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0,分1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道安
弥天秀
词典
释道
分类词汇
道场
真宗
老宿
真常
幽玄
内书
臭皮囊
玄师
私入道
广弘明集
其它辞典
释道辨(佛所说 )
僧道立
典故
相关人物
释道安


《高僧传》卷五《释道安》
释道安,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也,家世英儒,早失覆荫为外兄孔氏所养。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乡邻嗟异。至年十二出家,神智聪敏。而形貌甚陋不为师之所重,驱役田舍至于三年。执勤就劳曾无怨色,笃性精进斋戒无阙,数岁之后方启师求经,师与辩意经一卷,可五千言。安赍经入田,因息就览,暮归以经还师,更求馀者。师曰:「昨经未读今复求耶?」答曰:「即已闇诵。」师虽异之而未信也。复与成具光明经一卷,减一万言,赍之如初,暮复还师,师执经覆之不差一字。师大惊嗟而异之,后为受具戒恣其游学。至邺入中寺遇佛图澄,澄见而嗟叹。……安在樊沔十五载,每岁常再讲放光波若,未尝废阙。……符坚素闻安名。每云:「襄阳有释道安,是神器。方欲致之以辅朕躬。」……坚敕学士,内外有疑皆师于安,故京兆为之语曰:「学不师安义不中难。」

例句

一顾恩深荷道安,独垂双泪下层峦。 刘沧 龙门留别道友

还将经济学,来问道安师。 严维 秋日与诸公文会寺

兴尽崔亭伯,言忘释道安。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关令莫疑非马辩,道安还跨赤驴行。 齐己 送胤公归阙

典故
弥天秀
 
弥天对
 
片言酬凿齿

相关人物
释道安


《高僧传》卷五〈晋释道安传〉
时襄阳习凿齿锋辩天逸,笼罩当时,其先闻安高名。早已致书通好曰:「承应真履正,明白内融,慈训兼照,道俗齐荫,自大教东流四百馀年,虽蕃王居士时有奉者而真丹宿川先行上世,道运时迁俗未佥悟,自顷道业之隆,咸无以匹。所谓月光将出灵应降,法师任当洪范化洽幽深,此方诸僧咸有思慕,若庆云东徂摩尼回曜,一蹑七宝之座暂现明哲之灯,雨甘露于丰草,植栴檀于江湄,则如来之教复崇于今日玄波溢漾重荡于一代矣。」文多不悉载,及闻安至止。即往修造,既坐称言:「四海习鉴齿。」安曰:「弥天释道安。」时人以为名答。

例句

释子弥天秀,将军武库才。 孟浩然 与张折冲游耆阇寺

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高适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

