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392
典故
16
词典
294
佛典
221
其它
4861
共5392,分36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释名
慰释
释义
纵释
释憾
释缚
释兵
音释
将释
释法
雪释
庸释
释蹻
和释
释滞
《国语辞典》:
释名(释名)
拼音:
shì míng
书名。东汉刘熙撰,八卷。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为《
尔雅
》、《
说文
》后极有价值之书。也称为「逸雅」。
分类:
释名
书名
汉刘
八卷
同声
推论
称名
《漢語大詞典》:
慰释(慰釋)
宽慰;宽解。
《
汉书·谷永传
》
:“慰释皇太后之忧愠,解谢上帝之谴怒。” 颜师古 注:“释,散也。” 宋
苏辙
《答陈师仲书》
:“手足舞蹈,以自慰释。”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外郡·南宋陵寝
》
:“初,梓宫来归,有 王之道 者,请斵神櫬之下者视之,然后奉安。时议不从,预製衮冕纳之於槨。盖此举姑以慰释人心,一辨真伪,则事体便难收拾矣。”
分類:
宽慰
宽解
《國語辭典》:
释义(釋義)
拼音:
shì yì
1.解释文义。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
:「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
2.佛教的思想。《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纪》:「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分類:
解释
佛教
释词
释义
佛教教义
义理
词义
教义
阐明
文义
意义
文字
《漢語大詞典》:
纵释(縱釋)
谓宽容纵放。
《
汉书·宣帝纪
》
:“今吏或以不禁姦邪为宽大,纵释有罪为不苛。”
《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
》
:“且 世充 尚蒙宽宥,况於餘党,所宜纵释。” 清
管同
《楚昭王论》
:“夫苟君臣不忘仇讎,则必明飭政刑以肃纪纲,安有纵释罪人而可以为治者。”
分類:
宽容
容纵
纵放
《國語辭典》:
释憾(釋憾)
拼音:
shì hàn
消除心中的怨恨。《左传。隐公五年》:「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淮南子。本经》:「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
分類:
消除
仇怨
报复
解恨
《漢語大詞典》:
释缚(釋縛)
谓解开捆绑的绳索。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
第五六回:“﹝ 高澄 ﹞待了半日,方见心上人儿,被军士押至……当即令军士释缚,载以良马,导入都中私第。”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 普式庚
《高加索累囚行》
﹞中记 俄 之絶望青年,囚于异域,有少女为释缚纵之行,青年之情意復苏,而厥后终于孤去。”
分類:
解开
捆绑
绳索
《漢語大詞典》:
释兵(釋兵)
(1).解除军事行动。
《
史记·封禅书
》
:“乃遂北巡 朔方 ,勒兵十万餘,还祭 黄帝冢 桥山 ,释兵 须如 。”
(2).放下武器。 明 罗曰褧
《
咸宾录·南夷志二·播州
》
:“ 立 ( 陈立 )数责斩 兴 ( 夜郎 王)出晓其众,皆释兵降。”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文》
:“昔 蜀汉 霍弋 、 罗宪 据郡不降 魏 ,及审知 后主 内附,然后释兵归命。”
分類:
放下
解除
放下武器
下武
武器
军事行动
《漢語大詞典》:
音释(音釋)
对文字读音的注释。
《〈康熙字典〉凡例》
:“条分缕析,各引经史音释为证。” 清
张之洞
《輶轩语·语学》
:“有 唐 陆德明
《
经典释文
》
一书,其中皆採集 魏 、 晋 、 南北朝 诸家音释。”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
:“其文字,则用浅近之官话;倘有难字,则加音释,倘有艰语,则加意释。”
分類:
音释
对文
文字
读音
注释
《分类字锦》:
将释(将释)
老子:涣兮若冰之将释。
分类:
冰
《漢語大詞典》:
释法(釋法)
弃法不用。
《
管子·明法
》
:“今主释法,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矣。”
《
韩非子·有度
》
:“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陈奇猷 集释:“谓释其国法而私与外国为交也。”
《
韩非子·南面
》
:“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此之谓明法。”
《漢語大詞典》:
雪释(雪釋)
(1).雪化尽。
《
管子·乘马
》
:“及雪释,耕始焉,芸卒焉。” 宋
王安石
《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雪释沙轻马蹄疾,北城可游今暇日。”
(2).犹冰释。消除。
分類:
消除
《漢語大詞典》:
庸释(庸釋)
舍弃。
《
书·多方
》
:“王若曰:‘誥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 夏 ,非天庸释有 殷 。’” 周秉钧 易解:“庸释,舍弃也。古双声连语。”
分類:
舍弃
秉钧
《漢語大詞典》:
释蹻(釋蹻)
亦作“ 释屩 ”。 脱去草鞋。喻出仕。 汉
王褒
《圣祖得贤臣颂》
:“﹝贤者﹞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疏释蹻而享膏粱,剖符锡壤而光祖考。” 宋
陆游
《修史谢丞相启》
:“殊邻款塞而奉琛,多士乡风而释屩。” 清
龚自珍
《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吴公文》
:“帝开华省而进羣雅兮,翔 东华 以释屩。”
分類:
脱去
草鞋
出仕
《漢語大詞典》:
和释(和釋)
和解,消除。 前蜀
杜光庭
《马师穆尚书土星醮词》
:“和释寃仇,销平殃对。” 前蜀
杜光庭
《汉州太尉于仙居醮词》
:“往债前寃,未蒙和释。”
分類:
和解
消除
《漢語大詞典》:
释滞(釋滯)
谓解决疑难问题。 三国 魏
曹植
《辅臣论》
:“辨博通幽,见传异度。德实充塞於内,知谋纵横於外。解疑释滞,剖散盘错者, 王司徒 朗 也。”
《晋书·刑法志》
:“法欲必奉,故令主者守文;理有穷塞,故使大臣释滞。”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
:“排患而释滞,功成而不居。”
分類:
解决
决疑
疑难
难问
问题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