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郡章
郡太守的印玺。借指郡太守。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始从郎署,出领郡章。”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受册表》:“臣谬通属籍,叨假郡章。”
分類:太守印玺
《骈字类编》:海郡
唐 耿湋 送王秘书归江东 人归海郡远,路入雨天深。
唐 欧阳詹 福州送郑楚材赴京时监察刘公亮有感激郑意 海郡梅霪晴,山邮炎景曛。
《骈字类编》:下郡
魏书高允传请制立大郡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
《骈字类编》:五郡
唐 耿湋 塞上曲 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
《漢語大詞典》:山郡
指偏僻的郡县。三国志·蜀志·刘封传:“自 关羽 围 樊城 、 襄阳 ,连呼 封 达 ,令发兵自助。 封 达 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 羽 命。” 唐 吕温 《道州夏日早访荀参军林园敬酬见赠》诗:“山郡本来车马少,更容相访莫辞喧。” 明 李梦阳 《襄阳篇奉寄同知李公》诗:“幸且便山郡,聊游谢覊缚。”
分類:偏僻郡县
《漢語大詞典》:郡吏
郡守的属官。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少学法律丞相府,归为郡吏。”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赵元淑 以郡吏从班,见司徒而不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蛮判官盖郡吏,然蛮人慑服,惟其言是听。”
分類:郡守属官
《國語辭典》:郡庠  拼音:jùn xiáng
科举时代称府学为「郡庠」。元。王恽〈谒武惠鲁公林墓〉诗:「清秩铨华省,群英萃郡庠。」
分類:科举府学
《漢語大詞典》:郡学(郡學)
郡国的最高学府。明史·太祖纪二:“是月,﹝ 太祖 ﹞命 寧越 知府 王宗显 立郡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绪言:“ 汉 时立太学和郡学,讲授五经,太学与郡学成为全国的大小文化中心。”参阅汉书·循吏传·文翁
《国语辞典》:象郡  拼音:xiàng jùn
郡名。秦代所置。包括今广东旧雷州、廉州、高州诸府,广西旧庆远、太平及梧州府的南境,以至安南等地。
分类:郡名广东
《國語辭典》:郡丞  拼音:jùn chéng
1.职官名。秦以后所置,专司辅佐郡守,边远的郡则设置长史,掌兵马之权。
2.旧时府同知的别称。
分類:郡守副贰
《漢語大詞典》:远郡(遠郡)
远方之郡。泛指边远地区。《汉书·张敞传》:“臣 敞 愿於广朝白发其端,直守远郡,其路无由。”晋书·杨方传:“ 方 在都邑,搢绅之士咸厚遇之,自以地寒,不愿久留京华,求补远郡,欲闲居著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 仲 有前室女 大娘 ,嫁於远郡。”
《漢語大詞典》:郡博
见“ 郡博士 ”。
《漢語大詞典》:郡博士
府学学官。 清 侯方域 《重修书院碑记》:“凡书院之为舍者几楹,其侵而居之者几何家……各以闻以付郡博士收而掌焉。”亦省称“ 郡博 ”。 清 赵翼 有《酬啬生郡博》诗。
《漢語大詞典》:郡阁(郡閣)
见“ 郡閤 ”。
《漢語大詞典》:郡閤
亦作“ 郡阁 ”。 借指郡守的府院。 唐 白居易 《郡亭》诗:“山林太寂寞,朝闕空喧烦;唯兹郡閤内,嚣静得中间。” 清 方文 《休夏》诗:“今岁远游依郡阁,且如结制闭僧扉。” 清 邵长蘅 《和杨陶云感怀时左迁新建少府》:“潮吞 章 贡 江声急,翠削 匡庐 郡閤多。”
分類:郡守
《漢語大詞典》:典郡
主管一郡政事,谓任郡守。汉书·云敞传:“ 唐林 言 敞 可典郡,擢为 鲁郡 大尹。” 唐 李嘉祐 《送卢员外往饶州》诗:“为郎復典郡,锦帐映朱轮。”
《骈字类编》:八郡
周书武帝纪建德二年二月壬戌省雍州内八郡并入京兆冯翊扶风咸阳等郡 顾况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诗见一身下