蝉声返覆穿踈牖,柳影彫残对病床。” 清 蒲松龄 《翻魇殃》第四回:“低头返復自思量,若俺丈人来,是该怎样?”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把《礼魂》那首歌返复歌唱,唱到适度为止。”
(2).变化无常。《魏书·袁翻传》:“如其奸回返覆,孤恩背德者,此不过为逋逃之寇,於我何损。”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大驾再迁,亦 怀光 之返覆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四年》:“形移势变,返覆万端;陵人者易败,戒惧者难攻。”
《漢語大詞典》:互文
(1).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礼记·中庸》“吾説 夏 礼, 杞 不足徵也;吾学 殷 礼,有 宋 存焉” 唐 孔颖达 疏:“《论语》云:‘ 宋 不足徵也’,此云:‘ 杞 不足徵’,即 宋 亦不足徵。此云:‘有 宋 存焉’,则 杞 亦存焉,互文见义。”《南史·儒林传·司马筠》:“经传互文,交相显发。”《唐诗别裁集·王昌龄〈从军行〉之三》“ 秦 时明月 汉 时关” 清 沈德潜 注:“备 胡 筑城,起於 秦 汉 。明月属 秦 ,关属 汉 ,互文也。”
(2).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 子长 《史记》别创八《书》, 孟坚 既以 汉 为书,不可更标《书》号,改《书》为《志》,义在互文。”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思齐篇》:‘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无斁,谓不见厌恶也;‘誉’与‘豫’通,《尔雅》曰:‘豫,乐也、安也。’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豫’与‘无斁’互文见义,无厌恶则安乐可知,安乐则无厌恶可知。”
(3).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赦令》:“国家法令……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唐 白居易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
(2).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 子长 《史记》别创八《书》, 孟坚 既以 汉 为书,不可更标《书》号,改《书》为《志》,义在互文。”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思齐篇》:‘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无斁,谓不见厌恶也;‘誉’与‘豫’通,《尔雅》曰:‘豫,乐也、安也。’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豫’与‘无斁’互文见义,无厌恶则安乐可知,安乐则无厌恶可知。”
(3).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赦令》:“国家法令……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唐 白居易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