片言酬凿齿,半偈伏姚秦。 齐己 寄岘山愿公三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范阳田氏。母梦僧著衲持锡入腹。而生。幼多神异。稍长以病聋聩。谢世缘。从薙落。经律奥义。不学而知。尤长于部析邪正。开释封滞。尝对孝文帝。弘宣大教。称旨。初住北台。后随南迁。誉蔼河洛。时有大法尊王经八十卷。号为佛所说。辨一读而识其伪。趣焚之。且欲尽注藏典。以辟馀非。或见异徵遂寝。注维摩。胜鬘。金刚般若。大乘义章。小乘义章。申玄照等。行世。弟子二人昙永亡名也。永负才傲俗。潜遁自守。辨每杖之。初无恨想。而晨夕遥礼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不知何许人。少事安公。善放光般若。每讲授。缘饰以庄老。学者因所习。易得开悟。嗜闲旷。隐覆舟山岩。不受供事。每深禅更旬日不起。忽出山集众讲大品。或问其故。曰我至秋当远行耳。及秋果化。
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二
释道立。不知何许人。少出家事安公为师善放光经。又以庄老三玄微应佛理。颇亦属意焉。性澄靖不涉当世。后随安入关隐覆舟山。岩居独处不受供养。每潜思入禅。辄七日不起。如此者数矣。后夏初忽出山。鸠集众僧自为讲大品。或问其故。答云。我止可至秋。为欲令所怀粗讫耳。自恣后数日果无疾而终。时人谓知命者矣。
《漢語大詞典》:释道(釋道)
(1).佛教和道教的并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僧道异恩:“盖 宪宗 於释道二教,俱极崇信如此。”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有卷名“释道”。
(2).指僧人和道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星灯》:“初八日传为诸星下界,燃灯为祭……观寺释道亦将施主檀越年命星庚记注,於是夕受香仪。”
《國語辭典》:道场(道場)  拼音:dào cháng
宣扬佛法、修炼道行的场所。《西游记》第二一回:「山中有个道场,乃是菩萨讲经禅院。」也称为「法场」。
《漢語大詞典》:真宗
释道两教谓所持的真正宗旨;正宗。 唐 张九龄 《敕岁初处分》:“我 玄元皇帝 著道德经五千文,明乎真宗,致於妙用。” 唐 孟郊 《夏月谒智远禅师》诗:“謁师见真宗,何必千万劫?”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 朱大祺 ﹞徒步至 嵩山 东岳庙 謁 北摩禪师 。居一年,尽得 少林 真宗。”
《國語辭典》:老宿  拼音:lǎo sù
高僧或年老的学者。《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于时曹爽辅政,以范乡里老宿,于九卿中特敬之,然不甚亲也。」宋。苏轼 赠惠山僧惠表诗:「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漢語大詞典》:真常
释道用语。真实常住之意。《楞严经》卷十三:“性真常中,求於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唐 吕岩 《敲爻歌》:“达圣道,显真常,虎兕刀兵更不伤。”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夫释道之书,以真常为性,以清浄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清 黄宗羲 《〈翁元铠禅师语录〉序》:“出其语録读之,絶去枝蔓,独露真常。”
《漢語大詞典》:幽玄
(1).幽深玄妙。周书·武帝纪上:“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色空有,理极幽玄。”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
(2).谓玄虚的释道哲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云笈七籤卷八八:“实为聋瞽之徒,岂觉幽玄之理,步步就死,兀兀不知人间。”
(3).幽昧,昏暗。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夫如是则洞啟幽玄,曾无险隘。”
(4).犹幽冥。阴间。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逆臣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漢語大詞典》:内书(内書)
(1).指方术及释道诸书。三国志·魏志·胡昭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魏略》:“﹝ 扈累 ﹞昼日潜思,夜则仰视星宿,吟咏内书。”三国志·魏志·胡昭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魏略》:“﹝ 石德林 ﹞初不治产业,不畜妻孥,常读老子五千文及诸内书,昼夜吟咏。”太平广记卷二○二引《谈薮·陶弘景》:“先生尝曰:‘我读外书未满万卷,以内书兼之,乃当小出耳。’”
(2).皇宫府库中的图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褚无量传》云: 无量 以藏库内书自 高宗 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宏经籍之道。”按,旧唐书·褚无量传作“内库旧书”。
《國語辭典》:臭皮囊  拼音:chòu pí náng
1.因躯壳内储存了种种不洁的东西,如痰、粪、尿等,故称为「臭皮囊」。比喻人的躯壳。《孤本元明杂剧。女姑姑。第四折》:「终朝填满臭皮囊,何日超凡登彼岸。」《红楼梦》第八回:「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也称为「皮囊」。
2.人的尸骸。
《漢語大詞典》:玄师(玄師)
释道称深通经义、教义的人。云笈七籤卷四引 南朝 宋 陆修静 《灵宝经目序》:“既太虚眇邈,玄师难希,宜求之於心,即理而断也。” 唐 白居易 《代书诗》:“儒风爱敦质,佛理尚玄师。”
《漢語大詞典》:私入道
唐 时犯禁条律之一。指俗人未经官许而入释道,成为道士、女冠、僧尼等。《唐律·户婚上·私入道》:“诸私入道,及度亡者,杖一百。”
《国语辞典》:广弘明集(广弘明集)  拼音:guǎng hóng míng jí
书名。唐朝释道宣撰,三十卷。续南朝梁僧祐《弘明集》,而体例稍异。主要是缉录前人的文字,亦以弘扬佛法为宗旨。
《國語辭典》:道安  拼音:dào ān
东晋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魏。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县境内)人。早年出家,因形貌黑丑,不为剃度师所重视,后受知于佛图澄,曾代佛图澄说法,赢得「漆道人,惊四邻」的美誉。佛图澄死后才离开邺都,而下襄阳,创檀溪寺,斋讲不倦,成为当时佛教界的典范。孝武帝太元四年苻坚攻下襄阳,延请道安住长安,这时他已六十七岁。在长安七、八年间,领导翻译讲经说法。他在佛法中,以《般若学》用功最力,在当时是最接近般若义的一家。著有《光赞析中解》、《放光般若析疑准》、《空性论》等。其中尤以综理众经目录、对了解译经史的贡献最大。主张僧侣应以释为姓,也获得后世僧众的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