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浴佛  拼音:yù fó
用香汤灌拭洗佛像的仪式。在印度原可每日举行,在中国则成为佛诞节独特的宗教活动。
《漢語大詞典》:迦文
释迦牟尼 亦称 释迦文佛 ,省称 迦文 。 南朝 齐 王融 《法门颂启》:“ 迦文 启圣,道冠百灵。” 明 屠隆 《昙花记·郊游点化》:“我不参禪不説法,终日醺醺醉麯糵。假饶撞着老 迦文 ,当头一棒便打杀。”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 迦文 开十诵,广舌演四部。”
《国语辞典》:四谛(四谛)  拼音:sì dì
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释迦牟尼总括一切生死涅槃的因果及应取应舍之道,提出苦、集、灭、道四谛的教法。因这四项教法是真实、无错乱,所以称为「四谛」。苦谛谓生死轮回是痛苦、不圆满;集谛谓产生痛苦的原因;灭谛谓痛苦的息灭;道谛谓息灭痛苦的方法。四谛间的关系:苦谛是结果,集谛是原因,灭谛是结果,道谛是原因,苦、集应舍弃,灭、道应取应行。《中论》卷四:「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證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也作「四圣谛」。
《漢語大詞典》:九会(九會)
(1).多次会盟。《楚辞·天问》:“ 齐桓 九会,卒然身杀。”
(2).指 释迦牟尼 宣讲教义的九次法会。参阅八十卷本《华严经》。 唐 澄观 《华严悬谈》卷一:“不起树王,罗七处於法界;无违后际,畅九会於初成。” 唐 刘禹锡 《毗卢遮那佛华藏世界图赞》:“ 大雄 九会化诸天, 释梵 八部来森然。”
(3).九次交遇。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 黄祥翁 云,日行黄道,月有九会,遇交则有薄食之变。”
《國語辭典》:道树(道樹)  拼音:dào shù
佛教中因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成道,故佛家称菩提树为「道树」。
《國語辭典》:桫椤(桫欏)  拼音:suō luó
植物名:(1)桫椤科桫椤属,常绿木本。干高数公尺至十馀公尺,下方密被交缠不定根。三回羽状裂叶,长一至二公尺,丛生干顶,叶总柄有细刺,小裂片背生孢子囊群。多生于湿暖的地方。(2)山茶科紫茎属,落叶乔木。干高六至七公尺,树皮平滑,赤褐色,叶互生,椭圆形,细锯齿缘。夏季叶腋开白花,瓣五片,形似山茶,蒴果广卵形。木料坚实。也称为「夏椿」、「沙罗」。
《漢語大詞典》:天人师(天人師)
(1). 释迦牟尼 佛的别号。以其为天与人之师,故名。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 菩萨 於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道,号 天人师 。”
(2).指皈佛成正果者。 唐 刘禹锡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由其门而为天人师者,皆脉分焉。” 鲁迅 《华盖集·题记》:“但我又知道这必须深入山林,坐古树下,静观默想,得天眼通,离人间愈远遥,而知人间也愈深,愈广;于是凡有言说,也愈高,愈大;于是而为天人师。”
《漢語大詞典》:摩耶
释迦牟尼 之母。名 摩诃摩耶 ,相传为 天臂城 释迦 族 善觉长者 之女, 迦毘罗卫国 净饭王 之王后。生 悉达多太子 (即后来的 释迦牟尼 ),逾七日而殁。 唐 顾况 《八月五日歌》:“四月八日明星出, 摩耶夫人 降前佛。” 苏曼殊 《本事诗》之二:“生身阿母无情甚,为向 摩耶 问夙缘。”
《國語辭典》:腊八(臘八)  拼音:là bā
古代于腊月祭祀祖先、百神,起初并无固定日期,直到南北朝佛教盛行后,因腊月(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各寺皆举行浴佛会,于是将腊月祭日与佛教的仪式混合为一,定初八为祭祀日,后才有腊八的名称。也称为「佛成道日」、「腊日」。
《國語辭典》:身子  拼音:shēn zi
1.本身、自己。《儒林外史》第九回:「疑惑一番,不必管他,落得身子乾净,且下乡去照旧看书。」
2.身体。《红楼梦》第四五回:「说事情虽多,也该保养身子,检点著,偷空儿歇歇。」《文明小史》第三○回:「我也常见那外省的督抚,到得京城,像是身子缩矮了一段。」
3.身孕。如:「你有几个月的身子了?」
《國語辭典》:佛牙  拼音:fó yá
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未销毁的牙齿。《梁书。卷五四。诸夷列传。西北诸戎》:「中大通二年,遣使献佛牙。」《水浒传》第四五回:「和尚道:『请娘子去小僧房里看佛牙。』」
《漢語大詞典》:瑞像
佛教语。称佛教始祖 释迦牟尼 之像。 南朝 梁元帝 《与萧谘议等书》:“瑞像放光,倏将旬日。”梁书·诸夷传·海南诸国:“十八年,復遣使送 天竺 旃檀瑞像、婆罗树叶。” 宋 王安石 《重登宝公塔》诗之一:“应身东返知何国,瑞像西归自本朝。” 清 吴长元 宸垣识略·内城三:“ 明 刘迎 《栴檀像》诗:‘我昔游京师,稽首礼瑞像。’”
《漢語大詞典》:佛迹(佛跡)
亦作“ 佛跡 ”。
(1).相传 释迦牟尼 将入寂灭之时留在石上的足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此塔前有佛跡,起精舍,北户向塔。”菩萨本生鬘论卷四:“设不想念,或覩佛跡及行像者,随分供养生随喜心,所获福报不可穷尽。”参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
(2).借指佛法。 南朝 齐 张融 《门论》:“汝可专遵於佛迹,而无侮於道本。”
《國語辭典》:目连(目連)  拼音:mù lián
人名。参见「目犍连」条。
《漢語大詞典》:目连戏(目連戲)
亦称“ 目莲戏 ”。 以 目连 救母故事为题材的戏剧。 唐 代已有《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以后各种戏曲中多有目连戏。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目莲戏》一篇。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目连戏的热闹, 张岱 在陶庵梦忆上也曾夸张过,说是要连演两三天。”参见“ 目连救母 ”。
《漢語大詞典》:佛母
(1).佛教名词。大乘佛教称“般若”(意为“智慧”)为诸佛之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佛母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 前蜀 贯休 《贺雨上王使君》诗之二:“玄妙久闻谈佛母,感通今日见神明。”原注:“公久与 东村 大愿和尚 谈般若。般若者,佛母也。”
(2). 释迦牟尼 之母,即 摩耶 夫人。或称佛之姨母 大爱道 。因 摩耶 夫人早逝, 释 尊自幼为姨母所鞠育。参阅《大爱道般泥洹经》
(3).佛从法生,故以法为佛母。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